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对立统一体。事物的发展变化必然是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相互交错的过程。事物的量的变化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改变事物质的规定性;但是量的变化达到某一最高点时,就会引起事物的质的变化。同样,质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引起量的变化。这就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2.
突变理论是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起来的。一九七二年,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Rene Thom)在《结构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中,以拓扑学和奇点理论为工具,从稳定性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通过寻找和建立质态变化与外部控制因素变化间的关系的数学模型,定量地研究与描述质态变化的现象与规律,从而系统地阐述了突变理论的内容,宣告了突变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突变数学是最近十多年来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Rene Thom)创立的一门研究突变(不连续变化)现象的新兴数学,它建立于拓朴动力学、微积分、奇点理论以及结构稳定性等数学理论之上,专门研宄不连续变化。突变,即质变现象,它被誉为“微积分以后数学的一次革命”。传统的观代数学主要是处理连续过程,微积分就是研究连续变化和光滑过程的数学模型。但20世纪以来科学的进展,不仅要求数学研究连续(即渐变或量变)过程,而且要求研究不连续(即突变或质变)过程,突变数学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1968年托姆发表了一篇论文,1972年又出版了“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突变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教材中,至今仍无统一的质变定义。常见的定义有明显的缺陷,因而有必要对它继续进行研究,下面谈几点意见。 一、“质变即事物质的变化”异议 这是不是质变定义,暂且不论。先让我们看看我国有权威性或有代表性的教科书上是怎样说的。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下称艾本)认为:“质变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或飞跃。”肖前、李秀林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下称“肖本”)认为:“质变即事物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哲学界对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之一的质量互变规律的研究,比较集中于质变过程及其规律方面。许多同志提出并阐发了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问题,为研究质的本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事物在根本质变之前,为什么会产生部分质变?事物的质变,为什么会从非根本性质的变化开始?事物从非根本质变到根本质变的过程,是否有其固有的顺序?要进一步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只停留在部分质变的理论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有待于人们深入到事物的质本身,研究事物的质的层次结构及其运动状况,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郭娟  孙绍荣 《理论界》2008,(8):233-234
投资者对未来股指的预期是影响当期实际股指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预期股指是平稳变化的,当影响预期股指的因素符合一定条件时,预期股指会发生不连续的变化,导致当期实际股指的暴涨暴跌。本文利用尖点突变模型建立了预期股指模型,分析了预期股指发生突变的条件,为避免预期股指发生突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行的教科书中,绝大多数同志承认社会革命是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社会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社会根本性质的显著突变。而对社会改革这一社会运动的基本形式,则重视不够,没有把它列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之内,甚至把它仅仅视为社会革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我认为,这是极  相似文献   

8.
试论度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度,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认识、掌握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什么是度?哲学教科书上,几乎都有这样两条定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其中第一条定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在于揭示度的实质内容,说明事物的质和量的相互依存性。即:一方面,质总是一定量的质。一定的量是一定的质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质依存于量。另一方面,量也总是一定质的量。一定的质决定了一定的量,并制约着、规定了量的变动范围。所以,量又依存于质。对于这一条,大家的理解都是一致的。问题在于第二条。“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它所揭示的是度的存在形式。按照这个定义,度应该归结为新旧事物之间的关节点、转折点或临界点。然而,在这个“点”上,事物恰恰既是自身,更非自身;事物恰恰没有维持质和量的统一,而是打破了质和量的统一。因此,个人认为,“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这一定义是不确切的。那么,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什么是度呢?笔者认为,度是事物的质所规定的量的变动范围。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但是,这种质和量的统一,不是凝固、静止  相似文献   

9.
本章的中心是:通过对质、量、度以及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分析,揭示了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阐明了事物由于其自身的内在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质和量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规定性.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没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就是  相似文献   

10.
凡是都要适度,要注意掌握分寸。这样事情才能办好。度体现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这个数量界限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出了这个数量界限,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有三句成语说得好:一句叫做“适可而止”,就是说办什么事都要适度,在“度”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越度。另一句叫做“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事情做过头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对的。再一句叫做“物极必反”,意思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端,越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奖励也是如此。奖励得当,恰到好处,就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奖励…  相似文献   

11.
“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质量互变规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所谓“度”就是反映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在这种界限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事物发展超过这个限度,量的变化就会引起质的变化,这事物就会变为它事物。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商品在市场的饱和点”,“企业的盈亏线”,“技术公差范围”等问题都是“度”这一哲学概念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可见“度”这一概念带有普遍客观的意义。“度这一哲学概念在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如有的同志虽然重视定性分析,但忽视定量分析,不注意掌握大量信息,凭“老经验”、“想当然”办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走过了二十年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从改革的量变性到改革的质变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连续的,它处于由量到质、又由质到量的不断转化之中。但是,它又是分阶段的,总是区分为若干发展阶段的,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依照马克思主义这一原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飞跃,体现着改革的量变过程到质变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教科书都把质定义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实际上这只是概括了事物的特殊质。事物具有特殊质外,还具有共同质。特殊质显示出事物的个性,共同质显示出事物的共性,个性和共性都是具体事物客观具有的,事物质应该既包括特殊质也包括共同质。从特殊质认识事物,揭示的是事物的差异性、区别性;从共同质认识事物,揭示的是事物的统一性、一致性。两者都是认识事物所不能缺少的。因此我认为,现在通行的关于质的定义对质的说明是不完整的;同时,把质只理解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也太一般化——它没有揭示内在规定性是什么,这就无法把对质的理解作为方法加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满足实践的迫切需要,概括出正确认识事物质的一般方法及控制、提高事物质的一般方法。为此就有必要进一步探索质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14.
质量互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对这一规律的说明和解释多年来一直沿袭着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量变只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质变只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也有同志认为,量变只是事物数量的变化,量变过程中根本不存在部分质变,否则就是否定了事物的量变过程。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都不同程度地只强调和注意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两种状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忽视了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及其关系的考察,只看到它们的外在联系,因而把量变状态和质变状态分别看成是单纯的量变和单纯的质变。这种观点在整个传统哲学的许多矛盾双方辩证关系的说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本文只想就量变质变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见解,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相变是在一种倾向盖过另一种倾向时发生的突变。例如:当水加热后,达到临界点时,便产生了水从液态向汽态的相变;或者冷却到冰点时,水就会从液态向固态相变。相变现象在自然界存在,在人类社会形态中也同样存在。如私有制与公有制、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等等,它们之间的突变都是相变。我们这里把相变概念运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分析,绝不是为了在术语上标新立异。我们认为,运用相变理论对经济过程的演化进行分析不仅是科学的,而且也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认清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关系到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地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明确“本质特征”这个概念的内涵。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本质特征就是反映这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事物内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有它内部固有的质,这个质是由它内部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由于矛盾的复杂性,一个具体事物的质往往包含几个方面,是多种属性的总和,其中有根本的质和部分的质,主要的质和次要的质。而且,事物一定的质又是与一定的量相统一的;事物某些方面的量的  相似文献   

17.
一、过渡过程自然界事物的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一定的稳定状态。当条件改变,就要过渡到新的稳定状态。从一种稳定状态转到另一种新的稳定状态往往不能突变,而是需要一定过程(时间)的,这个物理过程称为过渡过程。在直流电路中,表征电路状态的电压,电流不随时间变化,不是时间t的函数,这是电路的一种稳定状态,在交流电路中,表征电路状态的电流、电压虽然随时间而变化,是时间t的函数,但变化是周期地、有规律的,这也称为电路的一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质量互变规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是用它来作为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量的变化受制于这个数量界限——度的约束。当量在度所限定的范围内变化时,事物保持它的质的规定性,当量变超出度所限定的范围时,事物的质发生变化。但是这个数量界限究竟是由事物的什么来决定的呢?不同事物的度是不同的,又是因为什么呢?这些问题,用现在的度这个概念是解释不了的。可见度这个概念是非常笼统的。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了一点初浅的探索,认为事物的结构决定了事物量变的数量界限即度。一个事物量变的度之所以是这么大,而不是那么大,是由事物的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和谐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形式是多样的;由旧质到新质的跃迁、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与状态。这些都是无可非议的,但笔者认为和谐也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基本状态。一和谐历来是哲学家们探讨的对象。最早提出和谐说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他从数学的观点指出音乐是高低、快慢和强弱不同的声音的和谐,进而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1。稍后的赫拉克利特不仅指出“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而且试图寻找产生和谐的原因,猜测到“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  相似文献   

20.
唯物辩证法关于飞跃形式的多样性理论,表明了任何一个事物从一种质态转化为另一种质态的具体的、实际的发展途径,表明了质的转化所借以实现的具体手段、方式和方法。它是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促进事物转化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也如同马列主义的其他原理一样,遭到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歪曲、篡改和践踏,弄得面目全非,混乱不堪,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极大混乱。因此,认真研究飞跃形式的分类,对于我们进一步拨乱反正,总结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新长征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