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异修辞的潜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异修辞是对“修辞必须以逻辑为基础”这一传统修辞原则的反叛:其辞而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情感是变异修辞产生的基础,因而它是难以用形式逻起来分析的。使用变异修辞时的思维大体上是潜意识思维,它遵循的是潜意识运动的规律即潜逻辑规律:相似律、自由律、模糊律和偶然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逻辑与修辞之间的关系 ,认为逻辑制约修辞 ,修辞服务于逻辑 ,它们互相依存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都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维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通过喻证与类比的对比,澄清对修辞艺术手段和逻辑推理表述的模糊认识,认为喻证(修辞)属于语言艺术范畴,类比(逻辑)属于思维论证范畴。二者的联系是均需用语言表达、均可用以说明事理;二者的区别是修辞要依据语言规律表达,逻辑则必须按思维规律表述。《劝学》通过喻证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学习的道理,其喻证说理具有文艺作品的艺术特点。这正是《劝学》令人百读不厌,成为千古名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英语修辞条件句表否定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逻辑学的角度,即用“归谬法”,对英语修辞条件句表否定进行深层分析,透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形式与思维活动、思维模式和逻辑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语言交流的逻辑旨在处理日常的自然语言现象 ,进而提供日常表达和理解的逻辑理论 ,它是现代的逻辑、语法和修辞相结合的产物 ,是伴随着现代的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语言交流逻辑的核心是要解决表达和理解的问题 ,它至少涉及形式和描述两个研究层面 ;语言交流的逻辑是一个意义重要而又广泛的研究课题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 ,语言交流逻辑在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过程中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有关修辞学研究的专著都是从修辞活动的结果出发,研究词语的选择、辞格的构成规律以及表达效果。这种研究是立足于修辞的表层对语言本体进行的静态研究:提供一些前人运用语言的成功经验,然后归纳、分析这些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总结出一些遣词造句的规律,给人们的修辞活动提供范本。诚然这种研究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人们的修辞活动是一种个体行为的动态活动,修辞主体的个性因素和修辞活动的诸多环境因素都是动态的因素,因此只在修辞表层作静态的研究对提高人们的表达能力起不到多大的实际作用,只有揭示和研究动态修辞…  相似文献   

7.
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表意分化和语法分化。汉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范畴,汉语言从表意指代向思维方式的附加转变,尤其是汉语言语法的组成方式从陈述句向多元化表达方式发展,从最简单的主谓句形式向副词结构、复合句结构转变等,成为汉语语法中的一个定式。可以说,人类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是基于语言的规律进行的。语言的形成与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语言作为思维方式的外在表达,存在逻辑规律。  相似文献   

8.
比较命题属于语言逻辑的研究范围。语言逻辑是以自然语言中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而自然语言是无限复杂的 ,其表达中的概念形式、命题形式、推理形式和论证形式也是无穷多的。本文从自然语言表达中俯拾数例对比较命题及其推理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9.
最近,编写一本《(语文)课本里的辞格》小册子,引发了对修辞的许多思考。“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这个题目很大,本文“大题小作”,着重从理论上谈谈修辞在语言里的价值问题。修辞的基础是语言,但修辞不是语言本身。修辞是语言的“表达术”。修辞,有人说是调整修饰语言,有人说是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的活动,有人说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从本质上说,修辞是实际运用语言的艺术。修辞是实际运用语言的艺术,所以,修辞的基础是语言,离开语言的材料和规律就没有修辞。修辞必有语言形式。但修辞不是语言本身,不…  相似文献   

10.
逻辑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一门科学。将逻辑学知识运用到语言研究中,探索语言的本质及其一般规律、特点的方法就是语言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因此主要探讨了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三对逻辑方法,即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具体与抽象。  相似文献   

11.
语境简论     
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课题,也是逻辑分析的重要依据。语用学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而思维是籍助语言来表达的,逻辑分析是不可能越过语言分析这个中介环节的,而自然语言是多义和模糊的,因此,只有结合特定的语言交际环境才能弄清语言所表达的具体的思维内容,及思维形式结构的真假和对错。所以,无论从语用学的角度还是从逻辑学的角度讲,我们都应该重视语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社会里,人际交往是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而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也是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能思维、有语言是人的本质属性,思维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因而,人们在运用概念作出判断和进行推理的思维活动时,是离不开语词、语句等语言形式的。交际活动是一种包括表达、接收以及语言传递信息的一整套活动过程。人们在语言交往活动中需要思维,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  相似文献   

13.
经济谈判是个外延广迈的概念。它泛指经济生活中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各种协商活动。大到国际间的贸易谈判,小至个人与零售商的讨价还价,都包括在经济谈判的范畴之内。经济谈判必然涉及双方或多方的经济利益,受各种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因此,它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是一场唇枪舌战。谈判者要想成功地维护自己的利益,除了要熟谙业务,懂得经济规律之外,还必须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缜密而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以语言为工具。而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因此,谈判者组织和表达语言都要受逻辑规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学习普通逻辑能使人的思维和语言情基思维和语言清楚是每一个成年人所应必老的条件.高师函授学员毕业后,大多数都要“为人师表”,学好普通逻辑尤为重要.要学好普通逻辑,首先需要了解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住质以及学习它的意义和方法.不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带有盲目住.现代社会的“逻辑学”是一个大学科,它包括普通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等.普通逻辑主要用自然语言表达思维的逻辑形式,是逻辑学的基础,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运用的思维工具.数理还辑主要用符号语言表达思维的逻辑形式,是应用于数学、电子…  相似文献   

15.
逻辑规律既不是思维形式的规律,又不是思维内容的规律,它存在的原因有二:人对确定性的追求;语言发挥其功用的需要。它的作用在于保证语言有确定内容,它的性质是语义的规律,是语言作为思维工具、思维外壳所具有的规律。任何语言,都要受这种规律的制约,它并非是只针对一定逻辑系统的用元语言表述的元公理(或元规则)。从语义角度叙述逻辑规律,在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先秦名辩学理论中都能找得到。  相似文献   

16.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思想的形成要借助于语言来实现,人类思想的表达和传递也要通过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然而,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必然会导致表达思想内容的相应的语言形式的不同。本文主要从语言的不同侧面,探讨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处于静态的任何语言单位只有当它进入动态的言语实践中时才能显示其语用价值,如何实现语言单位的这种语用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认为,除了一般的语法、逻辑、语义组合规律之外,更多地依靠的是修辞链。在《论修辞链》一文中我们曾指出:“修辞链是一种符合言语表达规律的语言表达机制”。《论修辞链》主要论述了修辞链在言语表达中对语言单位的“粘合”作用,实际上,修辞链对言语表达中语言单位的“离”与“合”具有特别的潜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类思维规律有着一致性,这是人类生理机制的同一性与生存空间的同一性使然。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工具,有着普遍的共性,这种共性是语言对比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词是语言系统有意义的、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研究比较英汉语词的语义修辞功能之异同,有助于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防止交际中出现失误。笔者拟以汉语作为参照语,探讨下面三个问题:第一,英汉动物名词比喻修辞功能的一致性。第二,英汉动物名词比喻修辞  相似文献   

19.
思维活动是翻译的基础。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也作用于思维。汉英两套语言系统在形成思想和概念的过程中,建构起两套不同的思维形态体系。文章意在深化对汉语与英语这类有明显异质性差异的语言的对比研究,从一个层面解读两种语言转换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修辞学界,不少同志现在认为修辞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实际是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修辞学应该现代化。如何使我国修辞学研究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关键在于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功能,从而弄清什么是修辞过程,什么是修辞现象,才能科学地确定修辞学研究对象,明确修辞学的研究功用。语言的功能有哪些呢?与修辞学研究的关系怎样呢? 一、语言有统一着的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它是人类交际和思维最主要的工具;而修辞学要研究“语言·思维”这统一体运动中的信息加工质量和表达效果。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普遍性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从语言的起源上,宏观地论述了语言交际功能与思维功能的统一。我国著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