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消费量增长最快的石油进口国。沙特需要为其巨大的能源储量寻找新的市场,中国需要海外能源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因此,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正是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推动着中沙关系的稳步发展,本文力图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法对中沙石油合作做出理性分析与判断。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沙特政治制度不同,但两国发展积极友好的关系没有障碍。目前,沙特是中国在西亚和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同时,中沙双方均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拥有良好的政治关系,未来在区域组织和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将有更广泛的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3.
试析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消费量增长最快的石油进口国.沙特需要为其巨大的能源储量寻找新的市场,中国需要海外能源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因此,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正是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推动着中沙关系的稳步发展,本文力图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法对中沙石油合作做出理性分析与判断.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沙特政治制度不同,但两国发展积极友好的关系没有障碍.目前,沙特是中国在西亚和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同时,中沙双方均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拥有良好的政治关系,未来在区域组织和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将有更广泛的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5.
中沙两国经贸合作虽起步较晚,但互补性较强,发展空间广阔。沙特已成为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沙特第二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市场。沙特作为中国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理想市场之一,也是中方企业开拓海湾市场的主要窗口。当前中沙两国经贸合作的特点是:经贸合作全面、快速发展;贸易互补性强;进出口发展不平衡;相互投资起步较晚。随着两国友好关系的加强和两国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双方的经贸关系也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朝觐不仅是全球穆斯林的宗教功课,也对圣地所在国沙特与穆斯林所在国的双边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伊斯兰朝觐在中国与沙特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均发挥了纽带作用。自1955年以来,伊斯兰朝觐在四个历史阶段先后发挥了"生命线""打头炮""润滑剂"和"新边疆"的作用。总体来看,中沙双方的交往从最初的纯宗教领域到宗教与非政治领域并举,直至迈向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与文化等多个领域。随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伊斯兰朝觐逐渐在两国关系中回归宗教本质。两国只有在朝觐管理上相互配合并加强合作,才能促进全球朝觐治理的优化和中沙发展战略对接。  相似文献   

7.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和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华使馆主办的"国际恐怖主义及其缘由"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30~31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沙特驻华大使穆罕默德·白舍尔博士和来自沙特国内的官员、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专家学者与沙特学者就"中国、阿拉伯、伊斯兰观点中的恐怖主义概念"、"国际恐怖主义缘由"、"中沙两国在反恐领域的合作"和"国际社会反恐合作的最佳途径"四个专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达成不少共识.埃及驻沪总领事安泽鼎公使也出席研讨会,并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8.
1990年7月21日,中国同沙特阿拉伯王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自此,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有了良好的开端。今年3月21日上午,中沙两国工商界在中国首都北京燕莎商务中心凯宾斯基大厦进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合作交流活动。我作为随团的翻译、记者参加了这次有意义的会谈。8时30分当中国对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女士身着米黄色毛料套裙神采奕奕率领中国经贸代表团同沙特经贸企业家代表团并肩走过铺着红色地毯的大厅,步入二楼大会场主席台后,中沙两国经贸部长紧握双手,相互致意,庆贺中沙经贸洽谈会在北京召开。此时的电视、报社记者们忙着把这一珍贵的历史画面摄入镜头。台下中国工商企业经贸界人士,各大进出口公司、承包劳务公司的代表,和沙特驻华使馆的商务官员,19个阿拉伯国家的驻华使节、经贸商界人士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场内充满了友好、和谐的气氛。  相似文献   

9.
沙特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沙特内政与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使其面临的潜在风险上升,主要包括:国内权力结构变动和政治集权化趋势使沙特政局走向存在不确定性;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制度不畅制约国内经济转型与改革;本土恐怖主义和胡塞武装越境袭击加重国内安全压力;宗教保守势力反弹和宗教极端主义泛滥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在此背景下,中国在沙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进一步确保中沙合作的政策延续性和平衡中国与沙特及伊朗的关系,适应沙特国内经济转型阵痛并最大程度地实现中沙发展战略对接,同时防范恐怖主义和胡塞武装越境袭击对在沙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内容。气候治理的本质是发展治理,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同时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因此,成功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一,是实现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转型。中国和沙特阿拉伯都是发展中大国,各自又是化石能源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具有强烈的低碳转型意愿以及较好的科技和资本基础,属于全球气候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关键国家。中沙两国基于双赢动力开展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同时也存在问题。在两国“双碳”目标约束下,更加符合各自资源和技术禀赋特点的提升化石能源能效、氢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将成为未来双方合作的重点。伴随两国合作从产能向联合研发核心技术等关键领域拓展,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也将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领域发挥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际局势与中东形势多变,尤其是9·11后,美沙关系紧张,导致沙特和不少伊斯兰国家将投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资金大量撤出,转向在东方寻找商机。中沙建交虽晚,但因种种因素,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就目前情况看,两国在经贸等各个领域,尤其是石油领域的合作,前景喜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局势与中东形势多变,尤其是9·11后,美沙关系紧张,导致沙特和不少伊斯兰国家将投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资金大量撤出,转向在东方寻找商机.中沙建交虽晚,但因种种因素,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就目前情况看,两国在经贸等各个领域,尤其是石油领域的合作,前景喜人.  相似文献   

13.
中东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在世界资本市场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地区大国的沙特在这类基金的建立和运营方面却显得较为保守。就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一般条件而言,沙特的货币供应、外汇储备、外债规模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等经济指标在本世纪初有了较大改善。但即使在此前提下,与海合会其他成员国相比,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发展仍相对滞后。本文在剖析了美元储备对美沙关系的特别意义、海外投资环境的恶化以及沙特国内所有权制度的特殊性等发展主权财富基金的政治局限性后,文章最后展望了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沙合作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土耳其关系经历了冷战时期与冷战后两个主要阶段.两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双方在政治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2)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交往不断加深;(3)两国经贸合作突飞猛进,给两国人民带来许多实惠;(4)两国在联合打击"三股势力"方面积极探索合作途径;(5)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不断扩大.从两国关系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只有中国和土耳其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与核心关切,中土才能建立面向欧亚大陆和面向新时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俄地区合作是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俄两国地区合作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许多联邦主体的重要经济伙伴。近年来俄罗斯各联邦区与中国的贸易都保持了积极的增长势头。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中俄两国地区合作将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沙特一直与美国保持着稳定的友好关系,与俄罗斯的关系不冷不热、若即若离.然而,9·11事件使美、沙关系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两国的战略同盟趋于松散.与此同时,俄沙关系开始升温.在沙特看来,俄可充当其第二把"保护伞",也是安排世界石油格局的理想合作伙伴;而俄则视沙为其重返中东和解决车臣问题的希望,且沙特雄厚的石油资本还可助其经济发展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7.
土耳其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主要基于两个基本维度:中国与土耳其之间的经贸和政治关系.尽管中国对土耳其的出口具有明显的顺差优势,但这并未改变土耳其视中国崛起为机遇的看法,土耳其也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抱有希望;在政治上,土耳其在中亚地区与中国存在互补利益,土耳其有接近上海合作组织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它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反恐领域的合作,从而有利于中国应对"东突"问题.中土两国应致力于发展双赢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8.
旅游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中俄旅游合作拥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客源国,俄罗斯游客的热门旅游地之一。推进中俄旅游合作可以深化两国人文交流,丰富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与沙特特殊关系的构建主要依靠准联盟外交,这类外交具有合作载体的非正式性、解决任务的选择性、合作手段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向的模糊性等特点.美沙准联盟外交的形成具有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单元内部层面三重原因,双方的安全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意识强化了准联盟外交."9·11"事件后,美国在海湾地区由依靠沙特转向依靠海合会其他成员,其准联盟外交战略呈现多元化趋势;沙特则积极利用欧盟、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来平衡美国的影响力.美沙各自外交战略的调整使美沙准联盟暗藏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中东变局前,沙特主要借助“沙美特殊关系”和依托“集体安全机制”来维护国家安全和拓展地区利益。中东变局使得沙特传统的地区安全政策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综合考量国际和地区局势,沙特对地区安全政策进行了调整,即从依赖传统机制向创建主导框架转变。为了应对特定安全威胁、重获大国地位认可和弥补传统机制失灵,沙特在最低限度的共性上组建了“四国联盟”、阿拉伯军事联盟和伊斯兰反恐联盟等特殊联盟。这些联盟具有目标指向模糊性、合作规范宽松性和合作手段灵活性等特点,为沙特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和参与地区安全协调提供了一个攻守兼备的合作框架。目前,特殊联盟确实让沙特拥有了巩固王室政权稳定、重振关键伙伴关系和扩大战略投射范围的优势,但受限于联盟的教派属性、机制缺陷和实际能力,沙特领导的特殊联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