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背景下,民族地区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当前,民族地区低碳经济试点已实现全覆盖,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能源结构,持续推进“能耗”双控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碳汇经济,碳排放强度逐渐降低,碳排放快速增长势头已得到初步扭转,但是“高碳”经济仍占主导,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依旧偏重,低碳经济发展环境相对脆弱,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新时代,民族地区应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抓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机遇,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不断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机制,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主动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低碳技术创新,推广低碳经济试点,充分发挥低碳经济发展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2.
低碳背景下,低碳发展是物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前人的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创建了物流业低碳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在模型中,三个主成分按权重由大到小分别是物流业能源结构与产业效率、物流业能源效率和森林碳汇能力。根据该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山东省物流业低碳发展水平相较于其它省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山东省政府通过采取如下措施提高物流业低碳发展水平:借助低碳科技建立低碳能源系统,改善物流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提高碳汇能力,间接提高山东省物流业低碳水平。  相似文献   

3.
高碳经济区域诚如巢湖市,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有很多机遇。必须加大宣传,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加大财税、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实行低碳生产和消费,积极增加碳汇,稳定低生育水平,从而使低碳经济替代高碳经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福建做到"低碳"和"经济"双赢,甚至可以说是低碳、经济和社会三赢。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福建省在能源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在减排空间、后发优势和森林资源丰富等方面,福建省也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因此,福建省应该从优化能源结构、着重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及其设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发挥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提高碳汇能力等方面入手,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探讨低碳经济关联性因素基础上,对我国和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形成较大压力,节能减排任重道远;我国在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碳汇林业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应通过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国家和地区节能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运用SWOT①分析方法,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内外优、劣势的分析,从区域角度论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国家政策、国际合作、消费需求、知识经济外部机会及产业转移、机制规范、绩效考核、环保意识外部威胁等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开展国际合作、发展低碳农业、提高技术创新、培育低碳产业、利用清洁能源、增加碳汇储备、转变增长方式、强化机制规范、改革绩效考核、普及环保知识等战略措施,探寻符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特点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地方中等城市要想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就必须努力建设为低碳城市。地方中等城市尚存在城市规划中的低碳理念不足、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偏低、公共交通和自行车道偏少等问题。地方中等城市应尽快制定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实施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的财税政策,把经济增长和碳减排有机协调起来,推动产业低碳化,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开发节能技术,把地方中等城市规划为紧凑型、多中心的城市,推动建筑节能,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发展生态碳汇,倡导市民低碳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由于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着较大的机遇。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也面临着技术落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等诸多挑战。因此,在民族地区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发挥碳汇能力等一系列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西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碳排放量急剧增加的问题。对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中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和经济发展等四个准则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综合得分及其发展态势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一个持续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江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加强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加大碳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生产消费多元化;构建低碳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实现可持续消费。  相似文献   

10.
基于Tapio脱钩指数的因果链分解,将陕西能源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指数,分解为产业排放与产业能耗的脱钩指数和产业能耗与产业发展的脱钩指数两部分。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弱脱钩的非理想状态,CO2排放与产业发展出现了同步增长的趋势;能源强度是影响陕西省能源产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关键因素,而能源消费结构对脱钩的影响不大。研究认为,陕西未来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延长能源产业链。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9.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