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锡盟国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全盟GDP总量翻了7.43番,年均4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1.7%.其中2003年-2008年的5年间,GDP总量翻了2.01番,平均2.5年翻一番,年均增速达21.5%,比全区与全国同期年均增速分别高出1.6个和10.6个百分点.2008年全盟人均GDP达到38379元,比全区和全国人均水平分别多出6222元和15754元.……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GDP:16.6亿元→1280.2亿元 2012年德阳经济总量较1983年增长75.9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9%.经济总量从1983年的全省第7位跃升到第3位. 财政总收入:2亿元→257.5亿元 2012年财政总收入比1983年增长128倍,年均增长18.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5.5亿元,是1983年的37.8倍,年均增长13.3%. 人均GDP:497元→35945元 2012年人均GDP比1983年增长71.3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8%.按2012年美元平均汇率(6.3125)折算为人均5694美元,居全省全3位.  相似文献   

3.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区可望实现生产总值(GDP)588亿元,比2000年增长158.0%,年均增长20.9%,超过计划下限8.9个百分点;人均GDP预计达到51300元,增长156.7%,年均增长20.7%,超过计划下限8.7个百分点.2001年全国县(市)综合发展指数测评,萧山列第7位,比2000年上升两位,2002-2004年继续保持全国第7位,全省第1位.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年均增速名列全省前五位。2005年全市GDP366.04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速为12.4%,比全省快1.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81.89亿元,年均增长5.6%;二产业增加值180.48亿元,年均增长16.7%;三产业增加值103.67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GDP也实现了翻番,达到7805元。“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非农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72…  相似文献   

5.
一、"十一五"时期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542.26亿元(现价,下同)增加到2010年的4209.02亿元,年均递增15.0%,快于同期全国服务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3%;服务业实现税收542.42亿元,比2005年增加327.62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38.2%,服务领域日益成为地方增税的重要来源.2010年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407.5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达34.4%,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员89.6万人,占全区新增就业人员的62.4%.服务业正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6.
史先虎 《浙江统计》1996,(9):14-15,28
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总体分配格局中的地位1.居民收入变动状况①收人大幅反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的17年,是浙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人均GDP从1987年的331元增加到1995年的7903元.与此相应地,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978年的304元增加到1995年的5718元,增长188倍,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56倍,年平均实际速增5.7%,其中,“八五”时期年均递增达9.6%,大大超过ig57-1978年年均实际递增1.5%的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65元增加到2966元,增长17.98倍,年均增长!8.52%,大大高于前二十九年年均递…  相似文献   

7.
解读公报     
《200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浙江经济继续强劲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多项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GDP增速为近年之最据初步测算,2002年浙江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也比1999-2001年的年均增速快1.8个百分点。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570元,比上年增长11.7%,增速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比1999-2001年的年均增速快2.2个百分点。2002年全省经济总量列广东、江苏、山东后居全国第四位,…  相似文献   

8.
2008年的统计公报一发布,得知鄂尔多斯市的生产总值已超过呼和浩特成为自治区的老二,甚是惊喜,可又觉得实属必然,因为它是多年来鄂尔多斯所积蓄能量的一次加速释放,而对此做出最有力诠释的则是近几年的统计数字:2001年到2007年,鄂尔多斯的生产总值从171.8亿元增加到1150.9亿元,年均名义增长37.3%;人均GDP由1500多美元增加到1万多美元,超过了首都北京;财政收入由17.98亿元猛增到200.8亿元,年均增长49.5%,2007年位列全区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58元增长到16226元,年均增长17.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258元增长到6123元,年均增长18.1%.2006年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28位.……  相似文献   

9.
张晶 《内蒙古统计》2001,(2):12-12,14
(一)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国民经济已连续五年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从“八五”期末的833亿元增加到“九五”期末的1400亿元,年均递增10%,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比例关系,由1995年的31.2:37.8:31变为2000年的25.1:39.4:35.5,第一产业比重呈稳定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波动较小;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主要农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温州模式在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联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冰  陈娟 《浙江统计》2004,(11):10-12
近年来,浙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从1978年到2003年,浙江省GDP年均增长13.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3.7个百分点;人均GDP从331元增加到19730元,按同期汇率已达2383美元.  相似文献   

11.
综合发展:在经济大省中增速最快 2012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3849.80亿元,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以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GDP增速依然保持12.6%的较快增长,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在全国居前列,继续保持在经济大省中增速居第1位的格局.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人均GDP也快速增长.2012年四川人均GDP达到29579元,接近3万元,这意味着四川将稳步跨入中等收入地区的行列,即将迎来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快速转型的"黄金期".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2006年银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1.1倍,年均递增12.8%。人均GDP从2000年的10404元增加到2006年的23506元,年均递增14.6%。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2006年银川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7.76元,  相似文献   

13.
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抽样调查,建国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四川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四川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28元,比1954年增长61.69倍,年均递增7.96%;比1978年增长25倍,年均递增11.47%。前二十四年年均递增3.73%,后三十年的平均增速比前二十四年快7.7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情》2015,(1):34-36
适应新常态,服务业增速换挡回落保持总体平稳 2014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10486.2亿元,增长8.8%,增速高于全国,回升幅度快于全国,全年服务业增速呈现换挡回落保持平稳增长之势。从总体看:2014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从一季度增长7.4%之后逐渐稳步回升至全年增长8.8%,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自2009年以来再次快于GDP(8.5%)增长。  相似文献   

15.
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抽样调查,建国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四川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四川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28元,比1954年增长61.69倍,年均递增7.96%;比1978年增长25倍,年均递增11.47%。前二十四年年均递增3.73%,后三十年的平均增速比前二十四年快7.7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一、鄂尔多斯市农牧民收入现状(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从2006年的5380元到2010年的8756元,增加了3448元,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五年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平均增速为13.7%,比同期自治区平均增幅13.1%,高0.6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平均增幅12.7%,高1.0个百分点,是全市历史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十五”时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五”时期,是内蒙古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新世纪迈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是内蒙古改革开放27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计划时期。全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3年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财政和城镇居民增收幅度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成就。(一)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22.77亿元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6.6%,快于“九五”时期5.5个百分点。全区…  相似文献   

18.
一、消费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赤峰市经济发展加速,实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尤其是投资增速较快,"十一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5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6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38.2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36.72亿元,年均增长19.5%.消费的增长相对滞后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的增长受多种因素制约,居民消费增长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增长缺乏收入基础 收入是影响消费增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横向比较,赤峰市居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201 1年,赤峰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16元,与全区其他盟市相比仅是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的55.4%、56.1%和56.8%,在东部盟市中也仅仅高于兴安盟,列全区第9位.5年来,赤峰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徘徊在全区第9位至第11位.收入水平较低,不仅影响即期消费,而且影响预期消费.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情》2009,(8):20-21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自贡市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3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486.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57.8倍,年均增长7.5%。1998~2008年均增长10.1%,特别是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增速列全省第一位,2008年列第四位,呈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所没有过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20.
概述 从1997年开始,青海省生产总值增速开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2001年青海GDP连续七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进入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时期,全省经济总量也迅速扩大,不断跨越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103.7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83.61亿元,年均增长9.4%。人均生产总值到2007年达14257元。其中,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达8693元人民币,突破1000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