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特别是东部地区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且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在发生显著变化,现代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升级。京津冀地区非常典型,故本文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为依托,对京津冀服务业发展做Moore值分析,用2004—2013年的数据对北京、天津和河北服务业结构调整的程度和态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详细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服务业发展路径和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雷鸣  石森昌  雷盯函 《城市》2016,(3):38-42
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上保持较协调的状况.主要问题是社会发展指数增长相对较慢;以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有待加强;经济效率水平提升较慢制约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北部区域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臧学英 《城市》2020,(3):3-10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是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示精神。京津冀地区通过顶层设计引领产业协同平台建设、通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恢复和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构建等加速建设世界级创新平台。京津冀城市群、北京新机场、天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以及河北数字经济的发展等极大地推动了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极。展望未来,期待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北京和天津的"大城市病"问题以及河北作为京津冀的发展短板问题,均要求京津冀拓展发展新空间.笔者从经济增长、 结构优化和区位条件3个方面分析出下一步京津冀应该拓展的发展新空间是保定、 廊坊和沧州,并指出了三市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强调京津冀发展新空间时要联合治理环境污染、 加强人才支撑、 提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崔寅 《城市》2023,(3):3-15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是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具体表现之一。缩小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差异,有助于实现京津冀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笔者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例,在基于基尼系数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运用TOPSIS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水平明显高于河北各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水平。基础设施投入与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北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提高河北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是今后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城市》2009,(6):79-79
日前,北京、天津、河北规划部门在廊坊签订《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借此建立和完善京津冀三方在城乡规划方面的协商对话机制、协作交流机制、重要信息沟通反馈机制、规划编制单位合作与共同市场机制,实现区域规划“一张图”。  相似文献   

7.
刘维新 《城市》2015,(2):30-31
京津冀一体化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京津唐国土规划”开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其进展迟缓的原因值得研究和分析,找出阻力及根源,才能找到解决的途径. 一、京津冀一体化进展迟缓的阻力 从历史与客观上看,阻力来自3个方面: (一)行政壁垒阻碍协调发展 建国前,北京是一个纯消费城市,没有工业,轻工业产品都由天津供给.  相似文献   

8.
张小溪  葛桦桦 《城市》2021,(8):3-14
笔者选取2010年~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的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投资、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和进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处于转型发展期的京津冀地区需要实施促进投资、鼓励进出口及稳定就业的政策,调整投资结构,发挥民间资本和...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的综合优势指数,对上海与北京服务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上海与北京服务业均具有规模和效率优势,两个城市相比,北京服务业更具有规模优势,上海服务业更具有效率优势;上海服务业发展趋向贸易金融型,北京服务业发展趋向多元化混合型;上海与北京服务业均存在动力不足的困惑,近年来上海与北京服务业相对于全国的效率优势均在持续下降,实现规模和效率双增长的服务行业不多。上海应采取措施提高服务业生产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蒋秀兰  刘金方 《城市》2007,(5):25-28
一、中国三大城市圈经济实力及中心城市影响力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形成三大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以北京、天津及周边河北城市构成的京津冀城市群和以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等城市构成的珠三角城市群.  相似文献   

11.
高强  闫庆  李华  陈红 《城市》2018,(2):11-18
笔者基于天津海洋经济与生态非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深入剖析导致其非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天津实际,从转变发展观念、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生态治理力度、 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机制和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天津海洋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陆春元 《职业》2017,(33):35-3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这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此,本文分析提出,高职院校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面向生产性服务业,抓住机遇,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3.
第二节自主创新推进区域服务业优化升级的路径 当今社会,服务业在一个区域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各经济区域服务业发展普遍滞后,也正因为此,其发展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为此,要积极地运用自主创新,加快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差异化的区域服务业,以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同样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发达地区,但是与长江、珠江两个三角洲相比,地处渤海湾地区的京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怎样加快包括河北、山东、辽宁、山西和天津、北京六省市环渤海湾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它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些地区的高层领导、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展的大动脉,更有力地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同时天津、河北要宴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北京发展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要解决发  相似文献   

16.
王琳 《城市》2011,(10):61-64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应积极推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不断提高滨海新区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带动天津城市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十二五”时期加快滨海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梁强  李宗浩  杨晓晨 《城市》2008,(12):58-62
“十五”期间天津休闲体育产业总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0.5%,仅为同期北京的1/12,浙江、广东的1/28,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不及北京的1/10,甚至不及辽宁的1/4。这种情况表明,天津市休闲体育产业既比较落后又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发展作为我国服务业基本组成部门的休闲体育产业,不但可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休闲体育需求和休闲体育消费需求,而且也是拉动天津服务业乃至天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吴娟  刘惠瑾 《城市》2015,(2):40-44
城市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创造的活动空间实体和复杂的空间巨系统.城市空间承载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容,映射着城市的历史底蕴.天津从近代的开埠城市到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城市,再到如今的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发展定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等的转变提升,最终反映到城市空间结构上,形成了城市空间发展演变历程.当前,天津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增长时期,随着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城市发展面临着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功能地,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宋迎昌 《城市》2021,(4):3-10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一直是短板.从京津冀区域内的竞合关系看,通州产业发展的出路是服务业.笔者据此提出,通州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为"京津冀地区金融商务发展的新中心、北京文化创意发展的新中心、北京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孵化基地",产业发展总体构想是"高端引领,统筹协调,创新突破,跨越发展".最后,笔者提出构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观察》2009,(2):190-191
2009年7月3日人民网刊载文章,指出: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交通网络的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时空距离越变越“小”,“都市交通圈”正在带动“都市经济圈”的发展。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省的8个设区城市,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3%,人口占全国的7.23%。随着京津高速公路、津蓟高速延长线相继通车以及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京津冀城市距离将进一步拉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