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然或人文的物态景观作为散文抒情写意的物化载体,在当代散文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中,其审美功能经历了不同的定位阶段。物态景观审美功能的不同的定位,对于一个时期散文创作的总体艺术风貌具有潜在而决定性影响。本文尝试以“十七年”、80年代初中期的散文创作为参照,来分析物态景观的审美功能定位在90年代散文创作中所发生的质的变化,并藉此探讨90年代散文艺术风貌演进的内在肌理。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博大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 ,他以故土湘西为题材的散文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整体上形成了人性与神性相结合的丰富内涵。因而 ,他对湘西人性问题的思考问题同湘西人对“远景凝眸”的理想追求结合在一起的 ,并具体糅合到边地特有的自然、社会风貌的充分展示之中 ,从而形成一部湘西文学世界人性善恶独特的艺术画卷  相似文献   

3.
张说的散文创作在文章体式、气格情调和文法技巧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创新.他的散文作品上追汉魏而下启韩柳,呈现出与初唐散文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为唐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席慕蓉、萧红是两位身处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她们在散文创作上既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又有明显不同。微观的分析把握可见出两位女作家散文创作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5.
张看人生本相——张爱玲散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散文对日常生活、冷暖人生有着充分的体悟,并且能够超越平凡生活的层面,拥有独特的精神品格.通过对张爱玲散文的研究,从边缘性、民间性以及都市性等三种全新的视角进行分析,并挖掘出她的散文审美特性,从而把握张爱玲散文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6.
沈亚之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文人,他的才名和文学创作在当时的文坛和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一名得力“干将”,沈亚之的散文创作是应该也必须要得到正视的。沈亚之的散文创作具有“立意新远”、“情真”、“简约”、“略貌取神”的独特风格和较高的成就,通过对沈亚之文学思想、创作主张与散文特色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可以使我们在更深层次上更全面地了解唐代古文运动及其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散文在美的历程上 ,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从先秦两汉的逞辞尽意、卓厉风发 ,到汉魏六朝的清峻通脱 ,疏宕超迈 ,到唐宋散文的如万斛泉源、汨汨滔滔 ,直至明清散文所表现出的性灵跃动与条达疏畅的总体风貌 ,无一不说明 ,在散文创作中 ,将营造动态的美学境界 ,作为最高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肇自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至魏晋又一大变。“正始名士”之文清峻通脱,“竹林名士”之文华丽壮大。而在王、何、阮、嵇的散文作品中,则又呈现出人各不同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9.
聂永华 《南都学坛》2004,24(4):65-71
春秋战国,处士横议,诸家蜂起,由诗的时代进入了理性散文的时代,诸子百家的高谈阔论和无羁的争辩,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散文,他们的个性和文辞共同造就了一代散文的辉煌。近代中国社会和学术思想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新文化运动的强力裹挟下,研究观念和方法出现了时代性转型,由传统走向了现代,先秦诸子研究呈现出新的风貌,涌现出一大批颇具现代意义的成果。就文学与散文艺术研究而言,学界就其繁荣原因、发展演进、文学性及其艺术手法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回顾诸子散文的百年研究历程,分析其得失,探讨新的发展路向,将会为进一步深化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散文研究的新成果──《散文抒情探微》一书述评王玉宝贾祥伦同志的专著《散文抒情探微》一书(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其鞭辟入里的论述,独具匠心的营构,丰富多彩的内容,清新精湛的风貌,步入文苑。本书主要从散文创作的关窍──抒情入手,用26个专章的内容,从2...  相似文献   

11.
袁桷在散文风格上对欧阳修文风的继承代表了元代延祜之后审美风向的转换。他的散文风格表现出平易自然、含蓄典雅、优游不迫而又不失笔锋犀利的特点。此后,以袁桷等南士为主倡导的文风逐渐在元代文坛占据了主导地位,他实际上是虞集、黄滑、欧阳玄等人的先导,因而袁桷在元代散文创作中无疑具有重要影响,这同时也说明了元代散文的走向及趋势。  相似文献   

12.
废名是京派前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独创性地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理论应用到了小说写作领域,将散文化写作与乡村题材、诗化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化诗体小说文体,对京派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及促进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文体的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废名的代表作《桥》为例,从非情节化的散文诗式结构、归隐与禅心的静寂意境、简洁幽深的诗化语言三个方面对废名诗体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力探讨王禹傅的四六文创作及其特色问题。认为王禹傅的四六文创作追求是远溯三代、两汉文风、直接贞元、元和风格的,上承元、白,可谓开宋四六之先。王禹傅制诰类四六文以得体庄重、宏丽典赡为主,而表启类四六文则工对简洁,情事兼优。用常语常典、用古文写法做对偶文章是王禹傅四六文的主要特色;同时,善于融裁、用事精当也是其显著特色。“元之独开有宋风气”,王禹傅四六文是骈文宋调的初创。  相似文献   

14.
简媜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其"计划性写作"主要分为三个主题:个人断代史、女性命运、家族赴台数百年垦拓史。简媜散文带有某种悲观色彩,但作者顽强的抗争精神、鲜明的文体探索意识和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使其作品成为台湾女性散文和整个女性汉语散文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刘笔农专力写作新华文坛1旧人旧事,在华文文学界可谓奇特现象。刘笔农文坛忆旧散文回忆新华作家的创作道路和心灵轨迹,展示了新华文坛历史风貌和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之美。其运笔用墨自成一体,颇有特色且承继史家传统,保持客观立场,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三立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古文家,是“同光体”的领袖人物。本文拟通过参照与其同时代人的论述和其散文创作实践以及对他人文章的相关评语,以史说史,以文论文,归纳出其古文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和传统,取法桐城却不同于桐城,此外又博采众家之长,蔚然成散原之文,在近代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注重奖掖后起之秀,曾巩就是其中之一。在其指导下,曾巩改变了早期散文气势外露而内蕴不深的文风。他的“文与道俱”、“道胜文至”、“事信言文”等观点也影响着曾巩的散文创作实践和理论。  相似文献   

18.
湖南“海归作家”聂茂的散文创作成就十分突出,其散文早期为“农家孩子”书写“水稻之歌”的乡土散文,中期为“留洋博士”聚焦文化差异的海外散文,近期为“海归教授”走进“大师心灵”的文化散文。不断地思考和创作,伴随着聂茂的生命历程,成为他散文创作风格独具的精神原色。  相似文献   

19.
温优华 《肇庆学院学报》2011,32(6):38-41,89
韩愈学杜变杜,通过"以文为诗"使诗呈现出新的面貌。江西诗派学杜学韩中,"以文为诗"乃是其学习的主线。在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倡导下,对韩愈"以文为诗"不断扬弃,通过艺术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法度"。  相似文献   

20.
王雪 《东方论坛》2011,(6):53-56,64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变以及纯文学意义上散文概念的出现,使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由以往的多重社会身份向文学层面转变,这种特点在现代主要散文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钱钟书、梁实秋等的文学身份中集中体现出来。由中国现代散文创作成就可见,散文创作的风格和成就是和主体的文学身份质素密切相关的,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主体身份向文学层面的转变,是现代散文文学性增强、白话文语体魅力充分呈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