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唐人咏松的审美变化及士人的精神追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以其四时常绿的秉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深受士人重视.松所象征的正直内涵在先秦文化中已经出现.唐前士人对于松的审美意义开发,在其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上都围绕君子的各种品德而展开.在唐代,由于时代环境造成士人精神追求兴趣的转移,初盛唐和中晚唐士人对松的审美及热情出现明显的差异.初盛唐士人对松的态度比较淡然,咏松诗作较少,即使咏画松,也多数注重画面形象的逼真,对松的文化象征意义关注不多.中晚唐士人咏画松的诗作,审美标准已由前期的崇尚逼真,开始转向追求画外的神韵,将松丰富的文化蕴涵与士子们的人格品性关联发扬到极致.他们对松的这种审美取向是其日常生活中喜爱松树时尚的体现.在崇尚直道、气节、以圣贤自期的中晚唐士人心中,松树成为他们寄托人格精神的最好自然物象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晚唐时期特殊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晚唐咏史诗的盛行.在我国诗歌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中晚唐咏史诗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既符合当时的时代需求与文化背景,也在中国诗歌发展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中晚唐咏史诗的产生具有其必然性,特别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时代特征,这也成为中晚唐咏史诗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屈赋与唐诗——对唐诗“文”、“质”之变的理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人对屈原及其骚作的评价,既是一代文学思潮的反映,又是诗风演变的契机。本文揭示了这一文化现象,并从社会政治、时代背景、个人遭际以及地域文化多方面阐述屈原地位在唐代的变迁原因,指出屈原在中晚唐文学和人格地位的上升是社会矛盾激化和文化中心南移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陆亘墓志记载中晚唐时期中上层官吏陆亘生平事迹,兼涉妻族侯氏、母族归氏等。陆亘五任州郡刺史,晚年又三任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吏治有声。有关文献记载十分简略,且有误。此志可补纠文献之阙误。陆亘的官品人格也颇具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密派是清代乾隆时期出现于山左地区、主要由寒士诗人组成的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高密三李”等。该诗派追步中晚唐之张籍和贾岛,极力强调诗人人格的傲岸,倡导“风雅”和“气骨”,提倡用心苦吟,以沉实瘦硬对抗诗坛“涂饰柔腻”的风气。它产生于传统文化的重镇,在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上皆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中晚唐时期,南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北方,长安逐渐以江南为根本。历史上的“江南”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较确切的江南概念到唐代才最终形成。唐代中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狭义的“江南”,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富庶的江南是中晚唐时期长安的生存粮仓,“军国费用,取资江淮”;美丽的江南是中晚唐时期长安的避难港湾,“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文化的江南是中晚唐时期长安的人才摇篮,“当时东南多才子”,即所谓“风流吴中客,佳丽江南人”。  相似文献   

7.
中晚唐诗歌中存在着大量以"断肠"为主题的诗歌.中晚唐诗中"断肠"一词的意蕴具有多种层次,诗人们在离别、相思、贬谪等题材中运用"断肠"一词营造出不同的审美意境,在寄托生命情怀的同时,也深刻映照了中晚唐文人的悲剧性审美体验."断肠"诗的审美意蕴,是在中晚唐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诗学传统的承继性和诗人个体心理机制的合力共同形...  相似文献   

8.
在中晚唐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开始发端。古文运动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渐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加之借古讽今的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形成了饶有特色的中晚唐历史小说。在中晚唐历史小说和唐代咏史诗中,主人公的感慨通常是作者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唐朝诗人对安史之乱的体会尤其深刻,这在中晚唐的历史小说中也有所反映,朝廷的腐败以及劳动人民所受到的创伤是小说和诗歌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使得中晚唐历史小说同咏史诗能够融为一体,并且有唐一代,诗词盛行,小说从中汲取营养也非常合乎时宜。  相似文献   

9.
房中术是道教主要法术之一,在中晚唐十分流行.服食丹药与房中术是通向长生的两个主要途经,且服食有助于房中术养炼.而这恰好符合此时文人既嗜欲又延年的社会文化心理.房中术对中晚唐文人艳情意识的催化有着重要作用,进而促成了艳情诗在中晚唐的勃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择要胪列中晚唐人有关杜甫的资料,然后论述杜甫在中晚唐影响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对其中某些现象的成因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在法律渊源上的庞杂以及立法态度的摇摆导致我国对违法婚姻问题存在诸多观点。本文在对违法婚姻本质属性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分析了事实婚姻、无效婚姻和可撤消婚姻的构成要件、立法态度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慈悲道场忏法》中的不少语段、词语用法等多见于梁武帝《东都发愿文》等文章,而且,书中又大量汲取了《净住子》的用语、内容与套子式行文。由此可推断:《慈悲道场忏法》应为梁武帝及其统治下的皇室成员及陈真观等人所撰或所改编。  相似文献   

13.
奈达翻译理论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翻译界长期以来信奉和遵循“信、达、雅”。改革开放引进了国外翻译理论界不少翻译理论和标准 ,其中最为国人称道的就是当代声名显赫的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翻译信息论”、“读者反映论”等翻译理论和原则。这些原则和理论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 ,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和评述了奈达的上述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一部名著的接受历史,一方面受到作家主观意图和文本自身的直接限制;另一方面更受到接受者审美态度、价值立场、民族偏见、经济利益等诸方面条件的限制.自古以来,以犹太人作为嘲讽、揶揄和抨击对象的文学作品充斥文学史,最有影响的人物形象莫过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主人公夏洛克.这个人物身上承载了犹太人几千年来的耻辱和辛酸,而由于民族和种族偏见引起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恶果一直到今天还在延续着,这虽然不能简单的归咎于作家、评论家,但引起警觉和反省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代认知理论,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奥瑟罗》的三位主要施喻者(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奥瑟罗)在隐喻过程中构建的源领域和目标领域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各施喻者的认知特点及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把握隐喻在塑造悲剧人物内心世界、构建悲剧冲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敬业:从道德规范到精神信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敬业具有重要的主体意义和崇高的社会价值。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尚“敬”及“敬业”的传统。中国要走向富强,跨入发达国家行列,必须重塑人们的敬业精神。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敬业要求人们在职业实践中畏业、研业、爱业、精业和创业;作为一种主体意识,敬业要求人们确立起内在之“敬”和精神信仰。把敬业从道德规范提升到精神信仰,我们就要向自己的历史学习,继承古代的敬业传统;还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在职业道德建设上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进度表是任课教师一个学期中一门课程的教学日历.教学进度表应对课程的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学时等信息作出必要而具体的描述,为教师授课、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都提供必要而足够的指导.结合在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设计了一种新格式的教学进度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作家阎连科敬重文学、热爱艺术,也关心民瘼、胸怀苍生。他常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既孜孜探索和创新小说艺术,又不断反思历史、批判现实、探索人性的奥秘。多年来,他致力思考和探寻应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方法,他的创作道路清晰展现了他的思想历程。他在《桃园春醒》这部意蕴丰富而蕴藉的中篇小说中,展现了人性沦落、功利主义泛滥、情感飘忽支离等当前社会问题。当然,他借创作这篇小说,形象地表达了他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态度,生动地揭示了人们应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公正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分配的合理性 ,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利益准则。公正是一个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范畴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自古以来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 ,公正都是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所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建立自动化功能准则的拖拉机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精致的拖拉机悬挂工具的功能模型,它的工作部件插入土壤,通过该模型的计算机仿真程序可以选择工具的宽度,速比及拖拉机的载荷,实验数据和自动控制程序可以最大效率的按照拖拉机及其配套部件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