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上升,已成为继毒品、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全球性社会问题,由于未成年人犯罪人具有涉世浅、可塑性强、容易改造的特点,而作为一个特殊犯罪主体,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笔者在此谈谈在审查逮捕工作中遇到的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纵观近几年来出现的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其引发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绝大部分案件都与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的侵害不无关系。权益保护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为了降低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3.
刘仲伟 《职业》2011,(18):110-110
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犯罪一样,是当今的一大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下面就如何做好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虽然大众传媒一直是这方面的倡导者,但是在其实践中却经常会表现出有意或者无意的疏忽。本文对此展开讨论,并从建设的角度,对改进新闻传播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环境下借助互联网而享有的个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个人信息资料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在网络时代,侵害隐私权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由于心智还不成熟,其网络隐私权保护十分必要和迫切。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和实践各有特色,为我国提供了经验。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存在体系不完整、层次不高等问题.为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法律保护、行业自律、技术支持和自我保护等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流浪儿童问题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造成流浪儿童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仅仅依靠政府设立的救助保护机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格局下,建立一个联结儿童、家庭、社区、学校、救助保护机构和公安机关的青少年社会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预防儿童离家流浪,并且更有效地救助和保护流浪儿童。  相似文献   

7.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家庭虐待、遗弃以及买卖儿童所造成的危害及其所反映出的法律问题,强调了未成年人家庭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指出应该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普法教育等途径,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法律保护,防范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事件.  相似文献   

8.
张晓 《现代妇女》2014,(6):110-110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然而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分析阐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运用法社会学视角剖析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作出具体的预防工作,是一个现阶段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为家庭保护赋予了新的含义。家庭保护的功能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生存与全面发展,实质是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家庭保护中突出的问题是父母对未成年人权利的漠视.具体表现为在履行对孩子监护职责中的“越位”与“缺位”。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是父母对未成年人有效实施家庭保护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话题。致使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很多,其中未成年人权利贫困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未成年人权利贫困可分为忽权型的权利贫困和虚权型的权利贫困两类。需要通过立法、执法和普法来消除未成年人权利贫困的现状。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发展权、生存权、教育权和人格权是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析认识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现实,是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运用了全国未成年犯调查资料,对未成年犯和中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良的媒介偏好、偶像崇拜、闲暇意愿以及不正确的成功取向、交友倾向等方面的比例均是未成年犯明显高于中学生。研究认为应积极应对大众传媒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深层渗透,重视同伴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未成年人保护至关重要.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尚存在亟待完善的不足之处,在立法上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规范不够具体;在司法中处理案件的理念比较落后,处罚措施和处理程序简单;在执法方面,没有独立的执法机构,职责不明确,缺乏统一协调的机制,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和谐法治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已经有了诸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对象的全面化、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等方面的发展,但也仍然存在少年司法依附成人模式、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等不足.未来应当完善适合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实体法、程序法,健全少年司法的法律体系,补充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规定,明确未成年人权利主体地位,构筑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信仰,以确保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项法律的出台,其主旨必须着眼于社会多数群体的福祉,以及人类的基本正义。在日益膨胀的青少年犯罪潮前,立法宽容应与理性同行。是否应当降低数十年不变的刑事责任年龄,以及变动诸多宽容立法之举,值得我们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仔细审视斟酌。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是国家重点关心和保护的群体。虽然我国颁布了众多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但在武力执法中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并未受到关注,国际法和国外法亦无此关切。根据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创伤机制,未成年人近距离感知武力执法将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其成年后的违法犯罪行为。故而,要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建构武力执法时的未成年人保护的"回避"法律制度势在必行。实施这一制度,警察应当加强日常战术演练,充分评估事件的紧急性和现场的复杂性,遵循最后武力手段原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被留在家里,从而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未成年人,且人数不断增加,留守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状况就成为了一个突出的话题。为此,笔者对某县近年来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展开调查,并就调查情况提出了预防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在近几年来逐渐倾向于恶性化、低龄化,尤其有关完全不负无刑事责任年龄人的恶性犯罪案件屡屡出现于舆论焦点,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及时完善刑事责任年龄等相关法律制度尤为重要。可以参考英美国家“恶意补足年龄”规则适用的司法实践,其针对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个案的犯罪主体资格补足机制,对于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追责机制完善乃至犯罪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特定犯罪适当设置特殊年龄区间,并在该区间内,针对特定的犯罪人加以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可考虑其于未来我国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追责机制补充衔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失学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文化水平低、人数急剧增加等。失学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除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外,还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失学未成年人犯罪对其家庭、社会均带来极大的危害.全社会必须下大力气预防和减少失学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9.
20.
2012年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正式施行20周年的日子,处于这样一个时点,回顾总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认真研究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现实热点问题。有利于在新的历史阶段准确把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