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命"是沈从文创作与思想的核心范畴。他所说的"生命"一方面是指主体在"浑然一体"状态中感受到的"透明烛照"、空灵自由的生命状态。另一方面又指主体在这种状态获得的对于宇宙、人生意义的觉悟,最后还指主体追求"爱"、"美"、"神"等高级精神需要的超越性本能,即沈从文所说的"乡下人"本性。根据"乡下人"本性的实现程度,"生命"区分为完全生命形式和不完全生命形式两种。沈从文认为,不完全的生命形式是滋生社会黑暗腐败的心理基础,只有铲除这种不健康的生命形式重新激发生命对"超越"的追求,社会政治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沈从文的"生命观"是一种建立新道德、新价值的尝试。他欲建立起一套顺应人的健康本性的,而非从人自身之外的权威演绎出来的新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小说的生命原始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文化滋养了沈从文,他总是从湘西文化的视觉度去感受、审视、体悟生命和世界,从"乡下人"的角度做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沈从文努力用湘西原始、古朴、自然、优美的人性建造现代小说的"希腊小庙",对人的生命原始精神进行热情赞颂和充分展现。沈从文小说生命原始精神是从男性形象的野性和强力,女性形象的水一般美的生命特质和不受物质功利污染的情欲性爱等方面得到展现的。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生命价值观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追求“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境界,主要指向自然率真的生命品格和雄强健康的生命气魄,代表沈从文“皈依自然”的生命理想;其二,坚守“生命庄严”的精神向度,主要指向“生命神性”的超验层面,代表沈从文“向人生远景凝眸”的生命理想;其三,反对背离生命本质的“阴性人格”,主要指向生命的阴暗层面,代表沈从文根除国民劣根性的生命理想。三者综合而成一个整体,构成沈从文独特的生命价值观,从中显示出其主体独特性,深刻地影响到其创作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关注文学中的生命表现,用生命来充实文学,推崇生命的神性,认为文学之美就在于表现生命,由此形成“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在文学中追求一种真、善、美合而为一的理想人生.这种文学理想的实现需要三个方面的合力:作家对生命的静观、用生命体验来阅读“社会”、用勤奋写作来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5.
西方心理学是以机械论,即人的心灵是一架机器为哲学基础建立的。这种机械论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心理学界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认为西方心理学自身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西方心理学的问题是其发展理念导致的,因此必须进行理念的重新定位和发展框架的结构性调整,以生命心理学取而代之。生命心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心灵不是一架机器而是有生命的,并以生命论为哲学基础,以期建构全部心理学,即全人的和全人类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6.
"生命"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维度之一,是解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突破口."湘西生命"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是沈从文孜孜追求的理想的生命"常性".这种精神浸透到了它的生命形态、命运观念、处世精神之中.具体而言,"自然性爱"、"未凿童心"、"血性强力"是湘西生命的自然形态;"死亡"与"爱情"相邻体现了湘西生命的自然抉择;在"守势"与"超脱"处世姿态中生命的"自足"、"澄静",展现了湘西生命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在以湘西为背景的文学创作中,塑造了一批在卑贱的生活里追寻生命的庄严的湘西土娼形象.她们既多情而又专一,既放荡而又单纯,尽管从事着人类最古老而原始的职业,却在屈辱的生涯中守望着生命的庄严和人性的圣洁,与城市妓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沈从文在塑造湘西土娼形象时,不侧重于描写命运而是着力刻画生命,不侧重于再现生活而着力挖掘人性,对现代文学中同类题材的创作模式进行了有意识的超越,实践着他探求生命形式和人性内涵,进而重造民族品德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博大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 ,他以故土湘西为题材的散文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整体上形成了人性与神性相结合的丰富内涵。因而 ,他对湘西人性问题的思考问题同湘西人对“远景凝眸”的理想追求结合在一起的 ,并具体糅合到边地特有的自然、社会风貌的充分展示之中 ,从而形成一部湘西文学世界人性善恶独特的艺术画卷  相似文献   

9.
鲁迅、沈从文作为两代现代作家之代表,他们在文学书写中所表现出的生命价值取向与生命观照方式具有某种"共名"的一致性,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生命观的重要内涵。他们的生命观吸取了传统儒家生命观与现代个性主义生命观中生命要有所作为的积极因素,扬弃了儒家生命观为"仁义"的绝对价值理念与个性主义生命观中极端"为我"的狭隘性,不惜以"死"为最坏的结局,义无反顾地进行生命"实验"。两者"有所为"的生命价值取向、关于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知、自我道德的探寻与确证等生命观,彰显了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对生命价值不懈追求的执着精神及这种精神薪火相传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昆明时期的沈从文致力于对理想生命的重造。他将“美”与“爱”作为理想生命的核心内涵,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然而,沈从文的“抽象的抒情”并不意味着与现实无关,其背景和最终归宿都联系着民族人格的重造。正是由于这一现实目的的存在,他的“抽象”重构遭遇到了“具象”的冲突,这也暗示了他后期思想存在着内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沈从文与现代性线性时间观念迥异的时间意识,以及这种时间意识对小说叙事的影响。在“常”与“变”的执着思索中,沈从文超越了现代作家普遍存在的进化论的时间观念,拆解了“新”“旧”之间的对立模式。在普遍“新”胜于“旧”的价值期许和对未来乐观表达的现代叙事中,沈从文小说中的时间诗学构成了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在沈从文的艺术世界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构成对照与互见的关系,但在整体上往湘西生命形式偏移,这种整体性偏移固然显示出沈从文一定程度上的湘西地方主义立场与乡下人的观察视角与眼光,但更为重要的是传达出他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出他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湘西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从中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沈从文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沈从文在表现都市情欲、乡村性爱、"诗与火"内在个人爱欲体验等性爱题材小说方面,自觉借鉴和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而深化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但同时也给其创作带来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从阿德勒的自卑心理学角度来探讨沈从文的创作心理,认为正是沈从文家世的衰落和在北京遭受的歧视使他产生了极度自卑的心理,为了摆脱自卑的重负,他创造了两个相映成趣的文学世界,并因此获得了自尊.但只有沈从文以更具思辩、更带理性的眼光来看取乡村和都市的时候,他的创作才真正地超越了自卑,他也才得以跻身名家之列.  相似文献   

15.
《看虹录》颠覆了传统女性的形象,写了一名“闺房新女性”。小说在将女性和动物相关联时,表现出了作家的潜在的创作心理。实际上,作家的文化心理和作品表达出的内蕴,造成了对小说新的认识。小说传达出了对于生命的理解,也透露出了浪漫的诗意和感伤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看虹录》、《摘星录》等是沈从文 40年代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藉着和声作曲方法表达一种“向虚空凝眸”的抽象印象,探索生命的神与美。沈从文试图通过这些作品在抽象思索的热情中重新给人好好地作一番诠释, 创造一种与过去情感十分相近的诗,以使生命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创作对近代湖南镜像有充分的动态描绘。社会变革带来家族镜像的变形,凸现出家族命运的变化、家族内部的分化;社会思潮则裹挟着湖南人前行,引发世风转变与心理嬗变,导致人性的变异与价值立场的错位。家族分化、世风转变等带来社会阶层的重构,促成人的社会角色转换,进而打破彼此的身份疆界,发生身份置换。凡此种种,皆是文化冲突使然。这是湖南镜像在近现代发生变化的深层原因,也是最能够凸显沈从文创作特色的所在。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新诗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是以小说、散文名世的,诗论是他作为编辑、读者的副业,却体现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沈从文的诗论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注重对人的关怀,注重诗人的人格修养;可以概括为本体论、创作论、诗史诗人论三个主要方面,每个方面都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到思考和独特的诗学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