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江泽民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树立全民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加强国际合作,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江泽民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4):158-163
耕地休养有助于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是实现耕地休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能实现利益衡平,体现公平、正义,促使农民自觉养成良好的资源利用习惯。西方国家大都有相对完善的农田休耕制度和生态补偿(补贴)制度,美国环保休耕计划的生态补偿理念及方式值得我国学习。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土地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及国内森林、流域等生态补偿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上下衔接、相互配套和运行灵活的耕地休养生态补偿制度,包括完善耕地休养生态补偿主体、引进国外机会成本法提高补偿水平、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等。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生态经济系统由自然环境、资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子系统构成,有开放性、复杂性、特殊性和脆弱性等特点.根据广西海岸带生态脆弱及经济高速发展的特点,遵循"根据生态规律发展经济,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管理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建立"高效、特色、生态"为主要特征的高效生态经济,实现广西海岸带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保持广西海岸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且可维持广西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北部湾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工深化形成以生产生态环境服务为主和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的区域分工.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性导致的"搭便车"行为是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实现经济效率与环境公平的统一,要求那些消耗大量资源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的经济发达地区对那些生态脆弱却提供生态服务的经济不发达地区提供生态补偿.国外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的成功案例表明,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目标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核心是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5.
申启武 《学术界》2007,(1):86-92
近几年,国内广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专业频率不断增加、广告收入持续增长,但这种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传媒生态资源和破坏传媒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生态危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找准生态位,让专业频率在差异化竞争中实现行业生态环境的优化;切实改善和保护受众生态环境及广告资源环境;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然而,伴随城镇化发展,我国城镇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而生态环境问题是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必须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方能实现城镇化的永续发展。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关,有能力、有义务在城镇化进程中履行生态责任。政府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进行预防和治理,落实生态责任,以此解决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促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改善民生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逐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由此可见,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履行生态责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小城镇生态规划建设的几个建议,包括做好小城镇的资源环境核算;完善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规和标准;推广使用优质新型能源,引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转变新的发展观;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作为一个独立部分被专门提出,表明环境保护问题已受到了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前不久召开的河北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张庆黎强调要努力打造河北“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生态环境”.河北省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不仅要靠全社会的重视,更要靠科学的管理与制度,只有采取改善体制机制、规范秩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硬措施,才能实现“打造生态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地在资源开采、输出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治理问题,财税政策对破解生态诅咒问题至关重要。文章在梳理矿产资源地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剖析了现行财政体制和资源税费体系,发现政府间财政收入分享机制不合理、环境保护财政压力巨大、资源地税收与税源严重背离、资源专有税费的设计发挥生态保育功能作用不够等问题,提出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环保责任并完善环境财政机制、改革矿业权价款分享制度、提高矿业权使用费征收标准、清费立税适时开征环境税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西迎来国际区域合作的大好机遇,应特别重视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文章提出了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新挑战应树立的lO种资源观,从组织层面、经济层面、政策层面探讨了实施生态创新战略的体制机制问题,为广西在国际区域合作中发挥资源优势,实现生态创新战略提出了科技创新为主导、生态创新优先、生态创新规划先行、生态成本物化、绿色资源开发模式、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带来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迫使我们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为此,必须实现产业生态化,改善产业发展模式.具体的产业生态化路径包括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等等.  相似文献   

12.
生态化技术创新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取向是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理性选择,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目标在于引导技术创新发展向着有利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方向进行.实现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一是价值观层面建设;二是技术层面建设;三是环境层面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生态足迹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是目前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在资源消耗和生态承载之间寻求平衡,而不能以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老工业基地。然而,长期的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损坏了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从东北地区整体和内部各个省份的角度,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各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和研究,了解和分析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消除东北地区生态赤字,最终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  这是一个常理 :旅游开发与生态的协调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开发是主导 ,生态是基础 ,两者既相互促进 ,又相互制约。海南岛的生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与海南处于同一气候带的地区既有绿洲、也有沙漠 ,如果处理不好 ,海南的生态环境也会象北非、中亚地区那样严重恶化 ,将危及热带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因而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平衡 ,只有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 ,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 ,保持秀美山川的原貌 ,即有效地改善和保护旅游生态环境 ,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但…  相似文献   

15.
农民生态道德是指其在生活生产中树立起来的尊重自然、自觉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道德观念.它包括与生态环境平等观、生态环境建设观、代际平等观、生育节制观.农民生态道德作为现代化新型农民的一种必然道德要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培养农民的大局观念、长远观念,使农民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引导和组织农民走生态农业的路子;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为农民生态道德观的培养创立一个有利的舆论环境: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衔接机制”作为一项环境司法政策,源于人民法院对环境资源类案件审理经验的总结提炼,历经了萌芽、发展与逐步成熟的形成过程,其价值目标在于实现生态环境的协同修复。生态整体主义、系统论和协同治理论可分别从目标整体性、构造体系化与实施协同化等维度阐明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衔接机制”的理论缘起。针对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衔接机制”在实现生态环境协同修复过程中存在的理念滞后、适用受限和管理失序等实践问题,建议通过确立生态环境“修复优先”原则、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的“扩展性”应用与生态环境修复过程“统合化”管理,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在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中的体系化运用。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生态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生态环境和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日益显现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在续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厚道发展观;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制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法治观;以"生态红线"为生命线的生态安全观。梳理习近平的生态思想,对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生态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生态环境中获取的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益处.它由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两种利益形态构成.生态利益公平分享的理论依据在于生态资源的公共物品理论、资源社会性理论以及生态正义理论.由于我国不同区域与不同主体发展的差异,以及多元利益实现的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法律制度的构建最能直接保障生态利益的公平分享.通过完善现行的区域补偿制度、生态税制度和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为重塑生态利益分享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生态学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区划,城市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应运而生.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世界级的大都市,对上海进行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不仅有利于识别区域的生态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上海市的各种资源条件,使城市的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地发展,对于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由于上海的特殊性,可以考虑将上海市划分为四个城市生态经济功能区,即人文生态区、生态经济发展区、保护性生态经济开发区和生态经济增长区,并在不同的城市生态经济功能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以谋求各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