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社会主义民主内容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题目,似乎无需再作文章。然而实际上,社会主义民主内容究竟包括哪些?人民究竟享有哪些民主权利?这些民主权利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是一致的还是有差别的?是象某些人所说的“社会主义民主内容很贫乏”还是象我们所说的“民主内容很丰富”?等等,人们并不都清楚。因此,对民主内容做一番多视角的考察,对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民主信念,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遵循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运动着、发展着,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作为一个先进的社会形态也是如此。在前一个时期,有些人竟把社会主义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遭受的挫折,出现的失误,说成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有的人还直截地认为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社会主义的“早产”、“历史的误会”,甚至是“空想”;最多只不过是列宁、毛泽东利用战争的“机会”所造成的“偶然”的结果。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究竟是“历史的误会”,还是历史的必然?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率先步入社会主义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在40年前在理论上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究竟走什么路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在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认清坚持“两个必然”并不意味着可以超越自身发展阶段搞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就是超越自身发展阶段造成的结果.以史为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基本经济和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向比较发达阶段迈进,我们在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上仍需延续初级阶段的制度和体制,但与初级阶段又有较大差别,我们的社会主义因素会逐步增多.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缓慢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及时制定出未来发展方略,有计划、分阶段、依层次逐步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从事.  相似文献   

5.
<正> 一、一个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陆续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新变化,将一个严峻问题提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所信奉多年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否已经被现实所击碎?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目标究竟是什么?无疑这个问题是带有总体性和根本性的。社会主义社会要不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怎样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在今天来说,已经绝非毫无针对性的书斋理论推测,而是带有极强烈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共产主义理想建设问题的强烈现实意义,可以从这样两种现实社会现象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四年,我国学术界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贯彻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过程中,广泛、热烈地展开了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在哲学社会科学许多领域内就一系列原则问题进行了大论战。其中突出的,是对“合二而一”、“各阶级汇合的时代精神”、“写中间人物”等等资产阶级观点、修正主义观点展开了尖锐的批判。这场论战的性质是:究竟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究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还是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服务,为资产阶级以至地富反坏右服务?究竟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搞修正主义?究竟是宣传无产阶级的革命的辩证唯物主义,还是鼓吹资产阶级的反动的唯心主义? 目前,这些论战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根据对一年来全国主要报刊的不完全统计,仅批驳“合二而一”、“各阶级汇合的时代精神”、“写中间人物”以及关于“李秀成评价”的文章,即达600篇左右。参加论战人数之众多、影响之广泛以及意义之重大来说,是我国学术界多少年来所罕见的。在这次论战中,对不少谬论的批判已经走出书斋。特别可喜的是,不少工农兵、基层干部都以亲身经历、生动的实际材料,有力地批驳了这些谬论,并且写出了不少具体、实际、生动、旣说明问题又解决问题的好文章。一年来除了对若干重大问题展开学术批判外,哲学社会科学各门学科还对其它一些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在这新的一年,为了帮助读者回顾和了解一九六四年的学术讨论情况,我们特请一些同志,就若干主要问题,作简要的综述,供读者参考。这次综述由于时间仓促,内容方面挂一漏万,在所难免,错误之处,请读者指正。因篇幅所限,全文分两期登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世界政治局势的起伏,“民主社会主义”被说成了一种神话,以至于在一些原来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也转而挂出“民主社会主义”的牌号。这就提出了一个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如何从历史与现实提供的经验来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怎样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划清同“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本文所论,就是还这一神话于现实。  相似文献   

8.
<正> 《齐鲁学刊》1980年第1期刊登的《现代化与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一文,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同小资产阶级所憧憬的那种假社会主义进行必要的斗争。但是,什么是本来意义上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特征呢?巴贝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一位“代表”?“早期”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派别是“后期”同派别的先辈,还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的人看见西方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一、二万美元,而我国社会主义搞了四十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只有几百美元,因此就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表示怀疑,觉得理论与现实反差很大。他们说:“社会主义理论好,资本主义现实好;社会主义将来好,资本主义现在好。”这种说法对不对?不对!只要我们对资本主义的“富”和现实,对社会主义的“穷”和现实,作全面、具体、历史的分析,就会得出并非如此的结论。一、要正确看待富与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他们的敏锐睿智和超凡勇气,创立了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石破天惊地宣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和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告别空想成为科学,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和勃兴不息的现实运动。但社会主义的实践却历经艰难曲折,有时甚至再陷空想的泥潭,直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还一再告诫人们:“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并强调这是“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①。社会主义实践科学化的问题。实际上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才得到了较好…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时代,人们在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是十分自然的。“趋同论”者运用比较方法得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将趋于同一”的结论。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是根本错误的。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的比较方法?“趋同论”者的结论为什么是错误的?他们的比较方法失足在哪里?这些就是本文将要着重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旧世纪转换之际,人类正步人高科技加速大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因此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二战后最巨大最深刻的变化。然而,历史进步不是绝对的、直线式的,相反,往往具有对抗性,甚至包含着曲折和倒退。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大变革中,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发生了剧变,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了严重挫折。我们不禁要问:世界新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究竟是福还是祸?究竟应如何对待这场新技术革命?如何捍卫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无光明的前景?这些都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无法回避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转变①恩格斯指出 :“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 ,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 ,就是说 ,要求人们去研究它”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 ,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里所说的“现实的基础” ,是指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表现。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上 ,首先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冲突和阶级斗争进行深入考察 ,这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关键 ,也就是说 ,要实现这个转变 ,首先要实现哲学的变革 ,马恩创立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14.
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搞社会主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即在努力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努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以道德论道德愈论愈糊涂 何谓“道德”?《辞海》中概括为:“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个定义已为道德论家所普遍接受,人们从这个定义出发来阐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道”与“君”的关系是儒生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从儒生自身来说,他们对道的追求表明他们心目中有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并企图以这个超越的理想世界来匡正、改造现实世界:另一方面,实现理想世界的主体又不是儒生自己,而是掌握社会政治权力的君主,超越的道最终必然依附于现实的政治权力,从而使理想世界愈加显得渺茫。这样一来,是“从道”还是“从君”,  相似文献   

16.
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是指近年来,理论界有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产生着异化,甚至认为社会主义不仅有思想上的异化、政治上的异化,而且有经济上的异化。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还硬说它是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这不仅涉及到对马克思使用的“异化”概念如何认识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如何看待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异化论”到底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异化论”根本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理由是: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开放性,不同的国家社会之间的接触往来和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互相学习、借鉴和利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这种现象的认识,当然也会有分歧,其中免不了会有片面的和荒谬的见解。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互相学习交流过程中,彼此间的差异、对立会逐步缩小,其间的相似处、共同点则日益增多,二者将互相接近,以至于最后融合。甚至有些人认为,在“两制”的接近与融合中,将会出现一种既非社会主义又非资本主义的全新的社会制度。这就是所谓的“趋同论”。“趋同论”对不对呢?应该怎样评价和对待“趋同论”呢?我们认为,“趋同论”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在我国,“趋同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种时髦观点,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离开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一切都无从做起”。依靠工人阶级,是我党的一贯方针,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原则。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搞革命要解决依靠谁,团结谁,反对谁的问题,搞改革和建设同样要把自己的基本依靠力量搞明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呢?我认为全  相似文献   

19.
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象一团神秘的云雾笼罩在人们头上:什么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与“亚细亚生产方式”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借口中国是“亚细亚社会”,说中国不能搞社会主义,应当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中心论”困境之谜——超越与不可超越的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当今所谓的“人类中。心”困境,“诘难”之声不绝于耳。作者认为,自柏拉图以降,人类就踏上“自我中心”超越之途,但“超越”不是“废除”,而是扬弃。从理论维度透视,我们所要超越的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类中。心论,尤其是建立在近代工业文明塑造的凝固化体制基础上的那种绝对化了的人类“沙文主义”、“征服主义”,而对自身终极价值关怀的、实现“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的人类中心难以超越。就现实层面分析,实践活动的本性之一是主体价值选择活动,选择的标准或尺度不能脱离人的需要和利益。设想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去领略绝对无中心的地位,也仅仅是一种价值悬设。何况今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走出而是正在走入人类实践中心。“人类中心”的超越与不可超越之途,正是矛盾辩证法的体现与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