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相传八仙过海惹怒龙王,久战难胜, 劳累疲惫,退踞海滩稍憩,颇觉腹中空 空,饥饿难忍,便分头寻食充饥,哪知 一眼望去的海滩薄地,荒无人烟。除曹 国舅一人未回,其余个个扫兴而归。 曹国舅一人不辞劳苦,行至内地, 一股奇香扑鼻,不觉垂涎三尺,立即寻  相似文献   

2.
“解手”是人们对上厕所的一种文明说法。古代战争之后,都会发生大规模的移民,那时候的移民是强制性的,因此,有些人留恋家乡,不肯离开故土,便想方设法逃避,但最终还是逃不过被迫迁徙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过去黄河上游一带的人们常用牛皮、羊皮制成渡河用的筏子,使用的时候得用嘴把皮筏吹得鼓起来才行。如果不用足够的力气,光说空话,皮  相似文献   

4.
清朝末年,鸦片走私十分严重,走私贩子为躲避关卡检查,挖空心思藏匿鸦片。水上走私的贩子常把鸦片藏在定制的船蒿里,随船经水路运往各地。  相似文献   

5.
"五九"国耻纪念日,是中华民国建立后第一屈辱的国耻日。这个由中日"二十一条"签订,引发的国耻纪念日,从民间自发纪念开始,到最终成为"国定纪念日"一步步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追溯"五九"国耻纪念日的由来,有助于彰显时人的爱国热情,从而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结。  相似文献   

6.
至今常说的“错别字”、“错字”是笔画间架之类的错误。“别字”则是把甲字写成乙字,这是尽人皆知的。那么“别字”这种说法产生于何时呢?  相似文献   

7.
在《聊斋志异》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穿墙术”:一个人站在一堵墙前,眼睛一闭,头往墙上撞去,再睁开眼时,身体已经跑到墙的另一侧。当然,这只是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8.
《小康生活》2005,(5):72-72
“三脚猫”是形容那些在技艺上略知皮毛但不甚精通的人。“三脚猫”典出自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张明善作北乐府《水仙子》讥时云……说英雄,谁英雄;五眼鸡,歧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即飞熊)。”其中“三脚猫”是一种动物。明代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述:“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  相似文献   

9.
元朝末年,元军和朱元璋领导的义军在黄河以北展开拉锯战。老百姓苦不堪言,谁来了都要欢迎,都要在门板上贴上红红绿绿的欢迎标语,来得勤换  相似文献   

10.
“唱新闻”是一种源于古代歌谣和“唱朝报”的民间口头新闻传播形式,出现于南宋时期的浙东地区,清末民初发展成为一种说唱艺术并盛行于象山等浙东地区。浙东“唱新闻”与古代歌谣和“唱朝报”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邸报之兴盛及浙东繁荣的新闻传播活动为“唱新闻”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唱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丰富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与同源俗文化曲艺形式的民歌和“画新闻”比较而言,“唱新闻”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底蕴深厚、口口相传的传播优势,但在流传过程中也体现出其代表作品少、新闻传播功能减弱等不足之处。近年来,“唱新闻”说唱艺术逐渐向“宁波甬剧”“小热昏”等形式发展演变,同时创新地融合不同剧种和乐器,不断满足新时代民众曲艺欣赏的审美需求,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保护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邓加荣 《社区》2008,(20):7-8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今天大多数人只知道“四大名著”,说起“十大才子书”,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但在二三百年前,“十大才子书”不但读书人几乎都知道,就是粗通文墨者也要寻来一睹为快。清代咸丰年间,有人曾说:“读书人案头无《西厢》《花笺》二书,便非会读书人。”可见名列“十大才子书”中的《西厢》《花笺》在当时的影响不亚于今日的“四大名著”。  相似文献   

12.
公元1644年清王朝建立之后,住在深宫大院里的皇帝,为了及时“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便在宫内划出一块地,每年由皇帝和皇后演示“亲耕”,表示普天之下该种五谷了。这种做法世代沿袭,并规定不得将此地改作他用,这块地的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于是,人们推而广之,称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为“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3.
华夏的由来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相似文献   

14.
山西榆社民间舞蹈“霸王鞭”的由来与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民间艺术文化的发生发展,都是一定区域和一定历史阶段人们审美价值取向的反映。全国各地民间舞蹈"霸王鞭"产生缘由有多种,大多具有"英雄情结"。山西榆社民间舞蹈"霸王鞭"的由来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当地百姓用"霸王鞭"这种舞蹈形式,表达对榆社古代英雄赵王石勒的追思和感念。其审美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昭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吸纳融合的审美价值意识。其二,表现一种对现实生活美好向往的审美追求。其三,凸显出榆社人一种自豪自信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如今,与时俱进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一个词。但是,对于这个词的由来和使用的情况,不少人至今还是不明白,或者叫不很明白。作为一种严谨的史料考证和学术研究,对于这个问题也应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能取随意性的做法和说法。  相似文献   

16.
“そうだ”主要表示说话者根据眼前的具体情况 ,也就是对事物外观的观察作出的主观推断。“ようだ”表示说话者在没有足够的客观根据的情况下 ,作出的主观推测。“らしい”表示说话者在有一定客观事实根据的基础上作出的极其客观的推测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的“べきだ”“ほずだ”“ゎけだ”有时都可译成汉语的“应该”、“应当”、“理应”等旭在日语表达中三者并不相同。以“べきだ”“ほずだ”“ゎけだ”各自的使用特征及它们的使用区别为中心,结合汉语的“应该”、“应当”等进行对比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绍义 《中华魂》2013,(20):49-49
我常常想,“东”(柬)这个字,为什么是“日”在“木”中呢,“日”在“木”上为“东”,即“杲”字,“日”在“木”下为“两”,即“杳”字,不是更好吗,好记又容易理解。偏偏造个“柬”字是“日”在树林(木)中,多不显眼呀。  相似文献   

19.
张载是北宋“气”学的代表人物。张载为规定和诠释“气”范畴,运用了“太和”“太虚”“太极”“神”“化”“道”“易”诸范畴,张载对这些范畴的理解和说明,又离不开对“一”“两”范畴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对张载哲学中的“一”“两”范畴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与辨析,可以真实地论定张载哲学的基本架构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拭”“揩”“抹”“擦”“搌”是一组表“擦拭”的同义词,它们历史层次不同,意义范畴也有所不同.自先秦到明代,书面文献中一直以“拭”为主,清代开始萎缩,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拭”则只保留在古语或个别成语中(“拭目以待”).而“揩”自魏晋以来,一直在缓慢发展,但从没占居主导地位.“抹”“擦”作为后起之秀,明代以来就非常活跃,至今天二者平分秋色.“搌”作为方言词没有多大变化,始终居于次要地位,文献用例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