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煦之死     
如果官员们仅把自身看做某一特殊政权服务的臣仆,则权力和积累之财富皆如幻影一七二九年早春,李煦在打牲乌拉(今吉林市西北的乌拉街)时孤独地死去。谁能想到,这个死于饥饿和寒冷的七十五岁老翁,曾担任三十年苏州织造,八任盐运御史,是先皇康熙的奶兄弟和心腹。李煦出身于簪缨巨族。他的父亲李士桢虽是清军的俘虏,  相似文献   

2.
河之洲     
给对手敬杯酒康熙在位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拥立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第三杯敬他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以及鳌拜。闻听康熙说给敌人敬酒,众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康熙王朝"就像一个大型的企业,有着权力至上的管理者"康熙爷",有着各个分工不同的"部门",还有着如今企业晨会一般的早朝。在当时内忧外乱、动荡不稳的历史情况下,我们的"康熙爷"是以怎样的智慧和魄力将朝廷内外整治的井然有序,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康熙盛世呢?不妨让我们穿越那段气势恢宏的历史,看康熙大帝为我们展现王者的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4.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康熙年间的高士奇确实是个十分奇特的人物。以一个穷秀才的身份,仅仅因为写得一手好字,经人推荐之后,很快就成为康熙的心腹秘书——这是第一奇。康熙每次外出,都不忘带上高士奇,两人几乎形影不离,无  相似文献   

5.
正高士奇(1645—1703),字澹人,号江村、瓶庐,又号竹窗,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是康熙朝一位传奇人物,凭借出众才华被康熙赏识、擢用,从京师一介潦倒寒儒成为清圣祖"始知学问门径"之师,终以礼部侍郎衔逝于故里,谥号"文恪"。研究其宦海生涯,对探寻康熙用  相似文献   

6.
周正 《领导文萃》2009,(3):46-50
少决策—转移矛盾 组织的决策应该由谁来做?好多人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管理者。康熙90%的决策是他的手下帮他做的,所以康熙能做60年皇帝。康熙总是这样,有人说出了一件事情,他就说:“嗯,我知道了。”那人又问:“皇上您说怎么办?”康熙反问:“你说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当时北方的天下,是曹操打下来的,汉献帝的帝位甚至生命,也是曹操保全的,按照“家天下”的原则,则天下本就是曹家的了。曹操当时“挟天子”自以为可以“令诸侯,”但那些跋扈的诸侯们没有一个因献帝之令而乖乖的驯顺于他,还是需要他一个一个地加以消灭。如前所说,献帝此时实际上已不是天下的一个天子,而是天下的一  相似文献   

8.
雍正皇帝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与清朝其他皇帝相比,雍正的一生可谓争议不断,因而直到现在,他都是影视剧最"偏爱"的皇帝之一. 雍正是"九王夺嫡"的胜者,在争夺皇位中的积淀以及年长(45岁)登基,使得他一即位便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执政者.  相似文献   

9.
岱清 《领导文萃》2015,(7):93-96
王跃文的《大清相国》一书用"几近完人"形容陈廷敬,康熙对他的评价是"可称全人"。从御史台到巡视制度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刚刚中举的陈廷敬就赶上朝廷举行会试。科举史上,参加会试几十年依然落榜的多如牛毛,但陈廷敬第一次会试就中了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当时,陈廷敬的名字还是"陈敬",由于与别人同名,朝廷就给他加上"廷"字,改名陈廷敬。  相似文献   

10.
康熙"九宫夺嫡"是指康熙的九个较为年长的有雄心、有能力、有实力、有潜力的皇子(包括太子)为了争夺或巩固储位而进行的明争暗斗。康熙的这九个儿子是皇长子胤  相似文献   

11.
幽默5则     
医术三个外科医生争夸自己的医术。第一个说:"我给一个男人接上了胳膊,他现在是全国闻名的棒球手。"第二个说:"我给一个人接好了脚,他现在是世界著名的长跑运动员。""你们的都不算什么奇迹。"第三个说,"我为一个白痴接上了笑容,他现在已经是国会议员了。"  相似文献   

12.
<正>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尊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为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  相似文献   

13.
芮韬 《领导文萃》2009,(24):83-87
康熙六年(1667)七月,也就是索尼逝世后的一个月,康熙正式亲政了,这本是一个了不得的大日子,但因为要证明鳌拜专权,又变得不足为重了。相反两年后擒鳌拜的那一年通常才被认为是康熙真正亲政的开始。真是这样吗?看来问题在于鳌拜是否专权了。  相似文献   

14.
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西郊畅春园。老皇帝康熙撒手人寰,四阿哥胤禛在"九门紧闭"的肃杀氛围中夺得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父皇留下的烂摊子需要整饬,庙堂坊间的猜测需要澄清,而这一切,既离不开他的战略决策,更离不开官员们的具体落实。因此,管好官员成了雍正初政的关键步  相似文献   

15.
雍正的务实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亲康熙,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稳定边陲,为大一统的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康熙在晚年,由于“太平盛世”而滋长了政宽事省的思想,这一时期他处理朝政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  相似文献   

16.
我从1925年到1931年在天津日本租界生活。 在一天夜间.在我岳父荣源和张作霖的亲信——阎泽溥的介绍下,我曾到天津“曹家花园”去见张作霖。张当即走出房门来迎接我。当他走近我的时候.没成想他居然跪在地上向我大磕其头。进人屋内以后,曾和他谈了半天话。他不但对我当时的生活很表示关心的样子.并且还对于冯玉祥的令我出宫、  相似文献   

17.
央视 《决策探索》2005,(12):22-24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  相似文献   

18.
在17、18世纪交替的年代,中国和俄国几乎同时(从历史的眼光看)出现了两个名彪史册的皇帝。一个是中国的康熙,一个是俄国的彼得。然而,康熙与彼得对后世的影响却大相径庭。正所谓,英雄是社会的镜子,而未来则是英雄的镜子!  相似文献   

19.
清朝康熙时期,有一位大臣名叫明珠,他是掌权最大的官员之一,为人为官不但清廉正义,而且疾恶如仇,因而有不少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官员都对他恨之入骨,无不欲除之而后快。  相似文献   

20.
北溟鱼 《领导文萃》2021,(10):38-42
山涛,字巨源. 山涛比嵇康大十九岁,遇见阮籍、嵇康的时候,他已经三十多岁,是竹林七贤中心智最成熟、洞察力最强的一个.后代玄学家裴楷在山涛六七十岁的时候曾经和山涛共事,同样骄傲的裴楷心悦诚服地对人称赞山涛,说他是一个"悠然深远"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