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8,(2):80-86
由不当司法行为所造成的被害人二次被害,作为一种隐性的司法现象,应当引起学界广泛关注。被害人二次被害一般是由社会因素或司法因素所导致的心理伤害,其中司法因素即指不当司法行为对被害人的侵犯。不当司法行为作为一种与司法人员职责要求和职业规范相悖而应承担责任的实际不当行为,造成被害人诉权实现受阻,人格尊严受到侵犯。不当司法行为造成被害人二次被害,是由法律规定缺失与粗糙、司法功利化的不良倾向以及公力救济为主的刑事司法格局对被害人排斥三方面原因所致。为尽量避免这种二次被害,可从预防的角度细化司法人员的行为规范,赋予被害人充分的程序性权利,提升司法人员被害人保护意识。从补救的角度完善控告、惩戒与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袁锦凡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性犯罪从根本上损害被害人人格尊严,使被害人难以从创伤中恢复,因此很多国家均对性犯罪被害人采取特殊的保护方式.但我国目前的立法、司法还未意识到性犯罪被害人的特殊性,从而表现出多方面的迟滞,并可能形成新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3.
许建添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21-25
以衡平和修复为核心思想的恢复性司法在加强被害人保护、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有着传统司法所不及的优势,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与做法,也对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珊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4):62-64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刑事诉讼的重要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是重视的,赋予其较广泛的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方面仍有一些不足,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6.
段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2):1270-1274
女大学生性犯罪被害有其较为明显的特点,女大学生所具有的被害性即诱发性与易感性因素是性犯罪产生的重要条件。女大学生个体被害预防有较深层的理论基础。女大学生个体预防性犯罪被害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犯罪被害前,通过消除被害性因素,避免犯罪人形成犯罪中立化心理,控制犯罪发生,在被害过程中,采取有效方法,避免犯罪的非人格化,控制犯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恢复性司法中的被害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耀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78-85
恢复性司法是通过恢复性程序实现恢复性结果的一种被害人司法。被害人参与恢复性司法具有全面性、实质性和有效性。恢复性司法中的被害恢复包括物质与精神损害恢复,以及人际关系恢复两个方面。从最大限度地保障被害人人权这个宗旨来考虑,恢复性司法原则上不应当为被害人设定责任。 相似文献
8.
梁静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4):207-208
随着犯罪被害人学的诞生和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开始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英美国家被害人的法律权利相比,我国被害人享有更多的诉讼参与性权利,但要全面地保护被害人,其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笔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赵幼鸣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43-45,107
诉讼的公正性,就是要既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两者不可偏废。如何才能做到保护好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必须从法制的制定到执法的理念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刑罚权和保障人权,国家在实现刑罚权时,要注重被害人与被告人诉讼 权利的平衡。被害人成为当事人,强调了被害人与控诉机关的平等地位与相对独立,增进了被害人与 被告人的诉讼地位的平衡,这样有利于实现司法的公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有被害必有救济,被害人的救济权不是孤立地楔入法律体系之中的,尊严价值论、报应观念、诉之利益论与现代国家理论分别从伦理学、心理学、诉讼法学和政治学的角度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保护公民性权利的应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秀英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42-147
在人类社会进入到以张扬个人权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性权利沦为性秩序的牺牲品的年代应渐成历史;揭开婚姻囚禁性权利的面纱也并非难事。从性秩序走向性权利的过程对法律的诉求自然会越来越高。揭开公民性权利长期以来被遮蔽的面纱,尊重并切实保护公民的性权利,使其从应然走向实然,从伦理走向法律,在法律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彻底解放应是法律不得不挑起的重担。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对抗性诉讼权利是被害人实体权利实现的重要保障,被害人的对抗性诉讼权利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确立是必要的.考察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害人权利状况,分析我国被害人对抗性诉讼权利的具体表现以及立法的缺陷,对被害人对抗性诉讼提出了建设性的立法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伍静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1):32-35
沉默权是一项刑事诉讼制度。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经确立了这项制度。沉默权确立的基础是人权理论,它的价值在于保障和促进司法公正,我国应该结合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彭文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67-71
犯罪构成的阶层性或平面性。不能决定“法庭话语权的平衡”和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犯罪构成模式能够设置一定的诉讼规则,体现一定的诉讼职能和目标。大陆法系阶层递进式犯罪构成模式,设置的是普通法系的可废除诉讼规则。由于缺乏程序要件的保障,虽然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却有损司法公平,不利于人权保障,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黎亚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109-111
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关于犯罪嫌疑人知情权的规定及存在问题,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犯罪嫌疑人知情权的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立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犯罪的罪数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45-47
对知识产权犯罪的罪数形态及其处罚原则的理解,是关系到适用刑法保护知识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知识产权犯罪与其他犯罪之间产生竞合关系、牵连关系时,应当适用“数罪并罚”原则以及“轻法的封锁作用”理论,以期加强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确实保护知识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性教育权的确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4):42-49
性教育权是和教育权、性权利、人权教育权、人权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基本区别的独特权利,人们正在逐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依然未能全面、深入地把握这一概念,更未能在法律层面真正地确立这一权利.性教育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以适当方式接受一定标准的性科学、性权利和性文化教育的特殊教育权利.确立性教育权将有利于改善落后的性教育现状,根除普遍的性无知现象,并最终促进性权利体系的形成、发展和相关人权的进步.确立性教育权需要遵守"客观、多元和批评的性教育"原则,以保证性教育权的适当性.确立性教育权这一工作也需要每个国家的努力和国际合作来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9.
刘箭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4):150-153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强奸罪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及猥亵儿童罪对女性和儿童的性权利给予了充分的保护。对14周岁以上男性性权利的保护问题,刑法却存在盲点。从保护男性性权利的角度,根据具体案例,对男性性权利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现行刑法的缺失,提出具体的完善构想,这对探讨我国刑法的完善是一件及时而必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谈咏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4):64-67
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也产生了一些需要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如隐私权的保护问题。Cookie的使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法制观念的淡薄,都能导致对隐私权的侵犯。我国应该在参照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子政务隐私权保护立法、行业协会自律和增加政府网站的隐私保护条款等方式保护电子政务中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