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与社会当中,礼物与互惠是人们处事的重要原则。这种原则既是传统中国社会团结和社会公共性的文化根源,人们经由礼物与互惠达成共享;同时它也是当代中国重建社会公共性的重要借鉴。只有将本土的文化公共性根源与西方的公共性理论结合起来,才能重建中国社会的公共性。而礼物与互惠在文化层面对于社会团结和社会公共性的功能,在学界已有充分认识。文章分别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对学界有关礼物与互惠的研究进行梳理,并且指出现有研究缺陷,以期为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和公共性重建提供讨论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化与社会当中,礼物与互惠是人们处事的重要原则.这种原则既是传统中国社会团结和社会公共性的文化根源,人们经由礼物与互惠达成共享;同时它也是当代中国重建社会公共性的重要借鉴.只有将本土的文化公共性根源与西方的公共性理论结合起来,才能重建中国社会的公共性.而礼物与互惠在文化层面对于社会团结和社会公共性的功能,在学界已有充分认识.文章分别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对学界有关礼物与互惠的研究进行梳理,并且指出现有研究缺陷,以期为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和公共性重建提供讨论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推动当代中国公共行政实践的健康发展,也为了深化学术界关于公共行政的理论研究,从理论上反思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是必要的。这一反思的全部根据乃是:在二十一世纪之初的当代中国,基于政府与社会的矛盾发展,政府通过自身价值、模式与行为的调适,以实现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深化与发展。这一反思是理性的,它展开为反思的“理由”、“内容”与“方法论”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权利理论存在着三重证成维度,一是经由以古典自然法思想中以人类理性为中心的有关权利论证理论,它所形成的是对权利的道德评判与理性解释的权利证成方式;二是由法律实证主义开创的权利的规范分析与实证的解释传统;三是由法律社会学或者社会法学学者所形成的从个人到社会的社会学解释路线。这三重解释维度虽然有其自身的社会历史背景,但对于当代中国权利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甚至当代中国权利制度的建构均充满了解释的张力和影响,是中国当代权利理论形成的重要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现代化的理论,它涉及和涵盖了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包括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思想和社会主义稳定思想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学学者有关中国政府与农民关系的研究表现出两种明显的特点:一是在构筑"本土化学术"的同时,不断发掘和借鉴西方主流社会理论家和海外中国研究学者的成果,并与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术合作。二是受专业技能和个人旨趣等因素的影响,采取了不同的切入点。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社会学学者有关中国政府与农民关系研究的切入主要集中在:国家与社会、国家能力及其实现、基层组织的角色与关系、精英的构成与流动、农民的自主空间与利益表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自信是广大党员群众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思想保证。当前中国社会思潮多元化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和自信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新“左”派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等。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鲜明的政治性、异常的活跃性;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民众思想活跃的表现,国外社会思潮影响的结果;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回应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是了解社情民意的要求;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区分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区分学术性与政治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城市化过程的必然产物。与此同时,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成长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种种条件: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养分和稳定剂;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和堡垒;它是我国政治体制深化改革的助推器;它是逐步实现社会公正的生态环境和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治理,顾名思义,是治理(governance)在社会场域的运用。它既是学术概念,又是当代中国的政治术语,与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工作发展战略也有所呼应。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同属社会范畴,自然有其逻辑联系,从而社会治理就可以吸纳社会工作的智慧。一、社会治理是当代中国的理性选择治理源于古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指控制、引导和操纵的行动或方式。在当代话语中,治理的基础品性是主体多元,即政府、社会组织、私人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是同改革开放荣辱与共、以改革开放的途径与方式推进的。其中的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在动力 ,对外开放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外部条件 ,两者共同构成了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基本手段。要推进 2 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必须继续依靠改革开放并且进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11.
提倡一点实证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社会科学界近年来的发展,存在两大不足之处:一是在引进外国学者的理论时缺乏批判性;二是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中,尚有很多学者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两方面的不足都影响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建设。由于中国的历史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与其它国家有很大的差别,致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了很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产生于西方社会的很多社会理论,甚至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模式和逻辑关系都不适用于中国社会。要发展出一套产生于中国社会,出自于中国学者之手的理论体系。目前,很有必要再提倡一点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这里所提倡的实证主义主要适用于社会科学的范围,例如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人口学等学科,但不大适用于艺术、哲学、语言学、历史和文学等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应是“道德经济人”,明确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方向。而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则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中国的研究,从时间上讲曾落后于日本和欧洲国家。但进入20世纪,美国后来居上。70年代后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对现代中国的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的重点从传统中国转向现当代中国,研究特点是跨学科、跨专业,将历史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内容涉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将儒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结合起来,这是美国中国学与欧洲汉学研究的主要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肇发于总体小康社会的现实社会前提之上。物质生产极速发展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社会生产状况是中国当代生态美学得以生发的重要土壤,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问题认识的深化也为其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导。美学社会基础的扩大使得公民的生态审美权利意识加强,人民旺盛的生态审美需求也刺激着生态文艺作品与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理论的持续繁荣。美学讨论的去政治化与东西方美学交流的日趋深入,凸显了当代中国构建自主美学话语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中国当代生态美学以美学话语呼应了总体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现实需求与生态问题,展现了中国当代美学深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学理传统,彰显出美学始终屹立于时代思想制高点的历史站位。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的指引下,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重要战略思想支撑,伴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而持续深化拓展,已然逐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立足社会现实的本土化美学话语。  相似文献   

15.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不仅仅意味着研究成果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在于研究质量的提高。“中国创造”特指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是由中国学者创造和提出的、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形态,能够归纳、分析、解释和解决中国问题并能给予人类社会以启发和启示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证明,寻求突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司法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环节,建设和完善中国的司法体制必须以当代中国社会特质为基点。社会的司法变革、完善是不同力量之间的不断互动和不断选择的过程。能动司法为当代中国司法界的热门议题,对之需要从乡土社会、伦理传统、法治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需要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特质、全面理解当代中国司法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探讨。能动司法与民众的司法期待和司法需求基本相契合,根植于中国固有社会的司法传统,但是能否成为中国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的核心内涵,尚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客观反映了当代中国国情,对我国公民的社会活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领、调控和规范功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产阶层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重要的实践主体。他们具有支持改革的政治认知倾向、民主与法治的政治文化价值观、积极参与的政治文化态度。他们维系着政治文化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体现着当代中国“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构筑着全方位的政治合法性资源,推动着政治文化向民主与法治方向发展。他们通过聚合本阶层力量,协调阶层间关系,发挥规范性导向、价值性导向和结构性导向作用,来引领各阶层发展,促进政治文化进步。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地位得以确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知识分子,开始对中国文化发生兴趣。但是,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国际上的声音依然十分微弱,以致于有人竟认为中国学者患了"失语症"。作者虽然不同意这种看法,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公认的国际人文社会科学权威学术刊物上很少见到中国学者的论文。尽管其中的意识形态和语言文化霸权的因素不可排除,但中国学者的主观努力也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者根据多年来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经验,提出一种多元评价标准,即除了重视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外,人文学科的学者还应当在国际著名的出版社出版专著或编著。追求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上发文数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文章的被引用率和实际影响力。总之,在作者看来,实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战略要从三个方面来共同努力:(1)组织学术造诣深厚且英文写作好的学者集体攻关,力争在公认的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数量可观的原创性论文,并使有分量的学术专著在国际权威出版社出版;(2)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学术翻译队伍,通...  相似文献   

20.
古代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以其重民意、保民生、得民心的倾向,与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相制衡,是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精华。作为一种很强的政治理念和现实力量,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曾产生过重大和广泛的影响。如今,民本思想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依然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民本思想为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文化土壤,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文化基因,也为我党总结概括执政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认真汲取古代民本思想所内蕴的政治经验和智慧,挖掘它的当代价值,这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