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生产上的高能激励自农地制度变革以来一直被学界所推崇,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队制的低效率。为此,在否定以生产队制低效率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解释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转换、制度安排缺陷、农民信念及其他方面尝试性地探讨了推动生产队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迁的内在原因,并且从生产责任制形式、土地分配方式、期限结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农业产出最大化演化的过程。相应地,伴随着农地制度变迁而来的是签约主体以及合约结构的变动,因此,从合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生产队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合约实施和劳动监督与计量上的差别,以及作为二者共同之处的合约模糊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税费合约的性质与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剖析了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通过农地流转制度的交易费用分析,得出集体推动型的土地流转制度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优化并可能形成相应的正式制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诱致性制度变迁下的农户经济行为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安排决定了农户行为决策的所有空间 ,进而影响农村经济运行的绩效。在一场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显著特征的制度变迁过程中 ,中国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农村诱致性制度变迁对农户经济行为及绩效的影响 ,探讨了诱致性制度变迁为农村制度创新带来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年前,由一部分农民自发倡导的“大包干”而引发的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在中国农村悄然兴起,继而它如同星星之火,逐步发展为燎原之势,在广袤的农村中蔓延、扩展。而今,以家庭为主体的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这一制度创新给中国农村经...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农业经营制度创新与农民利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制度变迁都是由于利益主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引起的 ,因此 ,本文从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制度绩效和制度缺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创新不但满足了农民很大的经济利益需求 ,还带来了农民社会地位及社会角色的变化 ;农业产业化是立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上的农业经营制度创新 ,它虽然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利益 ,但其制度发展尚不完善 ,还存在许多不利于农民获取合理利益的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6.
分析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变迁 ,得出以下结论 :一、农村产权制度的明晰化和剩余索取权的内在化 ,诱致了生产队制度向家庭责任制的制度变迁 ;二、农村生产的规模经济诱致家庭责任制向规模化经营的制度变迁 ;三、农村目前的产权制度仍是一种不完备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差别很大 ,制度变迁的约束条件不同 ,因而不能制定统一的土地政策 ,采用相同的农地制度模式。中、西部内陆地区目前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还未成熟 ,其农地制度创新的重点 ,仍放在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部制度及改善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转轨时期农地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代替了人民公社制度,开始了农村土地制度在转轨时期的变迁。从理论上看,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制度变迁主体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组织成本与人民公社制度的组织成本相比确实降低了许多。实践证明,这种改革路径、模式和策略的选择都是特定制度环境下成本最低、推进最稳、效率最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中央政府统一供给的制度框架下,各地之间的外在制度是多种多样的,之所以会出现地区之间外在制度的差异性,一个重在的原因在于各地本来在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是从1979年开始的。以联产承包等多种责任制形态为土地制度变迁的始点。二十多年的农地制度变迁,从政策调整角度观察,政府一方面强调农户承包经营土地的长期稳定,一方面鼓励土地使用制度的不断创新。相对单一的农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中国客观上存在的区域经济差异和土地经营存在的比较优势不同,外在农地制度安排的多样性,并且我国农地制度还将沿制度多样性的路径演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组织主要发生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变迁,即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形式的农业生产组织和逐步壮大的合作经济组织.文章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尤其是运用产权与交易成本理论对我国这两次农业生产组织变迁作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此中原由,并对未来农业生产组织的变迁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出现,可视为一种新的制度产生,也是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化外部利润的结果。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制度生成的外部利润主要包括:抵押权实现后的收益及其分享、节约的交易费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制度安排满足了农民、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利益需求,符合同意一致性原则,是一种新的帕累托改进。同时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法律风险、城乡土地制度以及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性等约束条件的存在,导致效率的损失。要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发展,必须增加其外部利润,减少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为什么会发生流转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集体土地使用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过程。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角度剖析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 ,有三个原因 :一是制度创新使潜在收入得以增加 ,二是制度环境变化使潜在收入分割成为可能 ;三是制度安排成本在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其目的是使外在的潜在利润内部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效率均逐渐递减,农民在潜在外部利润和获利机会下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承包地流转,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但这种承包地流转制度极不规范,没有一定的制度规则可循,虽然制度变迁是制度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社会博弈过程,但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承包地流转发展完善期间应居于主导地位,从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目标决定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进程及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14.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为农地产权结构从“权能合一”到“两权分离”,再到“三权分离”的变动过程。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内部动力来源于宏观层面上的原有农地产权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微观层面上的农地矛盾、农民的主观创造性、原有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对各项权能的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的较高交易费用;外部动力来自于变迁主体的动机及变迁环境。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需要规范政府力量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促进经济性因素在制度变迁中的推动作用,并有效发挥农民在制度变迁中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决策在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条件下的决策问题,为了控制改革风险,改革者可能会采取作为过渡性制度安排的改革方案.财政大包干就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过渡性制度安排,但因为它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特征,进一步加剧了业已存在的矛盾,削弱了中央财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强化了地方的不规范行为.财政大包干是在改革的目标模式分税制已经明确以后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安排,采取这种策略型过渡性制度安排的原因是各种制度改革之间的不匹配,即不协调成本的存在,目的是缓解不协调的矛盾,为下一步实施分税制创造条件,而中央政府掌握着改革主导权是这一策略能够成功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对制度认知中,对制度锚点的正确认知至关重要。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制度认知主体类型较多、层次复杂,必然会产生认知偏差。对农地制度认知偏差的传播、复制带来多重效应,如对制度锚点的认知偏差可能产生锚定效应,偏差复制、偏差传播使偏差产生累积效应。这些效应不仅使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产生冲突,而且还会使制度实施绩效远远偏离制度设计的预期。因此,在农地制度实施过程中,纠正不同主体以及人们对于制度的认知偏差,对于制度及时实施、高效率实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推进路径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制度安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保障,农业全程产业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抓手,都市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纽带,原料性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举措,新型工业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引擎,安居乐业的城镇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平台,农地合理流转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杠杆,农村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和积极性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鉴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制度缺陷所引发的诸多问题,许多人基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等理由,提出应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以土地国有化或者土地私有化取代农村集体所有权制度。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改革涉及到农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乡村权势阶层等多方利益,所有制的缺陷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但却对其他利益相关群体有利,作为政策主导的政府和权势阶层在利益博弈的过程中不可能改变现有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中国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梳理中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发现其在变迁模式、变迁路径与变迁过程上呈现出三重变迁逻辑,而制度环境、制度系统、观念与行动者之间的协同互动则构成其变迁的动力机制。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为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制度变迁轨道,需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征地思想、确立依法征地的制度原则、融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制度变迁的分析,找出土地资源配置中制度安排、制度创新等问题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