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纳入西方学者研究的对象,随着青年研究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西方特色的种种关于青年的理论模型。了解这些理论,对我国正在发展中的青年研究事业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本文按照西方青年研究大体发展逻辑,简介青年文化学和青年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理论。一、青年文化学理论青年文化学是把青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利用文化人类学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旨在指示青年亚文化发生发展并起作用的规律。首先用文化人类学观点对青年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青年文化成因与发展的现代生物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文化是社会亚文化,一些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等不同视角广泛研究青年文化的形成动因、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取得了一些共识.边缘科学的发展为研究青年文化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正是从现代生物学的视角,对青年文化进行跨学科思考,以期拓展对青年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滑板运动已从青年亚文化现象发展为奥运会永久参赛项目,成为青年社会学、体育社会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内的重要研究对象。基于对中国滑板文化社群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滑板亚文化在不断加速的商业化、体育化和体制化过程中出现了多次的建圈、扩圈、破圈与守圈的现象。在这些现象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滑板文化参与者对滑板亚文化风格、商业行为、滑板技巧、创新精神进行动态的亚文化建构,形成与主流文化之间灵活性抵抗的文化实践策略。运用这样的文化实践策略,中国滑板亚文化群体主动参与到滑板商业化、体育化和体制化的过程中。最终,中国滑板亚文化形成了与主流商业和体育文化互为对象、相互建构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90年代之后,西方理论界出现了一种“文化转向”——文化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整个文化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哲学和文化史学的研究转为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在这一阶段,文化社会学本身的两大理论分支——精英的霸权文化取向和平民精神的亚文化取向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具体而言,就是从注重前者的研究转向对亚文化或弱势群体或大众文化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Cosplay迅猛发展引发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诸多学者从美学、社会学、文化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Cosplay文化的美学价值、社会化功能、传播特性、文化特征以及流行原因等,鲜有学者研究青年亚文化背后潜隐的权力关系。对比以往现实空间对Cosplay活动的规训,新媒介技术真正改变了青年亚文化的实践空间,拓展了Cosplay亚文化的实践场地。而在Cosplay亚文化内部,依据文化资本的不同,Coser的权力产生差异,积累具体化、客观化以及体制化的文化资本造就了一批意见领袖。通过权力视阙探究以Cosplay文化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有助于了解青年亚文化的权力移交和接替过程。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动力:青年的反向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本世纪初就盛行的社会结构理论倾向 ,研究者多论及个体心理行为变化对文化变化的影响 ,而很少将文化变迁与青年社会行为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本文从青年类行为出发 ,解释以前喻行为为特征的青年反向社会化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一、反向社会化、文化变迁及其关系在社会学研究领域 ,西方学者总体认为 ,作为青年文化现象的反向社会化 ,是与主体文化相悖的 ,有人认为是越轨文化、反文化 ,强调其反叛性、对抗性、边缘性、反文化性等。而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社会学领域 ,则强调反向社会化“是其中先进的、积极的一支”亚文化 ,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关于在青年社会学中导入角色理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学的青年研究如何从“青年学”中分化出来 ,青年社会学如何理论化 ,这些是我们正面对的课题。事实上 ,这也是各国社会学界的研究者们在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意在说明将角色理论 ,特别是“角色类别”概念导入青年社会学的理论意图 ,并尝试着提供一个运用角色类别概念考察中国青年问题的视角。一、角色类别 :一个视角“角色”(role)概念在社会学中被广泛运用 ,其理论的展开也呈现多种多样的面貌。通常 ,角色被看作为联结社会与个人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亦即社会与个人的媒介。更有意见认为 ,“角色并不只是作为性格结构与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8.
文化社会学的转向:分层世界的另一种语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入 2 0世纪 80、90年代以后 ,在西方蓬勃的理论发展中 ,出现了一种“文化转向” ,文化视域的研究越来越成为显势。文化社会学本身的一些转向也随潮而至 ,并且这些转向都不约而同与社会分层世界结缘。当整个文化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哲学和文化史学的研究取向转为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取向的时刻 ,文化社会学本身的两大理论取向———精英的霸权文化取向和平民精神的亚文化取向———亦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即 ,从注重前者的研究转向了对亚文化或弱势群体或大众文化的强烈关注。很长一段时间 ,文化的理论世界被分隔成两个不同取向的半球 :一是体…  相似文献   

9.
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芝加哥学派与伯明翰学派两个时期,进入了后亚文化时代。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逐渐告别了抵抗/收编的二元对立,青年亚文化研究已融入了新媒体、消费文化以及全球化等语境。引入"地方"的概念到亚文化研究中,通过对网络纪录片《城市之光2.0》的文本分析以及被拍摄对象的深度访谈,发现亚文化的风格不可避免地会吸收地方文化,融合地方文化的亚文化实践会催生出青年群体的地方认同,而这些地方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以及地方文化产业之间存在互构与辩证勾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费穗宇、张潘仕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穆宪三位同志撰写的《青年社会学》专著,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次出版的青年社会学专著。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袁方教授为这本书作序。他认为该书“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中国青年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探索其中的规律,这对发挥青年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思维问题依然是青年研究中最深层次的问题,它涉及如何理解并应答青年及与青年相关的问题,而这又将直接影响青年学术发展与青年工作实践。在多学科跨视域研究中,群体思维、生活世界思维、场域思维和圈子思维等四种理论研究思维对于探索青年及与青年相关的问题、顺应以青年为本的青年研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们昭示了青年研究思维方式的本应内涵:首先是怎样想——置身多元文化视域;其次是想什么——关注青年个性与发展;再次是做什么——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最后是如何做——架构青年与社会文化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世界社会学第14届大会于1998年7月26日至8月1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各国学者共有5000多人。国际社会学学会鹏川是联合国所属的研究社会问题的学术机构,有5对研究分支,青年社会学是第34研究委员会(RC34)。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的6位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及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的讨论。这次大会涉及的青年社会问题,反映了世界多极化和青年问题多样化发展的趋势。1.青年全球化意识较多的欧州学者反映“青年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比较突出”。瑞士斯德哥尔摩青年研究中心对美国、瑞典。俄罗斯、捷克、匈亚利、保加利亚、…  相似文献   

13.
从成年礼的社会学分析看青年研究的理论建设可能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会对我们青年研究的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青年研究要进入学术研究的殿堂,应该确立它的学科地位。青年研究应建立在法学门类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青年基础理论研究应以社会学理论为旨归,以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的青年研究为基础,以宗教学、历史学、法学、民俗学等学科青年研究的资料为条件,加强青年研究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青年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青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青年现象的总体认识,构成了人们的青年观。具有现代意义的青年概念,是和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的,是由人的内心世界的主观方面逐渐向社会经济的客观方面转移,并由此确立它的基本的社会属性。青年期的结束,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是社会权力关系由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转移的反映。青年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具有前喻性的特征。青年文化是变革的必然序幕。青年价值观的变动,将推动人们去改革社会规范和体制。  相似文献   

15.
青年文化是青年群体特定的行为方式,是在其社会关系、信念习俗、乃至言谈举止中所体现的意义、态度、价值和观念。青年文化使青年群体得以识别并构成整体。青年文化又是一定时代的民族和阶级的主导文化网络中的亚文化。这一亚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时刻出现,然后衰退、消失或者广泛地扩散以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届青年社会学学者国际论文竞赛揭幕国际社会学学会(ISA)宣布组织青年学者参加社会研究的论文竞赛。获奖者将应邀出席1998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列尔召开的第14届世界社会学大会。获奖者论文经编辑修改,用英文发表于《国际社会学》杂志上。青年学者必须是19...  相似文献   

17.
一、青年研究的崭新起点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如果要从少年走向成人、从家庭走向社会,必须在体力、智能和心理上经受更长时间的教育和训练,方能完成成长期的社会化,从而适应现代文明。因此,作为人的社会化、现代化中的重要一环——青年期在向两极延伸,青年期的种种社会现象格外引人注目。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6年国际青年年所发表的《社论》中所揭示的:“青年问题是现代社会特有的问题”。青年问题之所以受到国际性的重视,首先是20世纪以来,世界青年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青年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逐  相似文献   

18.
形式多样的青年亚文化形成了当代文化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景观,给主流文化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冲击;同时,媒体呈现出的青年亚文化形象很大程度上成为大众看待青年亚文化的直接印象。通过对网游族、粉丝群体及愤青三种青年亚文化现象的重新解读,可以为客观看待青年亚文化提供一条路径,进而为更加全面分析当代青年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学协会(ISA)组织的第二届青年社会学家论文竞赛已经开始。据悉,参赛有如下要求:参赛者为1993年5月1日在35岁以下的社会学(含相邻学科)硕士(或有同等学历文凭者);论题可选择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现象,但提出问题和解释方式应当是社会学式的;论文在6000字以内,并且未经发表;写作语言可以是汉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发展,学术研究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关性日益凸显。本文就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浅析社会科学之学术思想危机,并指出作为研究社会文化的社会学,在对现代人——文化的研究过程当中,要落实到"个人"之上,凸显人文关怀之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