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太平洋时代”思想的由来,分析了“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这一常用提法的弱点,从人类文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和太平洋地区的历史与现实出发,论述了太平洋时代的标准、特征与主要内容,以及它与中国的关系。文章认为,仅用经济发展的眼光看太平洋时代将导致失误。从政治、经济、文化及文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将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2l世纪可能是这一时代的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空间逻辑来看,人类由地中海时代步人大西洋时代,而后逐步进入太平洋时代。马克思主义“太平洋时代理论”以世界视角为出发点、以现实发展为逻辑起点强调了未来太平洋区域的重要性,彰显了其预见的准确性。当前太平洋时代的发展需要两大引擎,一是海洋科技成为时代发展和前进的动力;二是海洋生态成为时代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根本所在。这两大问题共同构成了太平洋时代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呈现出新趋势,不仅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内容和目标也扩展到投资、竞争、环境、知识产权、劳工标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领域以及"贸易追加"议题。这种趋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而正在谈判的《跨大西洋伙伴协定》势必使这种负面影响更突出:它将带来贸易转移而非贸易增长的结果;将进一步侵蚀多边贸易体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使优惠原产地规则变得更复杂;对多边贸易体制关于区域贸易协定的界定构成挑战;使陷入僵局的多哈回合更难走出困境。在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两大自由贸易区的夹击和欧美引领的各种双边自由贸易区的重重包围下,中国一方面应积极推动多哈回合前行,另一方面应加快和扩大与其他国家谈判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争取尽早加入《跨太平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的谈判。  相似文献   

4.
约翰·厄普代克的《大西洋一太平洋食品商场》以一商场象征美国的消费社会,揭露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其实是在富裕和自由掩盖下的极权主义社会。在这种物质生活富裕的社会中,人已丧失了想象和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的能力,沦为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5.
地区一体化随着上世纪60年代"欧共体"的成立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世界其他地区也效仿欧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太平洋岛国论坛作为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区域组织,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推动地区合作与一体化。在论坛发展的40多年间不断地推动着地区政治、经济、环保等不同领域的合作,特别是提出了太平洋地区一体化的总战略———"太平洋计划"之后,其已经成为推动太平洋地区一体化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6.
作为太平洋地区最早出现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太平洋国际学会从一个旨在促进亚太地区国家间相互理解和培育太平洋共同体意识的知识团体逐渐演变成以影响政府政策为目标以及服务于美国和盟国战时需要的思想库,并在冷战初期受到美国国会的指控而解散。学会开展的学术研究、圆桌讨论和教育活动虽然有助于消除国家间的误解,对太平洋战争时期的美国政策也具有一定影响,并推动了美国的亚洲研究,但其试图通过培育太平洋共同体意识来改善太平洋地区国家间关系的目标并未实现。个中原因除了学会无法控制的外部国际环境的巨变外,还与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关,包括各国别理事会的民族主义立场和学会组织者对科学和理性的天真信奉。  相似文献   

7.
据资料表明,海洋的神秘地带并不止百慕大三角区一个,"神秘地区"至少有7个。百慕大三角区、日本海域三角区、沉没在大西洋岛附近海域、太平洋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葡萄牙沿海和非洲东南部海域、哈特勒斯角。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亚洲太平洋地区日益成为举世瞩目的地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什么“世界新的经济中心”、“环太平洋合作设想”、“太平洋共同体”、“太平洋新时代”等,不仅成了国际上热烈讨论的学术问题,而且还成了某些国家开展外交活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亚太地区的崛起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出发,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太平洋的兴起”几个壯纪以来,世界的经济中心随着世界各地区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兴盛一时的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宣告结束,世界的经济中心转向大西洋。近些年来,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及其在世界上地位的日益重要,使得亚太地区成为举世瞩目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太平洋科学会议兴起,旨在联合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开展资源调查和保护等,增进太平洋沿岸人民的友谊。欧美国家及亚洲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均成为永久组织太平洋科学协会的会员,并实行轮流举办制。中华民国自第三次东京会议开始正式参加该会,并争取到会员国地位。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该会的资源调查和研究,在林学、气象学等科学研究上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通过参加该会,推进了中国科学体制化的进程,并对当时中国地质学、植物学、海洋学等地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国际科学界的新思潮如天然纪念物保护也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0.
欧盟日前宣布把给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的进口糖补贴减少39%。尽管欧盟表示将拨款4000万欧元帮助这些糖出口国减少损失,但此举仍将给非洲国家的糖业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8,(16):8-10
中国是震灾严重的国家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2.
约翰·厄普代克的<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场>以一商场象征美国的消费社会,揭露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其实是在富裕和自由掩盖下的极权主义社会.在这种物质生活富裕的社会中,人已丧失了想象和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的能力,沦为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13.
欧盟以其在区域一体化上独一无二的成就而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同时,欧洲的联合图强"和用一个声音讲话"的一体化目标注定其不会只将目光停留在欧洲。随"着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多极化""与多圈化"趋势的发展",传统""与非传统"威胁的加剧,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亚洲发起了强劲的经贸攻势,从而呈现出欧盟对亚"洲新"的国际经济政治化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主导力量,德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德国参与南太平洋海洋治理的主要方式有四个方面。第一,在欧盟的框架内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第二,在南太平洋进行海洋科考,服务于海洋治理;第三,与国际社会一道治理南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变化;第四,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维护海洋和沿岸生物多样性。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的动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与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海洋环境保护观念;第二,服务于德国的海洋战略。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推动南太平洋地区海洋环境保护,建立域外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机制;第二,帮助太平洋岛国提高海洋治理能力;第三,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南太平洋新型海洋秩序。随着南太平洋地区海洋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德国在南太平洋区域海洋治理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未来中德在南太平洋的海洋治理合作有着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4,(1):38-40
在西部非洲、大西洋西部、东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泥质海滩上,生活着一种人们很容易辨识的小蟹——招潮蟹。别看这种蟹的个头很小,却生有一只大大的螯(在夜深时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嘴巴,故它们也被称为“大嘴蟹”)。除了外形独特,招潮蟹令人惊讶的还有:它们总是能预知潮汛。  相似文献   

16.
在1929—1933年间召开的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上,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抛出所谓"民族生存权说"、"特殊权益说"、"防俄防共说"、"自卫说"、"人口过剩说"等来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辩护。与此同时,日本大肆进行反华宣传,否认中国对东北的主权,并指中国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国家。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会员在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上的反华言论,与日本政府的态度一致,完全沦为日本政府的一种宣传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美国对外援助作为实现其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为服务美国国家利益和维持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2019年,奥巴马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相继在"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印太"战略的驱动下,在资金规模、地缘分布、援助领域、执行机构等方面加强对外援助的"工具化"效用。随着美国亚太政策的调整,太平洋岛国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显著提升。美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不仅是维护其地区安全利益、推进外交政策的工具,更是在重要的地缘战略节点与中国进行"大国博弈"、制衡"一带一路"的抓手。深入研究美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的规模与内容、特征与趋势,不但为把握美国亚太政策的动向提供直观而丰富的视角,也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环太平洋合作问题的现实意义世界文明的中心,已从地中海转移到到了大西洋。众所周知,托因比博士、哈曼·克思等人曾预言:今后还将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二十年以后就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太平洋地区的日本,对此是不能漠不关心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09,(6):55-55
在西南太平洋的中心有一个叫斐济的岛国,那里的人十分讲究美发。  相似文献   

20.
实业家穆藕初率团出席了1922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在美国檀香山举行的太平洋商务会议。代表团在会议前后、会场内外的活动体现出中国工商界为发展商务、振兴国家所倾注的外交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工商界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