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杨教授,您是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德语文学专家,可您新近出版的《德语文学大花园》却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读来像一部德语文学和德国文化的普及读物.请问,您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书?您本人怎么看待这本书?  相似文献   

2.
<正> 在前一段的文化研究热潮中,文艺理论界论述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时,也提出了“文化视角”的命题,很多作家也都曾从这个角度撷取社会生活,出现了不少“文化小说”、“文化电影”。对于这个曾经发生过不小影响的文学形象,现在应该如何认识呢? “文化视角”应该是最适合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视角社会生活是丰富、复杂的多面体,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撷取材料。经济学家可以从经济的角度,政治学家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哲学家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去撷取。文学家呢,当然应该从文学的角度了。但是文学比这些社会学科内容宽泛得多,从什么角度去认识,怎样撷取社会生活,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相似文献   

3.
致读者     
《学术界》2000,(3)
尊敬的读者:改版后的《学术界》已出版了三期,承蒙海内外学者的支持和您的厚爱,本刊已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国外众多信息采集中心均提出通联要求,国内不少单位和个人纷纷破期订阅,发行量逐期上升,这无疑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也是对我们的有力鞭策。从本期开始,我们已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加强校对和英文翻译,以期解决前两期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尽量让您满意,尽量减少遗憾,特致函向您寻求支持:1、在国内众多学术期刊中,您认为《学术界》应该定位在何处?应确立什么样的风格?2、栏目设置还应作何增删调整?3、在已发表的文章中,您最喜欢什…  相似文献   

4.
正朱兴和:从1995年的《世纪初的苦魂》到1996年的《新潮学案》,再到2000年的《九谒先哲书》,1990年代以来,您一直在做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史案研究,并在这个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2000年之后,您却逐渐把目光聚焦到王元化身上。2004年春,您在《上海文学》上发表长达五万字的《王元化"思想—学术"襟怀解读》。据说王先生对您的分析十分认同,还因此把您找去谈话。请问,您怎么会突然转向王元化学案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位置——戴锦华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的理解——不是很有把握,您最近提出“文化的位置”这样一个命题,应该是与您的另外一个表述密切相关的,即文化研究的工作不应只是批判性的解构,还应当是创造性的建构。在您的《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一书中,“文化”似乎主要是指一种需要从其中突围的意识形态镜城,而到了您提出“文化的位置”的时候,“文化”这个词好像有了更为积极的含义,代表着资本逻辑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那么,“文化的位置”是在您的批判性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产生的问题意识呢,还是您从事文化研究之初就有的一种关切呢?●这个问题是我在思考过程中慢…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陶东风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老师,您现在是以文化研究的学者而知名,但您最早开始的研究方向却并不是文化研究。这中间应该经历了一个学术的转化,这个转化的动因是什么呢?●是的,我的学术研究经历了几次变化。在读大学的时候直到研究生毕业,我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比较感兴趣。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写王维的,第二篇是写陈子昂的。第一部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心理美学的,这就是199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接下来的研究由于受到当时(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影响,对于形式问题感兴趣,写了一些关于文体方面的文章,还出版了《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但不管是研究古代文…  相似文献   

7.
赵园访谈录     
赵稀方(文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您原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艰难的选择》等书曾经激动了我们这一代人。后来您遁入了古代 ,少了许多声息 ,而在《明清士大夫研究》获长江读书奖后 ,您又重新受到了注目。请问您现在正在做什么方面的研究 ?赵园 :我正在为那本《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撰写“续编”。其实在那本书写作的过程中 ,我就在为其他题目作准备 ,这也是我的工作方式 ;许多题目是同时在做的 ,只不过有的终于成形 ,而有的将是永远的半成品罢了。这种工作方式的方便之处 ,是有可能保持多方面的兴趣 ,对较…  相似文献   

8.
阳玉平(以下简称阳):赵老师,我们知道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成果颇丰,为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您当初是怎么选择民族文学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呢?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的缘故?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研究.您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陈占彪(《社会科学报》编辑,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文学博士,文化研究博士后,以下简称“陈”1:能否谈谈您对大陆近几年来传统文化热的观察,您是如何评价与评估的?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后,在经济的腾飞中,中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都市的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繁荣的标志,关注都市研究都市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话题。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努力从事都市文化的研究。2006年11月18日至20日,中心主办了“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从不同角度对于都市文化、都市文学展开了研讨。本组稿件有不同的视角:《论上海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现实》研究分析了上海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特点,并关注上海城市规划的现实与未来。《文学文化讲座与北京都市文化品格》关注近些年来北京的文化文…  相似文献   

11.
刘晓波在《深圳青年报》上发表的《危机!新时期文学面临危机!》一文,在谈到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时认为:“不打破传统,不象五四时那样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中国人的生命永远摆脱不了理性化和教条化的束缚,文学就没有真正发展的一天。”这种“反传统”思潮是现代主义文艺的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基本特征。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传统?文艺要革新是不是必须反对一切传统?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翻译与翻译文学研究问题 张宝林(以下简称张):赵老师,您好!我受《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胡政平先生的委托,利用这次来社科院文学所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对您做一次学术专访.您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港台华文文学、当代理论和翻译文学这三个领域.在《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一书的"后记"中,您曾写道:"前两个领域的著作较有反响,独有翻译研究应者寥寥".  相似文献   

13.
邹赞(以下简称“邹”):金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 接受本次学术访谈.2006年初,我有幸读到您的专著 《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后来又 陆续读到您对斯图亚特·霍尔、戴维·莫利、马克·波斯 特和托尼·本内特等人的访谈,最近您又出版了《积极 受众论——从霍尔到莫利的伯明翰范式》.可以说,不 论是对文学在电子媒介时代生存现状的描摹,还是对 自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到英国文化研究的电 视编码/解码范式,乃至对波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 和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等,您都积极介入过.  相似文献   

14.
一一九一七年,《新青年》杂志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一系列文章,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由于当时中国革命正从旧民主主义阶段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同时由于《新青年》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因而,文化革命的先驱们主要从事政治文化运动,还不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学方面,究竟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新文学,这个问题当时并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直到一九二一年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文学社团陆续成立以后,新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当下哲学”的包围之中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重建问题已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然而 ,重建的基点何在 ?周宪的《超越文学》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理论视角 ,这就是反思和批判的文化视角。从这个角度来探讨文学也许并不全面 ,但是 ,一定的现实、历史条件却使它成为必然和可能 ,正是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 ,以具体的文学——文本实践为理论支撑 ,遵循文学创作的自律性特点 ,本书透视了文学作为一种形而上文化哲学所具有的特质 ,从而构建了一个品评文学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民国文学和共和国文学施龙(以下简称施):丁老师,您主持编撰的《中国新文学史》出版了。作为编撰者之一,我知道这部文学史凝聚了您最近几年在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思考。虽然因为一些限制,您的相关思考还无法在这部文学史中得到更为深入、系统的展现,但民国文学、共和国文学的整体架构还是基本得到体现。在此,您能再就这两个概念及它们在百年新文  相似文献   

17.
您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将这一研究与您对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研究特点,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最近您发表的《反对制造马克思》、《人类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当代西方思想界马克思主义研究评述》等相关文章,在社会上和理论界都引起了较大反响。您是否可以大致勾画一下您的学术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 孔范今的新著《悖论与选择》(明天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在学术上有诸多新意和新见解的书。他从文化的综合性研究视角出发,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宏观发展进程以及某些文学现象进行了描述和阐释,富有智慧的光芒和历史意识。他在《面对历史的沉思》一文中说:“富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把现代小说研究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中,在文化学视域进行审视和研究时,通常会出现"失语"症状,因为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了共识:现代小说是"欧风美雨"孕育的新文学式样。这样一来,现代小说的文化根基就完全站在了西土之上,传统文化失去了应有的言说空间,这显然与现代小说发生发展的事实不相符合。那么,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文学传统究竟给现代小说提供了什么样的养分?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把《红楼梦》与现代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给我们提供回答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  与此前相比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经》研究不但论著的数量大大增多 ,而且呈现出全新的特征 ,即从文化视角切入 ,对《诗经》进行全方位的文化观照。对于《诗经》研究的这种时代性的变化和新的特点 ,学者们有着明确的认识。王洲明在《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自序》中谈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