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出版的公共行政学教材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三种编著体例,这三种体例均是以管理主义为取向的。过度的管理主义取向忽略了中国的行政生态。实现我国公共行政学教材的本土化必须认真审视中国公共行政的语境,建构基于中国宪政主义的公共行政学教材。  相似文献   

2.
新宪政主义与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在《从专政到宪政》(载于《浙江学刊》1992年3期)和《更加解放思想,开展宪政研究》(载于《兰州学刊》1992年第5期)等文中提出了增强宪政意识,倡导宪政主义的问题。不过,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如果说要倡导宪政主义,也是一种同本世纪上半叶的宪政思潮有所区别的新宪政主义。宪政主义若不经过社会主义理论的改造是不可能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讲求宪政主义,必然在理论内容和实践措施等方面都具有新的含义。本文旨在根据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的现实国情论证新宪政主义与旧宪政主义的关系,并从新宪政主义的立场论证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原意主义解释方法是宪法解释中颇受关注的重要方法,但这种解释方法却因相对保守和僵化的立场而在理论与实践中遭遇到一系列困难,直接触及宪法解释的规范性限度。在对学界有关原意主义解释方法论争予以诠述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原意主义和非原意主义都是构建良好的宪政秩序不可或缺的理论资源。正是两者的对立性整合,才使得宪政实践始终在充满张力的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深化其规范性根基。  相似文献   

4.
文正邦  柯姗 《求是学刊》2006,33(1):78-84
宪政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人类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的结晶。回顾宪政的历史发展过程,宪政的思想渊源是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宪政的制度构建离不开民主、法治和人权理论及实践;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二元分立对宪政理念及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从法哲学的视角出发,以上问题分别构成了宪政发展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特别是从法哲学角度的分析,能够为宪政问题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自1982年政府不断提出方案后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至今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原来的各种弊端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其中就包括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观念.在当代中国.官本位状况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虽然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受到一些冲击,但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加大了全能主义政治的力度,严重地阻碍了改革开放以来由全能主义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进程.要彻底消除官本位现象,尚有赖于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和社会改革.因此,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官本位仍将是制约中国行政改革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历史制度主义既是当代西方以经验为基础的政治科学的主要分析范式之一,也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内部的一个重要流派.历史制度主义一方面继承和改造了政治科学中的旧制度主义,而且还在对行为主义作出反思的基础上承接了集团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一些分析视角,同时吸纳了历史社会学的有关理论资源.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主要体现在它的结构观和历史观上,在结构观中,历史制度主义一方面强调了政治制度对于公共政策和政治后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极为重视变量之间的排列方式;在历史观上,历史制度主义注重通过追寻事件发生的历史轨迹来找出过去对现在的重要影响,强调政治生活中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的特殊性,并试图通过放大历史视角来找出影响事件进程的结构性因果关系和历史性因果关系.历史制度主义一方面通过新范式的建立而架起了政治科学各分支的沟通桥梁,开辟了政治科学研究的新空间,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张小玲  应奇 《浙江学刊》2006,18(4):17-22
在社群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中,如果说麦金太尔为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提供了历史和语言学的奠基,并归宗于受到亚里士多德主义强烈影响的“历史传统限制的实践理性观”,那么桑德尔则更多地借鉴黑格尔主义和后现象学的哲学资源,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权利自由主义进行了最为明快、尖锐和深刻的批判,但是同时,这种批判也最为典型地表现出徘徊、依违于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之间的特征。本文从自我观、社群观以及对美国政制中失落的共和精神的追寻三个方面全面地探讨了桑德尔的政治哲学,并阐发了笔者对于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走出这种三元对峙困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涂文娟 《求是学刊》2007,34(5):36-41
作为20世纪重要的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是日渐式微的共和主义阵营的忠实捍卫者。共和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最悠久的观念之一,相继经历了古典共和主义和现代共和主义两个发展阶段。阿伦特既承袭古典共和主义理论,主张不受支配、积极行动的政治自由观,又和现代共和主义理论一样,强调分权制衡、法律帝国、商谈等宪政原则。阿伦特的思想体现了古典和现代的某种融合。  相似文献   

9.
陶希东 《创新》2019,13(1):1-9
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如何有效治理大都市区的政府碎片化问题,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此过程中,传统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治理思潮,并在政府跨界治理决策和政府体制改革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探讨了传统区域主义思想的内涵,新区域主义的起因、主要特征及其治理实践响应、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认为尽管新区域主义受到一定的青睐,其发展前途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中国在具体的治理模式选择中,既要充分吸收借鉴西方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精髓,又要注重西方理论的中国化改造,构建多样多层跨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佟德志 《浙江学刊》2006,24(4):23-27
在价值越来越多元的西方世界,自由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多元主义的出现正是自由主义应对这一挑战的产物。自由多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价值多元主义的合理内涵,并据此进一步调整了宪政民主制度的设计,在西方社会形成了重大的理论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