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中国哲学进入近现代的自我转型期以来,特别是谋求其在本土的自主地位与国际性的世界化的时候,其超语言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有人梦想着在"语言分析"中解决中国哲学的一切问题,愈加暴露出中国哲学在现代化与世界化过程中的两难抉择与尴尬处境.如何使人从语言之外了解中国哲学的言外之意,此道正需探讨.从茶道建立世界性或国际性的中国哲学的"一期一会",是一条以审美经验和亲身体证的方式进入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绿色通道",它很可能成为中西方哲学或世界哲学的一种重要和有效的"对话"或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2.
每一种语言都具有以独特的方式理解和反应周围现实的特殊方法。这种独特的方法必然反应在其所有语言持有者民族特色观点体系中,因此就会导致不同语言持有者对世界的看法产生不同的观点。最终形成不可重复的只有该民族才具有的语言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推进过程中,有三个"内在性"关系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世界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理论逻辑上是一种蕴含或总体同一的关系,在缘起、层次、功能、表现等方面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具体差别,二者的实践基础是共同的,实质都在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本的方面都在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逻辑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它世界(化)哲学一样,都存在一个根源于语言和文化形式差别的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产生的实质根源在于实践,本质上不是一个"语言问题",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世界化关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形式上看似有历史和文化上的对立,但在超越西方现代性、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等实质方面则可以走向统一与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直接理论资源.对以上三个"内在性"关系的理解,最根本的还是要把握其实质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特有的民族历史、民族心理背景,并受到人文地理的影响,所以在不同语言之间,往往在其结构、语言背景、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文化差异是影响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由于中英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必然会在语言上有所表现,英汉比喻的差异也就必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试论成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文化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文化,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时候,必然会有一种文化的障碍需要克服。文化障碍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体现为词汇中所构筑的物的世界、分类世界或具体概念世界,其他如语音及其变化规律、构词法、语序、语法规则、书写符号等等所反映出来的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或民族气质以及语言风俗等,也经常会成为很难跨越的障碍。成人因为已经在母语中获得了一种思维模式,已经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所以往往认为自己母语中的文化和思维模式就是天经地义、唯一正确、最为合理的,而认为其他文化或思维模式难以接受,导致第二语言学习效率的低下。可见,清除文化障碍,主要是一个认识纠偏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都与其文化交相辉映,文化的不同导致他们在交际方面也有许多的不同。习语是语言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语产生的温床是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文化,其中包含着历史、语言、风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婚姻习俗等,所以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一定要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为避免发生语用错误,力争准确、得体、有效地使用“地道英语”(Idiomatic English)进行语际交流,我们都应该不断增强对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它的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因此英语学习应该既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包括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鉴于语言与文化这种紧密相联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英语阅读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母语与第二语言的阅读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两种语境下的阅读都需要了解内容、形式以及语言认知体系。那么教师应该深谙中国文化和英语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在语言层次、非语言交际、思维方式和叙述结构以及社会语言等四个层面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9.
文化寓于语言,语言折射文化,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文化的接触与融合必然与语言的接触与融合密不可分。文化的接触与融合以语言的接触与融合为媒介,语言的接触与融合又会进一步促进文化的接触与融合。语言接触与文化融合路径下建构的文化是一种语言、文化双和谐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学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当一个世界不复存在的时候,文学可以帮助我们结识不复存在的世界,在人的想象中,它能引起共鸣。好的文学作品不仅提示我们自我意识的存在,还可以彰显一种道德的力量,所以读书也有这样一种诠释自我意识的力量。一部文学作品应该立足现实,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但是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必定都有未来,都有梦想。文学给人们带来力量,文学会以一种精神继续存在。作家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对语言的贡献,没有语言,就没有那份新的体验、新的力量和那份细腻,不可能带来更为真实的表达。文学的方法可能是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或者最基本的教育方法,文学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人类的语言不会消亡,因此文学会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看待世界;要知道他们是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社会思想、习惯、行为;要了解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语系,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受母语影响比较严重。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存在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双方面的影响。结合高职阶段英语的习得。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及语言习惯四个方面对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负迁移进行了分析。以期运用好这些迁移规律.使母语最大限度地促进英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乃至以汉语为核心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从而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过程中,有必要认真厘清"文明"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既是人类文化不断提高其内在的文明总量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减少其外在的文化差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觉地总结汉语、乃至中国文化的利弊得失,不仅可以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而且有利于民族语言的进步和中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要在语言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文化教育,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除了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应有针对性地学习本地的地域文化,也要有意识地学习世界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其次,应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才有利于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如今已事关国家软硬实力特别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家的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然而首先要抓好基础性建设工作,具体而言,一是要不断提升国民个人的语言能力,二是要确保汉语健康而稳健地走向世界。要不断提高全民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中小学的语文课必须进行积极而稳妥的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大量阅读,大声朗读,适度背诵,勤于写作,以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汉语书面语的语感,也有助于学生接受并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另外,汉语教学特别是汉语国际教育需要及时调整,要编写出具有普适性、高质量的汉语教材,培养本土汉语教师,并需以科研引航,做好汉语教学各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以确保汉语稳步而健康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的模糊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理论在当今世界的广泛应用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教学由教材———本原语言、教师———输出语言、学生———接受语言这三个方面组成 ,客观存在着模糊性 ,教学中是运用模糊心理指导学生把握读物的整体特征 ,在意会中获得语感、象感、情感、意感、美感等 ,认识读物意蕴的多向性 ,培养他们解读的创造性。但要注意模糊性与精确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范畴的典型性依赖于具体的文化,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划分是不同的,具有他们各自所经历的文化的特点。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因此,典型性与文化、语言密不可分,三者相依相辅。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典型性的这种特点,不但有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语言文化意识,也有助于词汇与语法的习得。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加大了相互间的经济依赖。但同时,也在政治,法律,尤其是文化上带来了值得重视的问题。随着知识信息自由流动,中西文化的碰撞表现在语言上,价值观念及哲学思想上。同时,由于任何比族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共同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加之文化的交流,文化必然有共同性,趋同化的趋势。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事实和例子大量存在。民族文化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取舍,扬弃,改造,而演化成一种既是本民族的,又是现代的,既立足传统,又重在创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现代大学英语》中的文化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理论基础,指出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英语教学实践更有成果,在分析《现代大学英语》中文化信息的基础上,从文化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三点建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洞察力和跨文化意识,目的语及其文化应被视为向学习者展示的一片新天地,并利用其与学习者母语文化的对比为学习者创造出一个认知成长和文化素养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从修辞学角度研究的"隐喻"和从认知角度研究的"隐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根据当今有关隐喻研究的最新理论,隐喻不能单纯作为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应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以隐喻式思维认知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