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成名作《嘉莉妹妹》,越来越受到关注,解读观点众说纷纭。笔者在品读他人观点基础上,从"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角度,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为切入点,对"嘉莉妹妹"进行全新解读,挖掘嘉莉形象全新的文学意义和社会价值,重新审视德莱塞的思想,探寻他最终放弃评价嘉莉性行为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2.
《无名的裘德》是维多利亚时期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最受争议的一部小说。中外很多评论家都对维多利亚社会进行了强烈抨击,来控诉社会对裘德的不公。根据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法则,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裘德因为不适应当时社会而走向衰落;费劳孙却因为适应社会而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3.
淑和艾拉贝拉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中两位女主人公。前者因反对当时男权社会而难逃悲剧命运,后者则因顺应社会,成为适者而存活下来。  相似文献   

4.
郭佳 《理论界》2006,(4):173-176
杰克·伦敦笔下作为美国工业化竞争时代强者化身的狼狗巴克典型形象,是达尔文、尼采“适者生存”及“超人”理论两种哲学思想的闪光;巴克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工业化社会的图画;其不畏艰难困苦,勇于面对困难,战胜自我,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钟诚 《东岳论丛》2012,33(7):25-31
“复仇”是鲁迅思想中独具特色的、引起广泛关注甚至争论的主张,但若仅将其理解为一种情绪化的、非理性的冲动则未免有简单化之嫌.本文以为,对鲁迅复仇思想的理解需结合思想史的大背景,特别是中国社会遭遇现代性冲击所带来的政治共同体之道德基础重建这一大问题;通过“复仇”这一主张,鲁迅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呈现了此种重建的诸多困境,尤其是敏锐的思想者如何处理群己关系这一问题,这是其超越纯粹的文学世界而走向政治世界的一次虽然未必成功却意义重大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彭曲 《重庆社会科学》2007,(11):110-113
土家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身处不断扩展、深入变革的社会文化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呈现出两种基本态势,即原生形态的衰落与蜕变形态的生发。土家族民间舞蹈的遭遇,并不等于文化价值判断的终结。应该认真思考的是其作为社会实践主题的保护与承传,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土家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代电影的女性意识在它发展的初期,以抹杀差异性来寻求平等,“花木兰”式的女人,成为当时主流意识形态中女性的最为重要的镜象。新时期电影女性形象的复归,却未能跳出传统妇女观念的藩篱。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则成为欲望的代码。透过近60年来多姿多彩的中国镜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妇女的生存状况,女性在社会中所遭遇的话语霸权和男权中心、以及谋求自己独立的生活、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8.
安德森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他的作品表达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倍感孤独、压抑的女性极度渴盼爱与理解,但在男权中心文化规范下,她们丧失了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的权利,她们内心的渴望和憧憬无以言表,女性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作品同时警示我们:善待女性才能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9.
电影百年,女性成为银幕上一道绚丽的风景,但电影在多大程度上还原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和电影叙事实际出发,探讨了1915-1949年问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内涵,对男性导演视角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发现1949年前的中国电影中,女性只不过是作为"被看"的对象,作为客体满足着男性看的欲望.作为银幕上被表达与被隐瞒的对象,她们仍然是无言无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