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尧、舜禅让的实质看传子制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兴 《天府新论》2007,(1):129-132
尧、舜实行禅让不可否认,禅让本质上是不同族邦首领担任族邦联合体领导者的制度。尧、舜禅让过程中已经萌发了传子思想,禹治水的成功为实现传子制提供了契机,最终传子制得以确立,夏王朝建立。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由氏族社会向国家的过渡──试析尧·舜·禹的“禅让”侯玉臣古代中国的奴隶制国家始于夏王朝。在夏王朝之前,是人们称为“禅让”时代的尧、舜、禹的时期。以往学者多将“禅让”看作是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选举制”。还有人称其为“二头政长制”。就是说,在历史...  相似文献   

3.
舜禹异同论     
舜禹异同论束有春舜和禹,传说中是我国夏代以前的两位天下共主。由于禹的儿子启后来当上了“夏王朝”的国君,从而导致了对禹的评介问题上的误区:在歌颂尧舜禹所处的大同时代时,往往是主要歌颂尧舜,而常常忽略禹;在描述所谓小康时代的“家天下”时,又常常将禹同启、...  相似文献   

4.
《尚书》尧、舜、禹、汤、武等圣王的历史形象,几千年来一直呈严重的被同质化情形。其实这些圣王形象各有不同,实分属为道德圣王型、功绩圣王型、革命圣王型。被同质化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历史文化需要一种不变的存在来使人们获得社会稳定感和道德向心力,这就需要造成一种社会和道德体系来表示这种存在。《尚书》及其相关学术的传播是被同质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理学大儒杨时为官于两宋之交,乃是徽宗、钦宗、高宗三帝之名臣。在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际,面对内忧外患,杨时上书钦宗、上表高宗,非尧、舜之道不陈于王前,以尧舜之道呈献安邦方略;经筳讲义于朝廷,力谏效法尧舜之道为治国良策。  相似文献   

6.
论尧、舜故都等有关圣迹的确切地址及现代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立荣 《东岳论丛》2002,23(6):97-100
从有关资料分析 ,可以确认 :尧、舜时代的建都地就是古陶丘 ,即今之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仿山 ;尧及其母亲的葬地及陵墓皆在菏泽境内 ;舜的诞生地诸冯 ,就是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乡的龙王冯 ;舜所渔、耕、陶之地 ,亦皆在今菏泽市境内。对尧、舜故都等圣迹进行开发和复建 ,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历史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毅 《文史哲》2007,(6):62-69
曹魏时期官员的任职资格认定并非由中正所垄断,而是存在中正与行政长官两个评价系统:行政长官对官员入仕与晋升,不仅有提名权,而且评价其政绩才干;中正作资格审查时,仅给在职官员定"品",而不给察举对象定"品",仅以"辈"论。中正评价在职官员与察举对象的两种话语,在魏末改革中合二为一:中正之"品"化为"官品",而父辈官职决定子弟起家官职的选举惯例,使父辈的"官品"随之成为子弟的起家"资品",两者相差四等,是西晋"资品"与"官品"级差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二年全国闻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在中共湘区委员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经过李立山等同志的长期准备,在刘少奇、李立三同志的直接指挥下发动起来并取得胜利的。可是,林彪“四人帮”为了实现他们篡党夺权的野心,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打着“高举”的旗号;把安源工人罢工史篡改得面目全非,他们非但完全抹煞刘少奇、李立三在领导安源罢工中的功绩,而且故意颠倒黑白,捏造罪名,诬陷刘少奇同志在安源罢工  相似文献   

9.
灵渠现状与历史真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渠,开凿于二千多年前的秦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水利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显著的地位。1985年8月中旬由水文、水工、地质、测量、文物、历史、经济等多学科的专家组成的考察队前往兴安灵渠和相思埭运河两处,进行实地测量与考察。这是我区自然科学者与社会科学者协作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次有意义活动。  相似文献   

10.
依传统的说法,不论在品行还是在治水方法方面,鲧是罪人,而禹是英雄。《国语·周语下》有记录说:“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广,……高高下下,疏川导滞,……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这是说,鲧和共工一样,品德很坏,而且用壅防、堙塞的办法治水,结果都遭到丧身之祸。而禹的品德高尚,并“厘改制量”用疏导的办法治洪水,结果成功,成了历史的功臣。此外,《尚书·尧典》中,也  相似文献   

11.
舜帝形象历来较为复杂,从逻辑上讲,他至少具有三张面孔:一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二是神话传说中饱含幻想与想象的主人公;三是诸子百家所阐释的文化符号。自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对舜帝形象及舜帝事迹广有阐释.论及影响则以儒家为最。儒家的阐释呈现出以家为核、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礼为绳、以利为归等价值倾向。由于舜的传说广为流传,舜的事迹被反复阐释,舜的故事成了民间故事反文人创作的母题.舜的形象成了众多文学形象的范本,舜的文化性格影响了民族性格的形成,因此,深入推进舜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莽的宗舜代汉固然带有封建血统论的浓厚色彩 ,但其借助圣贤始祖宣扬新朝正统地位的权谋 ,启发了后世华夷政权谋求正统地位时的寻根认祖倾向 ,从而间接推动了宗法大一统政治理念中的民族融合 ;王莽以五行相生原理改造“五德转移”说 ,并首次通过禅让制在信史上实现了异姓王朝的和平转换 ,从而为后世各族政权改朝换代时排除流血冲突提供了新的政治途径 ;王莽的托古改制虽因急功近利、泥古不化而招致失败 ,但其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和重视民生的仁政理念 ,仍对后世统治者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效应。至于王莽宗舜代汉时迎合“天人感应论”炮制的种种符命祥瑞 ,则肇启了后世谶纬神学和愚民政治的弊端 ;王莽宗舜代汉时采用的种种伪善行为和阴谋手段 ,则成为了后世政治野心家窃权篡国的不二法门 ;王莽代汉后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及其征讨四夷的战争 ,更是激化了汉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矛盾 ,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分裂战争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3.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从1924年6月创办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前,是一所革命的军事政治学校。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该校培养了数万名军官,成为中国青年军人的摇篮,为组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黄埔师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也使得黄埔军校名扬中外。特别值得提起的还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开办了女生队,造就了中国现代第一代女军官,其中,象赵一曼、游曦、胡筠等同学,还成了著名英烈。因此,研究一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的历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喀琅施塔得是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曾被誉为革命的堡垒,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曾被誉为苏维埃革命的先锋革命的中坚力量。但为何会在革命三年以后突然蜕变成与白卫军分子和外国武装干涉者相勾结的世界帝国主义的走狗呢?长期以来苏联的历史教科书把1921年3月发生的喀琅施塔得事件定性为白卫军分子、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和无政府主义者以及在国外反动势力的策动下的反革命暴动。由于该事件的有关文件被作为绝密文件长期封存,人们一直无法了解事件的真相,苏联的史学著作对此的解释缺乏合乎逻辑的交待。该文在新披露的史料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分析,力求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5.
汉末延康元年九品中正制创立时,仅针对在职官员;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仅限于在职官员与进入选举程序者,并存在着两种话语系统;中正之"品"在魏末分化为"官品"与"资品",是晋初上层子弟起家"官品"与"资品"之间围绕四级级差上下浮动的原因。曹魏是"士族"社会的孕育时期,关于该制度在这个时期实施情况的传统观点有不少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6.
也谈马嵬驿兵变的历史真相唐华全发生于唐玄宗统治末年的马嵬驿兵变,是唐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关于兵变的历史真相,近年来一直是唐史学界积极探讨的课题,不少学者已做过十分有益的研究。但由于各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加之史书记载又事多曲隐,故关于兵变的真相...  相似文献   

17.
孔子对季札甚为尊崇,季札观乐对孔子以及儒家文艺观的形成有先导之功。对季札观乐的评价需要消除援孔评季的思维定势。同时,季札虽然贤明知礼,但初入中原且政教与艺术性质本不相同,评诗论乐粗疏有失也不必讳言。消除圣贤情结,是客观评价季札观乐理论价值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批判封建主义的文章逐渐多起来,这是好现象。但有些文章似乎不够科学,特别是八○年春天报刊上刮起一阵歌颂唐太宗李世民之风,其目的大概想以李世民的某些高明之处来批判今天社会上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殊不知这样做实在有点“南辕北辙”,想批判封建主义而实际上起了美化封建主义的作用。因此我提出:要批判封建主义,必须如实地揭示历史真相,不能因为某种需要而对某些历史上的人和事加以美化,当然同样也不能因为另一种需要作背离事实的丑化。写歌颂李世明文章的同志会说:我歌颂是有文献作依据的。是的,我所读到的歌颂李世明的文章都引用了一些历史文献,如两《唐书》、《通签》、《贞观政要》之类,其中以引用《贞  相似文献   

19.
<正> 禅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改朝换代的基本形式。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这是一个很特殊、很有趣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自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政治背景,而其主要之点是这一时期皇权的衰落、世家大族势力的上升。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禅让的不断出现与成功,还有一定的思想文化背景。具体地说,就是自先秦以来的各家学说,有不少可为受禅者利用的思想资料,受禅者及其支持者抓住人们的文化心态,加以宣扬,给禅让的合理性提供理论根据,适应了禅让之际的政治需要。周代以来带有“民本”色彩的天命观和仁政学说,毫无疑问是禅让中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自  相似文献   

20.
刘宝才 《人文杂志》2000,(3):106-110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主张实行禅让制度,系统论证了禅让制度的实质、历史依据、理论依据以及实施办法.在三代以前古史传说时代,禅让曾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战国中期出现的禅让思潮,有其具体的社会背景.战国中期以后的历史上,禅让没有成为现实.但它代表人类的一种崇高理想,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唐虞之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篇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