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经贸合作在各自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中日关系。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中日经贸关系,一是要为双边贸易和投资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二是要立足于长远发展,联合研究双边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如加强两国节能环保等合作,培育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与古代不同的特征。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中日双方角色的变化,即自进入近代以来从古代的日本“以中国为师”转变为中国“以日为师”的文化交流趋向。这种趋向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及各种政治力量为救亡图存而“以强敌为师”学习日本,成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流趋势;日本借鉴于中国近代数度败于列强之教训,使中国成为其前车之鉴,推动了日本近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中日文化交流趋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日两国在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的民族心态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与古代不同的特征。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中日双方角色的变化,即自进入近代以来从古代的日本“以中国为师”转变为中国“以日为师”的文化交流趋向。这种趋向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及各种政治力量为救亡图存而“以强敌为师”学习日本,成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流趋势;日本借鉴于中国近代数度败于列强之教训,使中国成为其前车之鉴,推动了日本近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中日文化交流趋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日两国在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的民族心态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中日贸易与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各经济发展指标中与中日贸易关联度较强的是我国的人均GDP、中国对日出口额、我国利用外资额,说明中日贸易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助于造福两国人民,而且将惠及整个亚洲,最后提出对策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日贸易特点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贸易的发展历史久远.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引起世界瞩目,其中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就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中日贸易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关系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日本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研究其发展趋势,显然是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日双边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上升,同时日本对华投资规模庞大,双边投资往来持续向好.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重要参与方,中国和日本通过RCEP的签订第一次建立起自贸关系,这为中日经贸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模拟分析发现RCEP能够对中日双边贸易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改善双方社会福利,强化优势产业竞争力.中国应借RCEP落地的契机,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适时启动中日投资协定升级谈判,加深中日双边政治互信和技术合作,实现中日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节日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信仰,亦体现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七夕”,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和文化传统的民俗节日。它描绘着中日文化交流的轨迹,也反映了中日两国各自的传统信仰、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本文拟通过对中日两国“七夕”节日习俗的基本形态及其衍生过程的考察与分析,探讨日本民族对中国文化传承接受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日民间索赔的权利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签订之后是否仍然保有,是目前存在争论的问题。本文针对日本最高法院近来相关判决中引证的理由,根据国际习惯法原理,对《中日联合声明》的条款效力,及其与"旧金山和约框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中日联合声明》并未放弃中国对日民间索赔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已逐步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其中中美、中日贸易摩擦格外引人注目。本文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分析认为:中美、中日贸易摩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区别。因此,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未来的双边贸易才能在“摩擦中求发展”,取得“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日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较大,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1895年至1931年,中国对日贸易连年逆差,尤其是1905年以后,巨额的贸易逆差大大加剧了中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与中美、中英贸易相比,中日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消极影响时间最长;而就贸易平衡角度而言,中英贸易造成的贸易逆差最大,影响最恶劣.  相似文献   

11.
园田直外相在推动中日缔约谈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他的个人经历和中国观有着密切关系。园田直的中国观体现为:为确保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应该同中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因此,在排除苏联干扰,争取美国支持,说服"慎重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园田的政治理念是通过美、日、欧合作的方式帮助中国,将中国拉入西方自由主义阵营,防止中苏接近。园田作为中日友好事业的促进派,为推动中日关系深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日电影同处东方文化语境,有着相似的民族化立场,但起源与发展路径存在重要差异。中国电影发展的独特性在于"文人深度参与"。鸳鸯蝴蝶派文人通过观影、评影、编剧等行为把文艺传统融入中国电影事业,既对中国早期电影叙事实行本土特色的现代改造,又对西方电影理论进入起到屏蔽作用,发展出中国特色的"影戏"理论。鸳鸯蝴蝶派文人还在中日电影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扩大了中国电影在亚洲电影圈的影响,也使得中国早期电影确立了珍贵的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13.
日本食品安全规制有其特定背景和鲜明特征,并对中日食品贸易产生了双面影响。一方面其限制了食品贸易活跃度,导致中日食品贸易额大幅度滑坡,使高度依赖日本市场的中国食品企业蒙受了重大损失;但另一方面其又像清凉剂,促使中国食品企业快速走上安全、环保发展之路,增强了中国食品企业在国际食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在东西方尖锐对立的50年代,周恩来着眼于中日友好的长远,从中国外交战略和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中日关系,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建立中日贸易关系,并设计了备忘录贸易形式,形成了把中日两国民间交往与官方交往联系起来,以民促官,把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衔接起来,以经济影响政治的格局。此后又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以政治影响经济。由此形成了中日之间经济关系发展推动政治关系发展,政治关系发展又推动经济关系发展的良性结构。周恩来是中日贸易关系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5.
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正式加入WTO为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提供了良机。通过对中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验证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结果证明,中日贸易不仅促进了中国GDP总量的增长,而且通过加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中日汉字在语言文字体系中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都是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长期以来中国汉字对日语汉字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这一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日语中的汉语对中国语言文字体系的影响也不容忽略,本文旨在以汉字为媒介,探讨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字体系中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古代中日文化交往的重要时期 ,在频繁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中 ,中日使臣、僧侣、文人在广泛的结交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他们相互赠诗唱和 ,由此产生出体现唐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诗篇。这些诗篇热情赞美了中国的兴盛强大和中日友好的情谊 ,赞扬了中日使者、僧人远离故土 ,飘洋过海 ,不畏艰险 ,不辞辛劳 ,挚着求法和传播文化的坚韧精神 ,也抒发了中日使臣、僧人身居异国他乡对自己的国土故乡的眷念之情。唐代中日往来诗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录 ,也是中日人民友谊的一曲颂歌 ,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唐代的中日文化交往以及中日使臣、僧侣和文人知识分子的友谊、生活和精神世界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与比较了同一个项目的中国学生作品和日本学生作品,深层次地指出了中日文化的差异以及中日教育体制的差异,阐述了这种差异在两国学生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的反映,以及中日两国体制的差异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比较法的角度 ,论述了历史上中国和日本之间法律发展的相互影响及其后果。认为中日法律的互动 ,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 ,为我们的法制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围绕中日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异同,就化学领域里中日词汇的交流进行探讨.针对专业术语是由中国人创造出来后传入日本的,还是由日本人创造出来后传入中国的,它们的传入途径如何等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