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透支制度和抵押贷款制度两个方面研究有效信贷需求对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影响,论述货币供给内生性的逻辑体系。通过引入工具变量,从信贷数据中识别信贷需求数据,进而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透支制度和抵押贷款制度是我国货币内生的两个重要来源,因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加强对信用透支额和抵押贷款数据的统计和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界定对货币政策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的具体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不同,从实际来看,货币供给还是具有明显的内生性。政府是货币供应量的决策主体,但是其主要决策依据还是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货币政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手段一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明显具有内生特性。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货币政策必须适应本国现实,尽量减少对经济发展的扰动,面向全球化提高决策水平,合理控制货币发行量并且做到定点细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虽然对货币政策的主张不同,但都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供给却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即货币供给的变量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本文在回顾内生货币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表现,最后在文中指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及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的争论已久.通过分析我国1994-2001年的相关数据,证实了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很强的内生性,且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使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依据有关季度统计资料,研究我国近十年来的货币供给问题,并对影响中央银行信贷规模、现金发行量的诸多因素,以及它们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给出定量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科技普及,快速发展的电子货币正在改变货币支付与供给。将电子货币引入基础货币的分析框架,通过VAR模型实证研究我国2012—2017年电子货币与基础货币的关系发现:电子货币通过影响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最终将使基础货币供应量呈同向变化,从而将加大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难度, 削弱央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以及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央行应推动货币政策从数量调控转向价格调控,并加强对电子货币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纯外生货币经济中由于央行控制货币量的能力较强,因而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内生性较强的货币经济中央行无法准确控制货币量,因此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紧缩时效果不好。应尝试新的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货币供应量是否具有内生性是该国制定货币政策的认识基础 ,也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根本。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外生性检验 ,检验了我国自 2 0 0 0年以来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性质 ,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季节波动的货币供给量内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对反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不同中介目标的选择,会引起货币供给量和名义利率两种不同目标之间的稳定性替代。由于名义利率的季节性波动会成为实体经济运行的扰乱因素,所以各国在实际操作中选择了名义利率的稳定性目标,并通过基础货币的弹性调节而适应实体经济运行的变化,这就决定了季节波动中货币供给量的内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90年至2001年中国股票市场的系列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每次启动大的行情前,构成的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相连接的政策环境具有完全相似的特点.中国货币信用扩张一收缩的周期性运行与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具有较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所带来“存款搬家”、银行业改革、货币基金崛起等现象正在改变着金融市场格局,也逐步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从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的机理出发,通过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效率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互联网金融能够促进公众投资性动机,增加货币需求;二是互联网金融间接拓宽了货币供给渠道,削弱货币供给的可控性、可预测性与相关性;三是互联网金融干扰了货币政策制定的准确性与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1—2011年的经济数据,测算出未观测金融规模,并进一步分析了未观测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未观测金融规模对货币供应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未观测金融规模扩大倒逼货币供给增加;未观测金融可以减轻货币供给增发的压力。上述结论表明,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重视未观测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国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正确判断、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采用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而且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具有内在联系。如果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受阻,政策效果就一定会大打折扣。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政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当我们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间接调控手段———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运行时,由于相关条件的缺失,致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不通畅,股市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低下等。只有解决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才能逐步提高我国股市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以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4.
1984-1997年我国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概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渐进式的改革,在1984—1997年间,通货膨胀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当时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也随之剧烈变动。本文历史地回顾了当代中国的货币政策,试图说明货币政策的实行是如何调节通货膨胀的,并从当今社会的角度来判断当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金融创新对凯恩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使货币定义和计量复杂化,金融创新放大了货币乘数。同时,金融创新减少了货币需求量,改变了货币内涵和需求结构。金融创新从政策工具、中介目标、传导机制方面对凯恩斯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挑战。金融创新降低了存款准备金机制的作用,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效用,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金融创新对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等中介目标进行着影响。金融创新使传统的传导机制受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回顾了近一段时间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情况,在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效率不高的原因:中央银行对货币量的控制手段有限、利率管制、单一钉住汇率制度以及金融市场不发达,这些因素导致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阻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再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VAR模型,分别以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向量自回归分解法检验中国同业拆借利率、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解释能力,及利率变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都具有贡献度,且利率的变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比货币量对其的影响更快也更多。货币供应量、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货币需求实证分析与区域货币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中国短期货币需求函数 ,寻求影响近期中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透视了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货币需求方面的差异的主要因素 ,并从区域货币需求差异论证了区域货币供给的区别 ,由此提出了思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