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曲 《民族学刊》2011,2(6):85-88,104
彝族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天时习俗,对日、月、年、季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并且以物测日观星来认知时节。这种将科学的成分与习俗的活动相融的习俗,反映了彝族人民认识自然的历程,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因为早期的文化往往存在着不同时空的“平行创造”,所以彝族传统的天时习俗也为研究人类认识天体自然节律增添了材料。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家中,特里·伊格而顿特别强调文学批评与政治的关系.他认为文学批评应服务于人的解放,争取人的自尊,保障人的诉求,反对专制和等级社会,因此"一切文学批评都是政治的批评".他试图借助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来影响政治,以此满足自己参与政治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漫谈彝族文字、典籍及其他李生福彝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和灿烂的文化。彝文从古至今一直在彝族地区普遍流传和使用,记录并保存了卷帙浩繁的典籍,成为祖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如果我们把新石器时期的刻划符号也看...  相似文献   

4.
这里是彝族少数民族高度集居的地方,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独特的彝族文化。在漫长的光阴里,他们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哺育了神秘的彝族文化;在这片高山密林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了千百年,形成了属于他们的民族风采; 在欢快的音乐中,他们可以踏浪而歌,也可以随歌而舞。  相似文献   

5.
世居云南中部无量山区和哀牢山区的彝族人家,过去曾被称为“土家人”,意为土著民族,实为彝族的一个支系,其衣着、习俗及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 等级制度之森严,是解放前川、滇两省大、小凉山彝族内部最为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也是了解凉山真彝族历史从而判定其社会性质的一个关键,历来为有关研究者所嘱目。但凉山彝族内部的等级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凝固状态,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凉山彝族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局部变革和民族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7.
2002年1月,当中央民族大学教师侯远高返回故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做调研时,这位从美姑县阿牛家支走出来的彝族知识分子被自己看到的一切所震惊:在调查中,他发现毒品和艾滋病给彝族乡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面对一个个破碎的家庭,看到一个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从这一年起他和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和西昌学院的几位彝族学者利用寒暑假深入彝族乡村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完成了几个应用研究项目。他们最初的目标,主要是想引起当地民众和政府官员对存在的问题的重视。但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彝族乡村的公共危机正迅速升级。侯远高意识到,仅仅通过自己的应用研究成果来引起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是不够的。他们决定,要立足自身的能力和条件,采取直接救助行动。  相似文献   

8.
宋阿依姆 《民族学刊》2019,10(5):64-72, 118-120
彝族主要聚居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民歌作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一种形式,它的特征是较为复杂的,同时也是鲜明立体的。基于当前彝族文化呈边缘化、断代式发展的现状,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发展彝族民歌也应从物质、人本、媒介等多个方面予以考察研究。通过比较可见,云南楚雄彝族民歌的推广发展先行,为四川凉山彝族民歌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四川省文化界对少数民族文艺的发展观念十分高远,因此,凉山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可期,大致可分为“点”“线”“面”三个层面的战略规划:推出“明星式”彝人歌手获取“流量”,重视新时代的彝歌基层教学、搜集整理、翻译和学术研究,以及利用现代传播形态体现彝族民歌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彝族是个具有悠久传统历史文化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创造的古老文字记录了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彝族自古以来讲究礼仪,且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社会活动和生、婚、丧生活三部曲中,各种礼仪都用歌这种形式来完成。彝族的各种传统礼俗歌大致分为“曲谷”(恋歌)、“阿买恳”、“陆外”(婚歌)、“恳洪”(丧歌)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彝族传统刺绣图案入手,从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等方面探寻彝族刺绣图案的深刻内涵.对图案的来源、色彩、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从形式、结构、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探寻规律,与现代审美融合,将彝族传统刺绣纹样与现代图案设计相结合,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原有色彩与构图形式上,对现代设计进行探讨与深化,大胆尝试,保留原有文化内涵的情况下,作者自己做了尝试性的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李雪章 《民族论坛》2012,(6):107-109
昭通在彝族及彝族文化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也是彝族及彝族文化发展、形成的核心地区。作为彝族文化的发祥地,昭通的彝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又与其他地方彝族的文化有一定联系与共同点。  相似文献   

12.
凉山彝族嫫尼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华 《民族研究》2006,(6):45-52
彝族嫫尼是生活在彝区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一些已婚女性组成,她们用自己的巫术为人驱鬼治病,禳解灾难,占卜未来。作者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凉山彝族嫫尼成巫的原因和条件,她们从事的法事活动,她们的生存现状,以及嫫尼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笔者所做的调查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郭新榜 《民族学刊》2010,(2):105-105
彝族文献长诗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显示了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当下的彝族社区的现代化建设中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罗曲、曾明、杨甫旺三教授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5月出版的《彝族文献长诗研究》一书,对彝族文献长诗当代价值的研究是一大亮点。作者慧眼独具,看到了彝族文献长诗对现代彝族休闲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并且找到了借助彝族文献长诗发展彝族休闲文化的入手法门:即实行民俗旅游与民间文学旅游相结合;在自然景物中注入传统文化内涵;用传统长诗文学作品和故事情节再现民族宗教文化;开发传统长诗文学作品中的歌舞、体育竞技文化内涵。发掘包括彝族文献长诗在内的彝族传统文化资源,建设彝族休闲文化,对构建社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彝族是资源最为富庶、多样性、原生态性最为鲜明的民族之一;彝族服饰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珍贵的科学价值,是彝族先民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努力传诸后代的珍贵文化遗产;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在实体博物馆———昭觉彝族服饰文化博物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挖掘、征集、研究和整合全国各地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建设中国彝族服饰数字博物馆,必将为彝族服饰文化的展示宣传、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和传承发展开辟一条更加实用、便捷和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菊 《民族学刊》2011,2(4):85-90,96
沙马拉毅先生对彝族文学的关注,不仅体现在其早期的彝族文学创作上,而且还表现在一直以来对彝族民间文学的关注上:收集、整理和翻译彝族民间诗歌。沙马拉毅先生著作颇丰,作为其中一本的《原生态彝族民歌》,其在诗学传统、诗性表达等方面无不体现着彝族民间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1月13日,是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林丰村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日。我们 市民政局一行3个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上午9点,太阳照到了林丰村这个彝族山寨,全村6个村民小组,13 9户624人,大部分选民来到会场。彝族姑娘、小伙子们个个都穿着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打 扮得花枝招展。一位72岁的阿书必必彝族老大娘告诉我们说:“参加这么大的选举会,行使 自己的民主权利,选自己的带头人,是我一生中的头一回,这比过彝年还高兴呢。”选举大会设在林丰小学院坝内,会场正前方挂着写有彝汉两种文字的“林丰…  相似文献   

17.
段吉福  刘英 《民族学刊》2022,13(2):105-117, 144
彝族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其民族精神、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有密切关系,更与儒学的影响、彝族对儒学的自觉选择有密切联系。儒学在彝族中的传播、影响历史久远,儒学与彝族哲学思想文化的关系具有阶段性演进的特点。彝族哲学思想一方面是彝族先民基于自身社会生产力水平、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的结晶,因而深深烙下了彝族鲜明的印记;但另一方面,在彝族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儒学与彝族哲学思想交融激荡,彝族对儒学的文化价值的认同及民族间哲学和思想文化的输入交融,提升了彝族哲学文化思想的理论水平。彝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成为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纽带。这充分体现了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大背景下,彝族先民通过吸取儒学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自我创新的开放品格。  相似文献   

18.
罗曲 《民族学刊》2016,7(1):65-70, 118-120
进入19世纪后,中外学者开始关注彝族文化,并有不少著述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彝族文献的搜集、翻译、整理、出版成就卓著.尤其是106部①《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出版发行后,社会反响很大.但是毕摩文献仅仅是彝族文献中的一部分,在包括译著、彝族文化人用汉语文及其他语种撰著的作品、彝文文献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相当规模的语境下,应当树立“彝族文献”的概念,并对之进行科学分类.分类是对事物从具体到一般的认识,所以对彝族文献分类的研究关系到彝族文献价值的实现.本文从《彝族毕摩文献经典译注》说起,对彝族文献的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世居云南中部无量山区和哀牢山区的彝族人家,过去曾被称为“土家人”,意为土著民族,实为彝族的一个支系,其衣着、习俗及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 为适应耕作需要,在山腰种植旱地作物的彝族人家基本都以一家为单位,分散居住在山腰平缓坡地上,各家之间都有相当距离。而种植水稻人家则居住稍低,但也都是在层层梯田上方稍微平缓的地方建三五间房屋自成院落,形成“独家村”。在交通沿线或较开阔的山谷,则有较多人家聚居的村落。  相似文献   

20.
今年国庆节,正值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十周年,全州各族人民以无比欢欣鼓舞的心情,热烈庆祝这个光辉的节日。1952年10月1日,凉山彝族自冶州宣告成立。自治州的成立,标志着凉山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大敌人的压迫以后,自己当家作主创造新生活的开始。十年来,自治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和上级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汉族人民的大力帮助下,先后取得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