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光荣革命到北美独立战争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时期,第一帝国的特点是重商主义。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虽失去了北美殖民地,但通过工业革命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也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实力最强的国家,英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完全能够控制全世界的贸易,自由竞争更能使英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英国适时地改变了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更多地接受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开始了帝国秩序的重建,帝国的重心由美洲转向东方。虽然旧帝国和新帝国追求的都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但采取的帝国政策迥然不同,第二帝国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
战后英国在放弃还是保存帝国这样的一个两难悖论中挣扎的时候,非洲的价值却因其巨大的资源以及战略优势引起了英国的注意,于是非洲被放入了非殖民化时期帝国语境下进行重新审视.由于对非洲在未来帝国生存模式重组方面可能会发挥的巨大作用,英国开始了以非洲为中心的帝国非殖民化的探索进程,但这同时也将是以非洲为中心重组一个隐性帝国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18世纪 ,以英国为首的国家联盟击败了法国 ,建立起了大西洋贸易体系。英帝国的广大海外从属领地开始大量吸收本土过剩的人口 (失业者和穷人 ) ,也为流放的犯人提供遥远的监狱 ,以确保帝国战略利益的安全。 18世纪英国的海外移民 ,一方面为英国人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帝国内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建立起了帝国范围内的经济和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4.
英帝国肇始阶段,涉海文学提出“人口过剩”及如何建立“海上帝国”等主张,从理论上探索英国向外扩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帝国上升时期,涉海文学通过鲁滨孙等殖民者的海外垦殖实践,为英国民众勾画帝国构建的基本路径。英国攫取世界霸权以后,涉海文学则为帝国价值观念和统治秩序进行合法化辩护。英国涉海文学由此实现从文化叙事向政治功能的转变,从文本和意识形态层面参与了帝国构建。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自由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顶峰,亚当·斯密关于经济自由的思想 从理想变为了现实,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为自由主义树起了新的丰碑,这种自由的大氛围对 英帝国政策的转变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英国经济霸权的确立,特别是世界范围的自 由贸易也为英国从极其依赖帝国走向“放松帝国联系”之路。1868-1872年间的帝国政策以 及随后的演变为沃伦斯坦的“中心”、“边缘”理论提供了最恰当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英帝国解体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帝国曾经是各西方列强所建殖民帝国中范围最大的,在近现代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然而在二战后不长时间内却迅速解体。对此国内学术界还未有系统周详的解释。究其解体的原因有诸多方面:战后英国国内人民对殖民地事务兴趣骤减,而注意国内福利国家的建设,另外在政党政治中工党也倾向于放弃殖民地。再者脆弱的英国经济也无法继续维系帝国的生存。在国际上美国出于其自身利益需要尽力在制约英国在殖民事务上的努力。此外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也加快了非殖民化的进程。正是这多种因素的合力导致了英帝国的迅速解体。而这些因素的产生都源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7.
17世纪是英第一帝国形成时期。第一帝国建立的思想动力源于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在英国重商主义发展史上,托马斯·孟、威廉·配第及达维南特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所提出的重商主义的贸易扩张和殖民帝国理论构成了英国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并赋予了英第一帝国鲜明的重商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8.
重商主义与英第一帝国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经济理论。从17世纪开始,英国确立了对外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基本政策和原则,这一政策和原则的指导思想就是重商主义,先前体现为民间性的殖民拓殖逐渐转化为政府的有意识的政策行为,建立商业帝国成为英国国家追求的主要目标,到17世纪后期英国基本上形成了以重商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殖民体系和殖民制度,形成了第一帝国。第一帝国形成后,在重商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英帝国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贸易和帝国扩张。重商主义是英第一帝国的重要国策,是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9.
提到历史上的日不落帝国,人们自然想到的是英帝国。然而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是西班牙帝国,西班牙开始衰落以后,主导世界海洋贸易的是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与此同时,法国也步入了振兴之路。英帝国的崛起,面临着老牌帝国西班牙的巨大障碍以及新兴海洋强国荷兰和大陆强国法国的强力阻挡。重商主义在英国的良性发展,是英帝国崛起的深层次原因,促成英国能够克服来自西班牙、荷兰及法国的冲击与影响,战胜竞争对手,逐渐取而代之,崛起为近代以来最为辉煌的大帝国,并对世界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国利用武力和经济双重手段在欧洲维护、扩张自己的势力,其中针对其宿敌英国所采取的著名的大陆封锁政策在拿破仑帝国史上起过重大影响,成了“整个帝国史诗中的全部经济斗争的中心,因而也是政治斗争的中心”。然而此政策仅推行了不到十年时间,就以1812年法俄战争爆发而告终结。为什么大陆封锁未能达到战胜英国的目的?本文试图就大陆封锁政策产生的社会背景、实施的过程及其后果来阐述:  相似文献   

11.
论加拿大民族国家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拿大民族国家是从英帝国中逐渐分离出来的。自治制度是其民族国家演进的基础 ,在自治制度的保护下 ,加拿大得以发展 ;而自治制度赋予它选择自身利益的权力 ,又使其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性。英国试图通过自治制度来维系其帝国统治 ,因而不得不一再对加拿大做出让步 ,更加滋长了后者的民族主义。其结果 ,加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下走向成熟 ,最终突破了自治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帝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然而,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绝大部分时间,却是在帝国政治中度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彻底崩溃,帝国研究也被严重忽视。21世纪帝国研究再度受到关注,这既有弥补帝国研究不足的学术动因,但更有人类在全球化时代探索新的国际秩序的现实动因。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强大帝国,例如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等等。这些帝国持续的时间,长久者多达千年之上,短命者则只有区区十几年。帝国的产生和兴亡既要遵循一般的普遍规律,也有其各自具体的特殊原因。从普遍规律看,国家的军事力量、科技水平、综合国力、政治制度、战略决策、领袖品性、国民素质和地缘政治等,都是影响帝国命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皇帝处于罗马帝国政治体系的核心。即使在不列颠这样的偏远行省,通过一定的途径,皇帝仍使自己的权力在居民中实现了合法化。遇到紧急军事情况,皇帝会出巡行省。但了解行省要求更日常的途径是批复来自行省的申诉。在希腊罗马文化中,人与神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后者是不死的和强大的,皇帝的所作所为容易突破这条含糊的界限,把皇帝的地位从人上升到人神之间。广泛流行的帝王崇拜集中体现了臣民对皇帝权力合法性的认可。但皇帝统治主要满足于对来自下层的压力和要求做出反应,具有被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欧洲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且漫长的过程,它虽然与欧洲本身的地域、民族、经济发展和历史的文化渊源有直接关系,但是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及其策动的历次帝国战争对于正在形成中的欧洲近代民族国家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与冲击,对欧洲国际关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而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欧洲重要的外部环境条件,对于欧洲近代国际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奥斯曼因素的历史考察是必要的,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当前打击海盗提供借鉴和参考,就罗马帝国时期海盗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海盗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当时海盗已影响到罗马帝国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罗马帝国采取组建帝国舰队、特设专职官吏等措施打击海盗;蛮族海盗的入侵加速了晚期罗马帝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欧洲列强长期的渗透和侵略并未使奥斯曼帝国完全丧失主权,但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卷进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导致帝国的崩溃,也彻底改变了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战争期间和战后的一系列"协定"和条约重新勾画了中东地图,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在中东"制造出"许多新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东各民族的命运。奥斯曼政府"亲德派"的错误导向,"帮助"英法等国实现了瓜分和占领中东的愿望;阿拉伯人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作获得解放的机会,最后却换来殖民主义者的"委任统治",延缓了独立的步伐。英国和法国获得了统治中东阿拉伯地区的机会,但委任统治的困境又成为殖民帝国崩溃的开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东历史的转折,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命题。  相似文献   

17.
元帝国与高丽建立了不同于辽宋金诸朝的政治关系,以朝贡为形式,而以宗藩体系为实质。 通过使臣交聘、王室交流、赴元应举、文人游历及典籍传播等途径,元丽文学交流的渠道得到了大规模拓 展。稳定的宗藩体系促进了高丽文学在中原文学影响下的繁盛,表现为高丽后期文人专集、作品的爆发 性增长和优秀作家的涌现。而高丽文学风气由效仿晚唐诗风的华靡,转变为模仿白居易晚年诗歌的闲 适,再到苏轼成为海东文人仰慕的典范,这一由唐风到宋韵的擅递过程,亦是元丽宗藩体系建构过程的 折射。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缅甸民族主义者在独立问题上采取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 ,选择了联日反英的独立道路 ,扮演了引狼入室的角色 ,英帝国在危难之机 ,仍顽固推行殖民统治和高压政策 ,酿成缅甸的陷落 ,中美英印联军和缅甸国民起义军为收复缅甸作出了贡献 ,由于英国把重返缅甸视为英帝国的延续 ,使英军参战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