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忠诚与抗拒"是伊斯兰教教义中有关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关系以及穆斯林内部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伊斯兰时期和伊斯兰教创立后"忠诚与抗拒"概念的演变,并以社会运动理论中的框架化理论范式为视角,考察现代伊斯兰教萨拉菲派对"忠诚与抗拒"概念的阐释,分析这一概念由社会关系准则向宗教信条转变进而演变为政治动员工具的过程。现代萨拉菲主义对"忠诚与抗拒"原则的极端化诠释主要表现为要求穆斯林与其他群体隔绝,以正统自居来判定其他具有非萨拉菲主义倾向、不实践"忠诚与抗拒"原则的穆斯林为"悖信者"。被政治化诠释的"忠诚与抗拒"原则逐渐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核心概念和极端组织开展政治动员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一、伊斯兰伦理的缘起伊斯兰伦理的基本成型大约是在阿拔斯朝。阿拔斯时期,随着阿拉伯穆斯林思维的不断成熟,随着外城思想文化的不断渗透,在宗教训言基础上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被广大思想家、哲学家、法律学家所重视。综览伊斯兰伦理的全部,可以发现伊斯兰伦理实际上是从伊斯兰教律之中衍生出来的。自伊斯兰教创立以来,尤其是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之后,穆斯林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伊斯兰教律看成是自己行为的规范。因为,所谓阿拉伯伊斯兰伦理,实际上就是宗教伦理,即便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过来自波斯、希腊等外部伦理思想的影响,但它所具有的伊斯兰宗教色彩始终是十分浓郁的。如英国著名学者诺·库尔森所言,“所谓《古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伊斯兰教和清真寺的发展轨迹,认为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朝夕“叩拜(真主)之地”、表达内在信仰与完成“五功”的实践场所和伊斯兰教合法存在的标志,也是穆斯林宗教认同的物质文化符号,它在传播伊斯兰思想、弘扬伊斯兰文化及构建穆斯林社区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伊斯兰教和清真寺的发展轨迹,认为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朝夕"叩拜(真主)之地"、表达内在信仰与完成"五功"的实践场所和伊斯兰教合法存在的标志,也是穆斯林宗教认同的物质文化符号,它在传播伊斯兰思想、弘扬伊斯兰文化及构建穆斯林社区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5.
“女权主义”最初是一个法语词汇.它是指19世纪在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女性运动”的一场运动,是带有各种目标的多种团体和组织的集合体.伊斯兰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的一种,主要关注伊斯兰女性的角色地位.伊斯兰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是在伊斯兰世界里,不论是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均实现男性和女性的平等.在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中,各个地区由于自身所固有的自然条件、政治因素、文化底蕴等的不同,在伊斯兰教与地区自身兼容和排异的过程中,会形成各自的特点,伊斯兰女权主义的发展也沿袭了这条路径.  相似文献   

6.
斋月里的伊斯兰研讨会据《金字塔报》1988年4月23~25日讯,埃及思想家、宗教学者在斋月里召开了“伊斯兰与发展”、“伊斯兰宣传”研讨会. 参加《伊斯兰与发展》研讨会的学者们就伊斯兰世界普遍存在的落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伊斯兰银行国际联盟秘书长艾·奈迦尔指出,伊斯兰落后表现在穆斯林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信仰的削弱,榜样力量的丧失以及目标不明确.目前穆斯林对宗教的理解趋于形式化、表面化,只谈论穆圣的生平事迹,而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文明中“共处”思想关注的核心是如何解决承认伊斯兰教普遍性/唯一性与各种以伊斯兰教为标尺而划定的“他性”存在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使用世界主义光谱来对伊斯兰文明中不同“共处”思想进行排列,从最偏向宗教普遍主义一侧到最偏向宗教社群主义的“共处”思想分别是:不同伊斯兰教派间的“共处”思想、伊斯兰国家内部不同宗教群体间的“共处”思想、古代伊斯兰国家与非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共处”思想、近代以来伊斯兰国家与非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共处”思想、非伊斯兰国家中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群体之间的“共处”思想、不同宗教之间的“共处”思想等六种类型。通过有针对性地挖掘“共处”思想来纾解当今伊斯兰世界所面临的诸种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朝觐不仅是全球穆斯林的宗教功课,也对圣地所在国沙特与穆斯林所在国的双边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伊斯兰朝觐在中国与沙特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均发挥了纽带作用。自1955年以来,伊斯兰朝觐在四个历史阶段先后发挥了"生命线""打头炮""润滑剂"和"新边疆"的作用。总体来看,中沙双方的交往从最初的纯宗教领域到宗教与非政治领域并举,直至迈向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与文化等多个领域。随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伊斯兰朝觐逐渐在两国关系中回归宗教本质。两国只有在朝觐管理上相互配合并加强合作,才能促进全球朝觐治理的优化和中沙发展战略对接。  相似文献   

9.
以得天独厚的伊斯兰教传统为基础、丰富的石油财富为依托,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沙特长期致力于成为全球穆斯林的精神祖国,借以增强其国家合法性和全球影响力.沙特通过传统外交和公共外交大力构建和发展伊斯兰国际机制,支持和掌控多个以宗教为纽带的国际伊斯兰非政府组织,大力资助伊斯兰教瓦哈比学派的发展及其全球扩张,这对世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沙特宗教的高度外交化引起多国高度警觉,其宗教与外交的关系走向受沙特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中政教关系的发展、美国中东战略走向、中东国家乃至伊斯兰世界民主化转型中宗教、教派冲突的发展等三方面的制约,正进入调整与平衡阶段.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全球化是与宗教、经济、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的各项发展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上述领域的形势发展正在改变着伊斯兰世界。伊斯兰全球化包括这样一些组成部分:朝觐与宗教旅行,资本主义与伊斯兰金融,民主与伊斯兰现代主义,以及按照多种多样的文化环境里的穆斯林的各不相同的需求与偏好而逐渐建立的新的国际机制。伊斯兰全球化允许现代穆斯林加入国际社会生活的主流,并同时对国际社会加以改革。其实,这些也正是中国的目标。特别是,中国领导人对软实力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而且热切地认同关于文明间对话和全球治理的远见卓识,因而伊斯兰全球化的目标也可视作是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将宗教作为政治控制的基本工具是穆斯林国家政体的主要趋势。伊斯兰与世俗官方话语均旨在通过"宗教国有化"来主导社会。埃及代表了一种世俗与伊斯兰教义独特并存的混合模式,该模式代表了两者的适度调和,意在对社会进行完全控制,它将揭示出埃及作为一个由伊斯兰—世俗关系塑造的国家的混合制性质,该性质为国家身份构建出一个复杂的混合核心。对研究国家、世俗、宗教三者间关系的类型等方面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五个部分对此进行研究:一是伊斯兰—世俗混合制的外在框架;二是穆斯林世界的宗教和世俗主义及其控制;三是埃及的国家和宗教的历史演变格局;四是作为伊斯兰—世俗行为体的埃及;五是埃及的国家和非国家宗教行为体。  相似文献   

12.
从伊斯兰史上的著名清真寺看清真寺功能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是穆斯林社区的核心。凡是有穆斯林的地方,几乎都有清真寺。特别在中东阿拉伯国家,清真寺更是随处可见。在伊斯兰史上,清真寺在促进穆斯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诸多社会功能。本文以伊斯兰历史上著名清真寺为例,着重分析清真寺功能的多样性及其在当代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3.
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是穆斯林社区的核心。凡是有穆斯林的地方,几乎都有清真寺。特别在中东阿拉伯国家,清真寺更是随处可见。在伊斯兰史上,清真寺在促进穆斯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诸多社会功能。本文以伊斯兰历史上著名清真寺为例,着重分析清真寺功能的多样性及其在当代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的清规戒律,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在它的戒律中,最具特色的,是饮食禁忌。如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禁食猪肉、血液、自死之物等等。饮食禁忌在穆斯林大众中,不仅是一种宗教戒律,而且还是一种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萨提·胡斯里的生平与著作进行了简单介绍后分析了他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在民族、民族主义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萨提·胡斯里把语言和历史作为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础与构成要素,反对把宗教作为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础.在阿拉伯民族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的关系问题上,胡斯里提出了反对泛伊斯兰主义的"穆斯林统一",倡导"阿拉伯统一"的政治主张,实际上也就是以泛阿拉伯主义取代泛伊斯兰主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萨提·胡斯里的生平与著作进行了简单介绍后分析了他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在民族、民族主义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萨提·胡斯里把语言和历史作为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础与构成要素,反对把宗教作为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础。在阿拉伯民族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的关系问题上,胡斯里提出了反对泛伊斯兰主义的“穆斯林统一”,倡导“阿拉伯统一”的政治主张,实际上也就是以泛阿拉伯主义取代泛伊斯兰主义。  相似文献   

17.
四、《中国伊斯兰教概观》公元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来沿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广泛传播,甚至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的穆斯林聚居区.但是在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中央政权以汉民族为中心,以儒家思想为统治的理论基础,所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各民族穆斯林,在历史上始终处于少权和无权地位,造成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落后状况.同时,由于伊斯兰的经典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中国穆斯林要真正掌握伊斯兰教的精神实质,又有语言上的严重障碍.在历史上,由中国穆斯林学者和非穆斯林学者翻译成中文的伊斯兰经典,真是凤毛麟角.长期以来伊斯兰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延续,主要依靠经堂教育.经堂教育也称寺院教育,  相似文献   

18.
《古兰经》是全世界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信仰和遵循的一部经典,是伊斯兰教的基础,是一切精神问题和伦理问題的最后根据,所以具有重大的宗教影响。为了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所了解,为了对民族学、宗教学进行研究,本文对《古兰经》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文明是在伊斯兰教基础上创造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它对穆斯林个体的身份认同、群体的社会生活、伊斯兰国家的政治体制、伊斯兰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广泛、深刻、巨大的影响力。伊斯兰文化的显著特征是统一性与多样性密切结合、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从文化、文明视角深化对伊斯兰宗教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和历史地认识人类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宗教与伊斯兰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文明是在伊斯兰教基础上创造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它对穆斯林个体的身份认同、群体的社会生活、伊斯兰国家的政治体制、伊斯兰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广泛、深刻、巨大的影响力.伊斯兰文化的显著特征是统一性与多样性密切结合、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从文化、文明视角深化对伊斯兰宗教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和历史地认识人类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