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信访制度的功能是信访制度本身的必然属性,其功能的定位涉及信访机构设置、信访机构职责等信访制度运行中的多个问题,是研究信访法治化的前提。我国信访条例所定位信访制度的功能是沟通功能,而民众则期待信访制度能发挥对主体权益的救济功能,但信访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其功能还受到政绩考核以及反腐败工作等因素的影响。功能定位的冲突导致信访问题多发。因此,在现有信访规定的前提下,信访制度的功能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增强信访制度权力,增加救济功能;二是坚持信访制度沟通功能。但现阶段,坚持信访制度沟通功能,将信访问题向法治化引导是最现实、最佳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涉诉信访是我国目前极具争议的制度,涵盖了民意表达、监督司法、解决纠纷等多项功能,通过对涉诉信访制度成因及其制度困境的分析和考察,提出了以"法治化"破解涉诉信访困境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信访制度是公民利益表达和监督的途径,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助益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中国信访治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无理上访所致,无理上访对法治的不断冲击致使法治化进程陷入困境。通过对一起长达30年的无理上访的个案考察分析,信访制度的政治意义已超然于法律意义,信访部门的无原则救济功能凸显,究其原因是政策的失灵、法律的失效和个人主义的膨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应对之道是信访部门的限权、信访法治化和公民法治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信访制度作为一种弱救济性的行政救济手段、行政监督途径及表达民意的方式,是我党的一项政治发明,曾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存在功能错位、"人治"色彩浓厚以及缺乏统一的协调、效率低下等问题,使信访制度似乎走入了"困境",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制度设计的缺陷。要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就必须重设其功能目标,整合机构,畅通信访渠道实行阳光信访。论文分析了信访制度在我国设计的初衷及定位,探讨了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重构信访制度的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信访制度改革的争论,本文坚持渐进法治论,明确了信访制度改革要坚持立足现实,以多元化模式,渐进的方式实现法治化。并从信访制度自身的法制建设和配套的运行机制的建设两方面对完善信访制度作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信访的本质是公民维权与化解纠纷机制,如今信访却越来越面临着困境,不仅不能解决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矛盾;更日益与司法权威相冲突,成为建设法治社会的阻碍。信访作为“本土资源”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也有着政治与法律的渊源,但急需被纳入法治轨道。我国信访法治化的总体目标是构建科学的纠纷解决机制与公民权利救济机制,以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利。信访法治化的具体改革思路为:明确制度定位并制定《信访法》;加强普法教育;建立诉访分离制度并树立信访制度的权威;要与人大制度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7.
信访法治化建设与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是当前信访制度革新的核心维度.基于对《重庆市信访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得出重庆市目前存在“信访法规体系不完善、信访意识与观念落后”“信访功能定位模糊、信访工作机制与方法欠缺”和“信访第三方参与缺失、多元信访凸显潜在危机”等问题,并提出“转变思路,更新理念,加速法治信访建设”“绿色公开,精准终结,推进责任信访建设”以及“公民参与,基层治理,推进多元信访建设”等3条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国家传统治理方式的改变,现有的信访制度已经难以应对新时期社会稳定的诉求。改革信访制度,首先应当破除单一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利益表达方式,增强作为公民监督手段之一的信访制度实效性。信访法治化需要一个规范有效的权力来保证运行,在维持信访制度功能的前提下,将信访纳入法律监督权的视野或许能够促使信访制度的规范运行,而作为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在制度设计上已具备吸纳信访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信访制度的现实困境和改革走向日益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命题之一。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阐释信访研究的学术样态,继而探讨信访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信访制度改革可归纳为功能范式、法治范式和类别范式三大类,诠释了信访制度安排的逻辑结构、信访治道变革的机制创新和信访基层治理的路径选择。并归纳信访制度改革策略的分歧和共识,提出信访制度改革的主导性方向在于变革治理观念,从维稳思维走向维权;优化治理方式,从人治化走向法治化;健全治理体系,从片面化走向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治之间:信访的多维解读与多重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文利  马立民 《南都学坛》2008,28(4):107-110
信访制度是我国当今迫切需要完善的民主法律制度。在主体间性理论范式下,信访制度反映了政治层面和法律层面中的多重复杂关系。在关系理论之下,可以重构信访制度的功能、角色以及权力结构。信访制度对于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 ,反腐倡廉法治化从根本上讲就是对权力的制约机制法治化。本文认为 ,在我国应加强廉政立法 ,实现以法治权 ,确立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化 ,以权利制约权力 ,进行体制改革 ,以体制控制权力 ,严肃廉政执法司法 ,从法律责任上约束权力  相似文献   

12.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可分为自愿性终结信访程序和强制性终结信访程序两种。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的效力,就是接处信访案件的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作出信访案件终结结论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信访案件终结的效力有,消灭涉法涉诉信访实体法律关系的效力;消灭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职能部门接处信访案件的职权和职责的效力;消灭涉法涉诉案件信访行为合法性效力;引起行政处罚法律关系产生的效力;引起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效力。适用信访案件终结效力制度应注意,处理实体性信访诉求应该坚持法治原则,区分困难照顾、帮扶、救济与法律责任的关系;严格执行信访案件终结制度;注意区分依法行使信访权和违法信访性质的不同;注意合法信访与维稳之间的关系;严格依法惩处违法信访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许霆案为切入点,首先从法律规范层面认为法院对许霆行为的定性或可商榷,然后将关注的焦点定格到许霆案中反映出来的司法与人情的冲突上,并结合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大量司法判决与民意断裂的现象,认为出现这种断裂的原因在于我国的法律制度设计未能将人情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在借鉴普通法系国家的陪审制度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建议,以弥合法律与人情之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国情入手 ,提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 ,即立足国情、循序渐进原则 ,法制统一原则和法律权威原则 ,并对三项原则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加以落实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态补偿主体的法定化是农业生态补偿法制化的基点,体现着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实践理性。农业生态补偿主体法定化主要包括主体类型规定和权利义务的配置,进行主体分类时应保证主体间相互衔接性和活动场域的相对边界性,权利义务配置应遵循适度倾斜的实质公平和权利义务和谐的基本原则。农业生态补偿主体可以分为宏观层面的主体、中观层面的主体和微观层面的主体。宏观层面的主体包括国家、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中观层面的主体包括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社区和农村环保组织;微观层面的主体分为农业生态利用的利益受损者和利益受益者。  相似文献   

16.
文明社会的建立与发展需要法治环境的配合。我国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政治文明"载入宪法,为我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和保障。行政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文明是构成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文明的建设不能背离法治,其自身的建设过程应该是一个法治化的过程。行政文明建设的权力渊源、实施主体、价值追求、行动指向、实施方式、行为后果及福利归属等都有其具体的法治化要求。  相似文献   

17.
后疫情时代应急财政支出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应急事件背景下,财政是一切政府行为的最终保障,应急财政支出法治化则是界分主体责任、疏解社会风险的制度基础。着眼于现有的应急财政规范体系,后疫情时期应急财政支出法治化面临四大阻碍:规范体系双向错位、支出责任过度下沉、应急财权与事权详略失衡、预算形式法定下的支出僵化。理顺“规则—资金—理论”彼此间的支撑关系,三者环环相扣引导着应急财政支出法治化之证成。为进一步破解上述难题,需立足于法际整合视角下,结合应急财政支出法治化的理论基础,基于制度分配原理,综合行政级别与事件危害级别共同划分央地应急财政支出责任;沿“预防—减缓—救援—善后—评估”五个阶段整合并协调应急管理规范与财政支出体系;从公共性原则出发实现事权财权的形式与实质设置;用反知性思维指导预算弹性空间的预留。以期实现对于四则难题的逐一突破,充裕应对社会风险的预备法制储备。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法学家上书行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中法学家上书行为也越来越普遍。法学家们采用积极的上书行为,希望能表达其专业意见,试图对法制进行更实质性的推进。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法学家的社会法律地位特殊,导致其上书行为与我国法制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及意义。适度地运用上书行为,有利于增强普通民众对法律的信心,确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和尊严,健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9.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融通是当代知识体系的一个发展趋势。而在我国外贸立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尝试以系统工程这个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我国的外贸立法,并具体阐述系统工程的有序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以及动态性原理在我国外贸立法中的运用,对构建符合WTO的外贸立法系统工程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行政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是建设法治社会对各级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实现政府职能的法定化,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