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梁仪式源自南北朝,随着现代建筑的崛起,这种古老的民间习俗很少见了。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土家族上梁仪的狂欢精神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聚居在今湘鄂川黔交界地区的土家族是以古代巴人的一支为主体,融合汉、僚等多个民族而形成的单一民族,土家族文化则与巴、汉、僚等多族文化有着天然联系。本文拟就土家族文化与土家族先民巴人文化的关系作总体考察,探讨巴文化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和土家族文化发展的特点。一、巴人和土家族“巴”最早见于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巴方”的记载。巴人最早生活于今陕西、甘肃一带。“西南有巴国,太皞(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放厘),乘(放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他们在那里渡过了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时代。母系社会末期,巴人迁居到今湖北长阳一带,过着“未有君  相似文献   

3.
一、梯玛 “梯玛”是土家巫师在他们用本族语言作祭祀之歌时的自称——“thi~(55)ma~(21)”的音译。他们用汉语方言吟、唱时,则自称“老司”。民间俗称为“土老司”。 近几十年来,“梯玛”(巫师)在土家族研究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对于“梯玛”一词的本义解释,几乎无人问津。一般在“梯玛即土家巫师”的表面概念上就止步了。其本义,笔者以为可释解为三。  相似文献   

4.
“的”字词组和定中词组的关系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字词组和定中词组有密切的关系,从语法功能上说,它们都是名词性词组,从表意作用上说,进入语境后,两种词组可以表示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例如。(1)这里没有我的书,我的在家里。(2)木头的桌子耐用,我要这张木头的。(3)红的苹果既好吃又好看,我专挑红的买。例(1)中“我的”就是指“我的书”,例(2)中“木头的”就是指“木头的桌子”,例(3)中“红的”就是指“红的苹果”。如果我们用“X_a的+y”来表示定中词组的构成形式(“X_a”表示定语,“y”表示中心语),用“X_b+的”来表示“的”字词组的构成形式,以上三例中的X_a=X_b,这样,从构成成分上看,似乎“x的+y”比“X_b+的”就是多了一  相似文献   

5.
“撒尔嗬”是土家族源远流长古老独特至今仍在流传盛行的丧葬祭祀歌舞仪式。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撒尔嗬”是汉语音译,又译“散忧儿嗬、“三友儿嗬”等,音意兼译为“跳撒尔嗬”,意译为“跳丧鼓、“打丧鼓”、“闹灵歌”等。形式上有坐丧(文丧)、跳丧(武丧)、绕棺(转丧)等。现在主要分布在湖北清江流域的长阳、巴东、五峰、鹤峰、建始、恩施等土家族聚居区,在湘鄂川黔毗邻地区土家族聚居区也有程度和形式不等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扇鼓”是流行于河北、山西两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广大中原地区的一种民间娱冲歌舞,是一种原始宗教文化。它是以歌舞时所持道具“扇鼓”而得名的,俗称“打扇鼓”。“扇鼓经歌”就是扇鼓手(扇友)在寺庙中歌舞敬神时所唱的歌曲。在不考虑曲诩的情况下,“经歌”专指“歌词”而言。可称为“口头庙堂文学”。1985年以来,我采录了流行于河北南部的300余首扇鼓经歌,现粗加梳理,就形式类别、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三个方面,概括怍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根据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基本上能够“土家族”。土家族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而且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的音乐舞蹈艺术史和土家族的民族历史一样古老。土家族的音乐在汉族的历史文献中记载得很简略,而这简略的记载前人误释的地方又不少。因此,研究土家族音乐史不但要注意史料的搜集,而且要注意史料的辨正。其中,前人对汉代人著作中记载的《巴俞》题意的误释,即属于要《巴俞》之乐。”[13]郭璞、颜师古等人都将“《巴俞》”理解为“巴西郡阆中县的俞(渝)水”。作为一(阵)。俗喜歌…  相似文献   

8.
论土家族音乐之美:乐种,传播,线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家族音乐演变衍化的历史长河中 ,土家族音乐表现出各个不同的乐种美及其功能性 ;同时体现出土家族音乐的传谱、记 (记忆之记 )谱、传播方式及其“蹈”、“唱”、“奏”之整体性的完美 ;充分显示出土家族音乐“线的艺术”之表现美  相似文献   

9.
“九子鞭”与“莲花落”是土家族同一类型但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曲艺形式.部分学者认为,土家族民间曲艺“九子鞭”就是“莲花落”,流行时间是宋代,它不是土家族创造的而历来为乞儿们所演唱等.笔者认为这些学者弄错了土家族民间曲艺的基本概念,混淆了土家族两种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曲艺形式,导致了关于土家族“九子鞭”起源时间、功能以及引证资料等方面的错误.笔者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学、音乐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此予以辩正,将“九子鞭”与“莲花落”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曹毅(1954-),男,土家族,湖北来凤人,湖北民族学院教授,民族学硕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民族学学科带头人。出版《土家族民间.文学》、《土家族民间文化散论》等专著,并获湖北省民族学会“优秀著作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了《土家族原始意识形态的原点:生命意识》、《土家族的白虎文化》等论文70多篇,其中1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完成了《中国民族文化大观》、《土家族民间文化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撒尔嗬”是清江中游一带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环节,其举行一贯遵循一些禁忌,“禁止女性跳丧”为禁忌之一。近年来女性逐渐突破禁忌,参与到丧葬仪式中的“撒尔嗬”。文章从人类学角度加以解读,分析禁忌背后土家族文化中分类观念、道德原则的变化,并对这一嬗变所引发的主要争议进行探讨,以把握部分现象变迁下的文化之未变。  相似文献   

12.
<正>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即土家人的意思)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今天的湘鄂西一带,现约有九十万人,其中六十六万多人聚居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二十一万多人聚居在湖北省恩施地区。在川东、黔东一带也有两、三万土家族人民居住,繁衍生息。我国现在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土家族和全国各兄弟民族一样,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在缔造统一的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的事业中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创造了极其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湘西土家族情歌,既丰富多彩,又源远流长。它不仅是土家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美好、幸福婚姻的纪录,而且凝聚着土家族劳动人民传统的婚姻道德和伦理观。本文试对土家族情歌所表现出的土家族婚姻道德伦理观作一探讨。 封建婚姻,是以子女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道德伦理观;土家族情歌却以男女青年“自由恋爱”为道德伦理论;蔑视封建“包办”婚姻,赞颂“自主”婚姻。  相似文献   

14.
<正> “赶仗”是土家族的狩猎活动。土家族人非常喜欢并善于狩猎。每年冬春的“赶仗”,已成为他们历史的传统习惯。《永顺府志》卷一二在概括明清时代湘西土家族人民“赶仗”的情形时说:“龙山(今湖南龙山县)深林密箐,往日皆土官围场,一草一木,不许轻取。每冬狩猎,谓之‘赶仗’。先令舍把、头目等,视虎所居,率数十百人用大网环之;旋砍其草,以犬惊兽,兽奔,则以鸟铳标枪立毙之,无一脱者”。解放以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土家族聚居的靛房、坡脚等地——我的家乡,土家族人聚  相似文献   

15.
“竹枝”,原是流传湘鄂川黔边的一种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依据这种民歌的格调,创作了《竹枝词》共二十一首,遂成为唐代中叶以后风行的一种诗体.湘西土家族聚居各县,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左右,先后改土归流,汉文化大量传入,“竹枝词”这种诗体很快的被土家族地区文人所接受.永顺地区的一些文人(主要是土家族),写了大量“竹枝词”,总名曰《溪州竹枝词》.它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湘西土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族源,众说不一。主要有:一说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二说是古代由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一部,三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公元910年前后)由彭瑊率领的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 笔者认为,“南入”、“东来”都不能成其为土家族族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任何民族不可能不与其他民族交往和互相影响,甚至有一部分融合于别的民族,成为另一个民族的成员。“南入”、“东来”的因素不能说没有,但研究某个民族的族源,把加入的部分作为主要成份是不适合的。特别象自称“毕兹卡”(本地人)的土家族族源,应该从这个民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土家族研究较为兴旺 ,土家族文化研究成果迭出。中南民族学院教授段超博士潜心研究土家族历史与文化多年 ,成果颇丰。由民族出版社于 2 0 0 0年 9月出版的《土家族文化史》 ,是他近年来研习土家族文化的重要成果。读完全著 ,我觉得这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 ,主要表现如下 :1 视野广阔。本著作者突破了就土家族文化研究土家族文化的狭隘思路 ,把土家族文化纳入中华文化的大格局中进行讨论 ,将土家族文化置于湘鄂渝川黔边区文化圈内来加以研究 ,从土家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关系 ,土家族文化与苗族、侗族等民族的文化交会整合中探讨土…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并根据谷臣章(桑植)、向国平(鹤峰)、张兴文(来凤)、田禾(恩施)等同志提供的一些材料,参照前人既得成果,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办法,企图对整个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作一较为全面的论述。因土司情形复杂,笔者知识有限,谬误之处,希明达之士及土家族同志指正。一、土司的渊源  相似文献   

19.
<正> 自明中叶以后,随着汉族文化的大量输入,汉族的音乐戏曲也传入土家族地区.容美(今鹤峰县)土司田元于1644年写有一首感怀诗,其诗云:“纵说《青阳》好,笙歌下市廛.”酸心诉画角,伏优厌铃(?).”“繁华暗欲歌,歌舞漫催深.”田既霖依韵和诗道:“堂阶停舞袖,乐部罢鸣靴.”“耗舞将移节,芳心寄落梅.”田沛霖在《封侯篇》中亦有“一剧二剧三四剧,板腔不必争规矩”的诗句.由此可知,明末清初之时,汉族地区的青阳(高腔)、秦腔(梆子)、昆曲、楚调已传入容美等土家族地区.  相似文献   

20.
摆手歌的原型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摆手歌的源流摆手歌是土家族摆手(社巴)时所唱歌词,土家语叫“社巴歌”。摆手歌“民族迁徙歌”中云:“竹卦要带来,路上还要问神灵,王龙尺(神具)要带上,路上还要玩社巴(摆手)。”这是有关摆手最早的“口碑”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