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面板数据,对西部大开发前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不论是西部大开发之前,还是之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绝对收敛特征。在投资率、人口增长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这些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陕西与东部各省之间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西部大开发实施后,陕西与东部各省的收敛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大开发实施之前。另外,投资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对收敛性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省际贸易、经济地位与市场分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各省区为横截面单元,进而将其并入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横截面,通过设定和估计动态面板数据来揭示省际贸易对经济地位的影响,以此来考察地方政府对我国市场分割形成的影响。基于估计、检验和诊断,发现省际贸易对经济地位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别。为提升彼此在国内的经济话语权,东部要求市场放开,而中西部要求市场封闭,表明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辽、京、津、冀、鲁、沪、苏、浙、闽、粤、桂等十一个省市(区)为东部沿海地区;晋、豫、鄂、湘、皖、赣、黑、吉、内蒙等九省(区)为中部内陆地区;藏、新、青、宁、黔、滇、川、陕、甘九省(区)为西部边远地区,这次经济区域的划分,把广西划入全国东部沿海地区,这是因为广西和东部地区同处一条海岸线,有着相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即具有沿海、平原、内地和山区,以及北海市(含防城港)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十四个开放城市之  相似文献   

4.
谁的观念保守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是西部各省区争取摆脱后进停滞状态,高速发展经济的大好历史机遇,西部各省区想趁此机遇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赶上至少是接近东部及沿海地区的水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也成了西部人的共识,可是,虽然做了不少动员传达和舆论宣传工作,效果并不太明显,制订的举措和基本思路,缺乏独创性和创新精神。最近,人们也发现,仍然用老的套数,西部还是只能跟在发达地区之后,不但很难赶上东部,还有越来越落后的可能。这样,中国西部,至少在我所在的宁夏,又有一种…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建国初期修建太平洋铁路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洋铁路是加拿大历史上最重要的铁路系统。其重要性在加拿大建国初期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改善东西交通,太平洋铁路成为加拿大西部地区第一条有效的交通线路,并将西部省区与东部联系起来,与其支线一起构成贯穿加拿大东西部的运输系统;加速向西部移民,为向加拿大,尤其是向加拿大西部地区移民提供了必要条件;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并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防御美国对西部的渗透,太平洋铁路犹如一条锁链将加拿大西部地区与其中心地带连接起来,避免了加拿大西部地区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倒向美国。  相似文献   

6.
西部城市新贫困问题的症结之一即在于,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各省区在赶超战略下建立起来的产业结构更加不符合其比较优势,赶超特征尤为突出。这导致在社会和经济转轨时期,西部地区大量的国有企业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由隐性转为显性,从而产生大量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以及在职和退休职工低收入。因此,解决西部城市新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以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为目标,根据西部地区资源和劳动力较为充裕的比较优势优化增量投资,对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水平以及诸多因素决定了它与东部地区相比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因此必须从西部地区固有的优势出发,以政府资金的资本化和土地产权的资本化为突破口,提高西部地区资本形成能力;大力发展西部资本市场,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环境吸引国际资本的进入,从而实现西部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贫困群体规模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西部民族地区出资能力低下、保障资金筹措渠道少等因素的制约,实际执行的低保标准和支出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这种状况与党和政府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相背离.中央和各省(区)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低保的财政补助力度.应适时建立农村低保金的垮省调剂机制,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为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会并且提出了挑战。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下,我国地区经济空前活跃,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我国加入WTO后,东部和中部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曾经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制造业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垄断实力,而西部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却面临着资本、技术、市场、产业环境四个方面的发展困境。通过分析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新兴工业园区的资源整合优势,认为发挥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园区的资源整合优势是西部地区制造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西部地区能否凭借其资源、技术、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带",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西部地区能否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带,关键在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因此,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从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配置现状、效益现状、结构现状以及国际竞争力现状等方面来看,西部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国西部地区结构调整必须立足于西部各省区的客观现实进行调整,全面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努力实现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西部各省文化产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观念落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其中缺乏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的问题较为突出。西部高校可通过引进创意写作课程体系,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将深层次的改革与当地文化经济需求相结合,为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被认为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有效手段之一。文中基于发展战略的视角选取劳动力要素禀赋和资本技术要素禀赋两个指标进行标测算后,认为西部地区各省应重点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则应谨慎承接,以期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供给、需求、环境三维分析框架的视角,以中国2015—2018年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出台的69项有关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政策文件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各项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从总体看,已颁布的有关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以环境类政策和供给类政策为主,需求类政策相对较少;在环境类政策方面,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都注重目标规划对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东部地区主要以法规管制为主,中部地区则提供较多金融支持,西部地区更偏重策略性措施;在供给类政策方面,东部、中部地区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资金投入与科技基础建设相关政策工具的使用;在需求类政策方面,东部地区鼓励国际合作并进行贸易管制,政府采购对中部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西部地区更重视国际合作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结合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供给、需求、环境三维分析框架的视角,以中国2015—2018年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出台的69项有关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政策文件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各项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从总体看,已颁布的有关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以环境类政策和供给类政策为主,需求类政策相对较少;在环境类政策方面,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都注重目标规划对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东部地区主要以法规管制为主,中部地区则提供较多金融支持,西部地区更偏重策略性措施;在供给类政策方面,东部、中部地区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资金投入与科技基础建设相关政策工具的使用;在需求类政策方面,东部地区鼓励国际合作并进行贸易管制,政府采购对中部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西部地区更重视国际合作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结合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禀赋为基础,构建了基于"一目标,三协调,五统筹,六资本"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逼近理想点法对评价指标赋权,进而评价了西部各省区的科学发展程度,对西部地区如何以矿产资源开发促进科学发展给出了三种路径:加大对弱势资本、替代资本的投入与管理、优化区域发展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服务业的汇总数据和2007年的城市数据,我们对影响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工资差异的因素作了初步考察,特别关注代表地区市场容量以及与市场接近程度的城市市场潜能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其服务业集聚程度高0.2%左右,且市场潜能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而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中,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平均高0.181%,且这种影响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不明显。市场潜能对服务业影响在地区间的差异可能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城市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有关。本文还分析了城市层面的其他特征对服务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条件以及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是顺利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和制定战略原则、步骤、方式、重点等的基础。但对西部地区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 ,专门的系统分析还没有见到。文章分析了东部开放与西部开发所处外部环境的十二个变化 ,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房价综合收入比指标测度我国居民房价承受力并检验各地区间的差异,结论如下:(1)整体来看,我国居民房价承受力并不弱,大部分省份房价综合收入比都处于合理区间;(2)我国居民房价承受力地区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居民房价承受力普遍弱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各省(市、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3)五个东部省(市)居民房价承受力很弱,如北京、海南、上海、浙江和福建等地,房价已经超过了当地居民的购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西部开发的日益深入 ,类似东部地区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商品假冒伪劣、欺诈等现象不断涌现。西部地区应借鉴东部的经验 ,从建立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三个方面入手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培养信用意识 ,共同创建一个诚实守信、法制规范的西部市场环境 ,为西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