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朱理学是地主阶级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融合儒、佛、道思想而拼凑起来的新儒学。它系统地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剖析和批判程朱理学,对于认清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反动实质,肃清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流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最近研究孔子者,都根据马列主义的原则来研究,所用的材料相同,所根据的理论也相同,所得出来的结论,竟至完全相反。有人认为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有人认为孔子代表封建领主阶级利益,有人认为孔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争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对论语上的名词理解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代的孔子,是剥削阶级“人性论”的贩卖者。孔子,作为奴隶主的忠实代表,眼见奴隶大批逃亡,奴隶起义蓬勃发展,新兴的封建地主势力开始抬头,使奴隶制风雨飘摇、日趋崩溃,他感到惊恐万状。他深深懂得,单靠皮鞭和屠刀,镇压不了奴隶们的反抗,阻挡不住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也挽  相似文献   

4.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奴隶不断起义,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日益剧烈,封建制全面代替奴隶制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这种社会大变革的形势,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一条建立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思想政治路线,并充分论证了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地主阶级专政,防止奴隶主阴谋复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农民的皇权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根源是什么?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是农民本身的问题,它的根源主要应当到农民身上去找。”我认为这一命题并不完备。农民有接受皇权主义的土壤,但农民本身并不会产生皇权主义。农民的皇权主义是地主阶级皇权主义思想影响的结果。“皇权主义”属于地主阶级观念形态,其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地主阶级所代表的封建经济制度和封建生产关系,而农民阶级的阶级本质和观念形态则主要表现为平均主义、平等思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通过描写封建地主阶级叛逆者和封建道统思想的维护者贾政之间的矛盾斗争,展示了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衰败过程,影射了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7.
荀况,战国末期赵国人。约生于公元前三一三年,死于公元前二三八年,是先秦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法家的优秀代表。荀况的哲学,是在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两个阶级、两条政治路线斗争中产生,并且直接为这个斗争服务的。荀况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在反对奴隶制和它的政治代表儒家的斗争中,在总结前人思想材料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阐述发展了先秦哲学史上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况哲学,就其内容和深度来说,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度,是他们反对奴隶主阶级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8.
韩非是战国末年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思想家。他综合发展了先秦法家商鞅、申不害、慎到三派的思想,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完整学说,适应了当时要求建立封建统一大帝国的历史潮流,为秦王朝的统一伟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历史上是起过进步作用的。但是,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韩非毫不隐讳其剥削阶级立场,完全站在专制君主方面,露骨地主张压迫剥削人民,厚颜无耻地赞颂阴谋诡计的权术,大肆宣扬地主阶级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名利权势的人生哲学,韩非思想中这些封建糟粕也是很突出的。恩格斯曾经指出:文明时代“完成了古代氏族社会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它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确有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封建帝王和地主阶级政治家,曾不断致力于封建的政治机制与经济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完全可以称为变革、变法或改革。只不过他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封建所有制,并且局限在地主阶级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政治权力再分配的范围内,又总是由少数所谓智者自上而下地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和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忠君思想构成了他世界观的一个重要侧面;然而,作为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伟大的人民剧作家,汤氏的忠君思想与一般封建官僚相比,又有着他的独特性。汤显祖的忠君思想,有一个从愚忠到忠谏,由忠谏到不满,由不满到讽刺的衍变过  相似文献   

11.
孔子孝亲思想对人类原初孝亲情感做了符合时代意义的诠释。孔子强调,子女对父母不仅应当有孝顺之行,更应当有孝敬父母之心,反对装腔作势式的封建孝行。孔子之后的儒家将孔子孝亲思想本位化、单向化、纲常化,违背了孔子孝亲思想的原初意义。孔子孝亲思想包含的爱老、敬老、感恩思想对现代社会道德培养仍然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理论家韩非,对历史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实践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历史任务,论证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战斗措施。 《五蠹》是代表韩非历史观和政治思想的一篇重要论文,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敢于批判,敢于肯定,字字铿锵有声,句句鼓舞斗志。  相似文献   

13.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省东南)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他在前半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怀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雄心壮志,很想为新兴地主阶级统一天下干出一番事业来。但他的学说多不被统治阶级所采纳,使他无可能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现。晚年,乃返回故乡与其学生万章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作为战国时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面对当时激烈动荡的社会现实和急剧变化的经济关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这些见解,对以后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经济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孟子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经济思想的某些方面是应该批判的。但这种批判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评价古人,决不能象“四人帮”那样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蓄意把孟子打成历史上复辟倒退的罪人。为了还给孟子以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拟就孟子经济思想的几个方面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一开头,作者借一个疯跛道人之口,以歌当哭,唱出了一曲贵族地主阶级行将灭亡的挽歌——“好了歌”。这首歌是作者概括全书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提示。它描述了贵族地主阶级衰微破败的图景,揭示了这个阶级寻求解脱的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对封建地主阶级来说,“功名、金钱、姣妻、儿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15.
问世于十八世纪中期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政治历史小说。它通过对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细胞——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内部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状况;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几乎全部上层建筑,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批判的锋芒自然指向了封建地主阶级维护他们反动统治的手段之一——“教子尊孔读经。”今天,我们从《红楼梦》为我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历史材料中,认真分析封建地主阶级“教子尊孔读经”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孔孟之道的反动与腐朽,有助于揭穿林彪“教于尊孔读  相似文献   

16.
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统一的封建帝国的建立,标志着新兴的地主阶级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取得了夺取政权的胜利,代之而起的则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营造新的上层建筑,选择、确立新的统治思想的艰巨任务。 秦王朝未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秦始皇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奴隶主贵族世袭的封国制度,推行了在皇帝直接控制下的官僚制度,在法律上确认了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度;同时统一了全国的文字和度量衡,修驰道,实行“行同伦,书同文,车同轨”。这些措施符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生产的发展,对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他在选择、确立新的统治思想方面却打了个大败仗,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取得了全国政权  相似文献   

17.
郑涵同志《试论孔子对晋铸刑鼎的批评及其政治意义》—文对拙作《从周代的奴隶法谈到孔子思想的阶级性》提出商榷。郑文的主要意思(一)认为在“夷之蒐”以前,晋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已经大为削弱,而异姓的新贵族实为新兴地主阶级的组成部分。因之赵盾的“常法”以及“宣子之刑”就是为新贵族——地主阶级服务的。(二)晋之六卿同为新贵族——新兴地主阶级的组成部分,所以赵鞅与范中行氏之间的矛盾与他们的阶级属性无关。(三)春秋战国间对于范、中行氏的舆论——孔墨等对范、中行氏的  相似文献   

18.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当时正是我国奴隶社会处于动荡崩溃、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迅速成长的时期。在郑国,由奴隶主贵族转化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子产实行了一些变革。鲁国实行了初税亩,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取得了合法地位。不仅如此,正在由奴隶主贵族转化为新兴地主过程中的季孙、叔孙、孟孙还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但是从总的形势看,地主阶级主要是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政治上,他们还没有在全国取得支配权,只是在某些诸侯国占了优势而巳。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时代。新的生产关系和旧的生产关系同时并存甚至开始占了上风,然而旧的政治制度——周礼——尽管巳经呈现崩坏之势,却依然占据统治地位。地主阶级一方面力图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却提不出新的方案去代替它。传统的迷信天神的观念巳经动摇,人们怨天、  相似文献   

19.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孤愤》是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讨伐没落奴隶主贵族及其钻进封建政权内部的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的一篇战斗檄文。在《孤愤》这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新兴地主阶级巩固封建政权与钻进新政权内部来的那些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是“不可两存之仇”,是势不两立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思想,在韩非的许多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他的《五蠹》就明确提出儒法之争是“不可两立”的;儒法两家是“不相容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前者又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两个主要障碍物。因此,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民主革命,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反之,因为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所以,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这样两个基本任务,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统一的”。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