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语码转换的语境和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受交谈话题、交谈对象、交际场合、角色关系以及交谈者身份、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等因素影响,反映出言语交际者心理、感情以及对某种语言或变体所持的态度.研讨少数民族地区语码转换对于正确理解方言和共同语关系.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敏 《新疆社科论坛》2004,(4):79-80,76
新疆各民族不同语言的长期接触和相互影响形成了母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相互兼用或兼通 的局面,使新疆成为事实上双语和多语共存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工业区因其独特的移民城市背景而呈现普通话和众多方言夹杂的语言使用特点。我们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调查了胜利油田主体社区东营市西城区的语码选择和语码转换情况,了解到:普通话是胜利油田的通用语码,而方言的使用人群、使用场合则相对有限;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语码转换主要出现在家庭域等私人场合,并呈现不同的类型、动因。胜利油田主体社区体现了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使用情况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黄成夫 《学术论坛》2006,(12):177-180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是一个建立在顺应性原则基础上高度灵活的语言行为。文章从顺应论的角度来解释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现象,认为课堂语码转换是双语教学进行顺应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双方的语言选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常用的交际策略,不仅受语法规则限制,更受说话者的种族、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住、受教育程度、地域等文化因素以及他们的安全、崇外、尊重和避讳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简要概括语码转换,通过语料分析,揭示语码转换背后的社会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6.
田莉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1):135-136,138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是一个建立在顺应性原则基础上的高度灵活的语言行为,是双语教学进行顺应的具体体现,是教师的一种语言选择及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研究重庆和湖南10所地方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情况,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推行了"语码转换—环境沉浸"式新型的双语教学模式,效果较好。语码转换的意思就是创造两种语言交替使用的外界环境,并以此促进外语习得者交换使用两种语言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它很灵活,学习者可以以单词、短语、从句、整句或句群的形式表达意思,从而可以作为人民实现交际活动的一种语言策略。"语码转换—环境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分为两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即课堂实现语汇、语句、语篇的适时适量转换,并创造外语习得的外界环境和机制,使学生尽可能沉浸在英语思维的沐浴环境中提升其双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晶晶 《理论界》2010,(10):151-153
语码转换是双语、双言社会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改革开放后,上海成为一个人口杂居的国际化大都市,普通话成为媒介语,越来越多的上海人成了熟练掌握上海话和普通话两种语码的双言人。海派清口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地方曲艺,其语言特点是上海话和普通话两种语码并存且转换频繁。《笑侃大上海》是海派清口的一篇代表,作品中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功能折射了上海人语言态度的转变和当今上海的语言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各种社会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体现人际关系的社会距离和身份,与语码转换之间的内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三个不同研究角度探讨语码转换与社会距离和身份的内在联系:情景、隐喻语码转换与社会距离和身份;"域"与社会距离和身份;有标记语码转换与社会距离和身份。文中阐明了社会距离和身份既是语码转换的重要内在动机之一,又是语码转换的主要目的之一,从而使之成为体现和鉴定社会距离和身份的一个隐性标志。  相似文献   

10.
杨亮  田强 《南方论刊》2008,(10):103-104
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语码转换一直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语码本身的交际功能、交际环境和交际心理是导致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董莉芹 《阴山学刊》2008,21(5):40-42
出于调节与顾客的心理差距、避讳、标志售货员的身份地位等动机,售货员利用普通话与方言语码转换作为语言策略,进而说服顾客购买自己的商品。在包头这样的多方言地区,如果人们能熟练地掌握两种甚至更多的语码,就比别人多了一个交流的工具或谋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的、普遍的但又复杂的社会语言现象,受到来自社会、语言本身以及交际双方心理的制约。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视角探讨语言使用者在进行语码转换时所体现的社会动机和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文网络语码混用及变异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文网络语码混用主要表现为英汉夹杂 ,外来词一词多名并存 ,语言干扰现象主要表现为汉语词词类的超常转换和句式的反常构造。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新疆的双语(多语)现象呈现出以汉语为主、多种语言共存共用、彼此协调统一的和谐特征.这种语言和谐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既是由和谐民族关系主流所决定的,也与国家执行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和双语教育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语言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这种语码转换不是随意的,而是一种高度目的性的活动,其功能包括LG功能(词汇或语法讲解)、CM功能(班级管理)、EL功能(引导学生回答问题)、CL功能(澄清所教课文内容)、RE功能(重复或英汉对译)、PR功能(赞扬和评论)、HU功能(幽默和笑话)、TM功能(英汉转换标记语)。  相似文献   

16.
双语,就是同时使用和发展两种语言。一门是本民族母语,一门是较发达的外族语。在我们新疆,双语一般是指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汉语。双语现象不是人为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为适应多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解决民族间的交流和联系而形成的。它的存在有利于民族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社会进步。它已经成为多民族地区语言使用方面的一种必然趋势。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在新疆与内地与中原地区长期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交往中,各族人民有着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双语现象由来已久,一部古丝绸之路繁荣文化的历史就是最好的例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自治区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自治区的双语工作有了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17.
50年来语码转换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语言使用研究中的特殊领域。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语码转换研究理论的发展和运用,形成了语码转换理论的主要理论路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际关系中的指示计,在动态交际过程中,称呼语的用法随语境和交际意图灵活多变。说话人会故意违反一定社会集团人际关系规约,以表达特殊交际意图。本文拟从语码转换的视角探究动态语境中称呼语的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调查了50名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在英语课上进行语码转换的频率及原因,结果显示,交流策略的应用、词汇量大小、课堂任务难易程度及老师的课堂行为等是引起学生课堂上进行语码转换的主要影响因素.英语课上过多地进行语码转换会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有助于逐渐消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现象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及大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新疆民汉语言接触为例,从语言接触理论出发,以历时的视角探讨了语外和语内因素是如何激发和促进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的,目的是强调社会功能和语言思维对语言接触的制约作用。从语外因素和语内因素的结合来看,语言接触是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思维工具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