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蒋介石对戴笠控制得很严,戴笠把蒋介石揣摩得很透,蒋介石一生中控制最严的是特务、军队和财政,三者之中又以特务为先。蒋介石控制特工的办法最多,其中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对特工授予大权,决不给高位,以防他们在政治上坐大。戴笠任军统头目10多年,始终是副局长,只给了  相似文献   

2.
《经理人》2005,(7)
这个公司有什么问题?事件背景:总经理助理最近在抓考勤和工作周报,而市场总监对总助的做派却颇有微词,经常故意不打卡,工作周报也不交给他,而是直接上报给老板,于是有了以下对话:总助:你最近的工作周报怎么都没有交啊?市场总监:你觉得有必要将市场情况每周写个报告吗?总助:这是公司的规章制度!市场总监:我觉得还是每月做报告比较好,而且关于市场机密的东西直接给老板比较好。还有打卡,最近我是故意不打的,用打卡作为考核我的指标,我  相似文献   

3.
《经理人》2005,(7):108-108
事件背景:总经理助理最近在抓考勤和工作周报,而市场总监对总助的做派却颇有微词,经常故意不打卡,工作周报也不交给他,而是直接上报给老板,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相似文献   

4.
低成本做人     
硅谷根本不缺钱,腰里揣着绿花花钞票的风险资本家四处可见,但他们不看你的技术、不看你的产品、不看你的计划,只看你这个人。风险投资就是看人。有的风险投资商做法更绝,你给他计划,他根本不看,他就是和你吃饭,了解你这个人,如果你人行,他就给你投钱。有两个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人,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去寻找风险投资,当风险投资商把他俩的计划看完后,却对他们说,你们的计划是一堆垃圾,不可能赚钱。但是你们这两个人非常不错,我给你们俩另一份计划,你们俩来做,我来投资。因此,要把事情做大,做人非常重要。在企业里,领导的人品很重要,假如你自己是…  相似文献   

5.
以命相敌     
正当年的上海滩,说起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可谓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但戴笠也有一个胆寒的对手,那就是有"暗杀之王"之称的王亚樵。曾为戴笠心腹的沈醉曾说,"世人都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亚樵"。王戴两人早年相知、日后成敌、以命相搏,最终王死于戴手,戴后来也死于非命。王亚樵188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聪颖好学,崇文尚武;为人特立独行,性情急公好义,在乱世里苦寻报国之道。在早年经历了一番军政风雨后,他于1921年在上海皖籍工人中创立"斧头  相似文献   

6.
李立 《经营管理者》2008,(4):104-104
<正>我朋友琴德太太住在纽约白利斯德路,她刚雇好一个女佣,告诉她下星期一开始来工作。琴德太大打电话给那女佣以前的女主人,那太太指这个女佣并不好。当那女佣来上班的时候,琴德太太说:"妮莉,前天我打电话给你以前做事的那家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社科理论界名宿于光远“语出惊人”。他直言企改现状:“给你权的人,当然就有权收回去。两个字就给你勾掉了。企业家应该自己去市场上争权,谁也拿不回去。”  相似文献   

8.
站队     
镇党政办公室主任刘大伟敲开镇长安德平的门,说,县政府办公室催要我们镇新引进辣椒的种植进度,怎么报?安德平深深吸了口烟,眉头皱了皱,说,你打听一下其他乡镇都是怎么报的?刘大伟说,县政府办公室的王秘书和我关系很好,我已经问过他了,已经上报的几个乡镇进度都比我们快。安德平又使劲吸了一口烟,把烟雾吐得缥缥缈缈。停了好一会儿,他问,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给自己信心 有一个年轻人,好不容易获得一份销售工作,勤勤恳恳干了大半年,非但毫无起色,反而在几个大项目上接连失败。而他的同事,个个都干出了成绩。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在总经理办公室,他惭愧地说,可能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 老总沉默了一会儿,平静地说:“就这样走了,以失败者的身份离开?你真的甘心?”年轻人沉默不语。 “安心工作吧,我会给你足够的时间,直到你成功为止。到那时,你再要走我不留你。”  相似文献   

10.
正"没有我蒋中正,哪有他何应钦"1935年4月,国民政府根据重新制订的军衔等级,给高级将领颁授军衔,何应钦在八名陆军一级上将中排名在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三人之后,位居第四。其后则是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从名单中可以看出,何应钦是当时国民党中央军系统唯一的一级上将,蒋介石对其的器重可见一斑。何应钦遇上蒋介石,是他青云直上的开始。他随着蒋介石的坐大一路攀升,被称为"福将"。何应钦的不寻常之处,就是他在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在1972年对我说:"我们大家的老朋友蒋介石委员长不赞成这个。"他一边说,一边挥了一下手,这个手势也许指我们的会晤,也许指整个中国。在我1953年首次会见蒋介石的时候,这位  相似文献   

12.
易萱 《领导文萃》2015,(7):58-63
"外交部长我不当,但我可以给你当好‘内交部长’,协助你做好统战工作。"上世纪50年代,习仲勋初到政务院工作,总理周恩来有意让他兼任外交部长,没想到习仲勋坚决不接受,他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就是开除我党籍我也不干。"这是《习仲勋画传》一书中最新披露的历史细节。毛泽东救命"要不是毛主席说‘刀下留人’,我早已不在人世;毛主席晚到4天,就没有刘志丹和我们了。他们已经给我们挖好了活埋  相似文献   

13.
《领导工作研究》2000,(11):25-25
毛泽东一生用兵奇妙,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华,这一点连蒋介石也不得不佩服。也许你不知道,早在湖南师范学校上学之时,未满24岁的毛泽东便显出非凡的胆识和高超的用兵之道,使他在湖南长沙名声大噪。  相似文献   

14.
闻一 《领导文萃》2006,(12):106-110
1945年12月30日,斯大林在接见蒋经国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不相信蒋介石,蒋介石也不相信毛泽东。”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期间,斯大林尽管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但他实际上对蒋介石并不信任;当然,他对毛泽东也不信任。斯大林、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斯大林个人的决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的决策总是以苏联的利益为重,总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来解决苏联和其他国家、其他共产党的关系,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9年米高扬秘密出访中国,斯大林、蒋介…  相似文献   

15.
宽容的妙处     
乔治·罗纳曾在维也纳当过多年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变得一文不名,急切地需要一份工作。他能说能写几国语言,于是给很多进出口公司写信,希望能找到一份秘书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拒绝了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类人才。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在这些回复信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你完全不了解我们的生意。你又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需要,也不会请你这样一个连瑞典文也写不好,而且信里全是错字的人。”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后,气得发疯。他也写了一封信,想回击那个人。但他冷静下…  相似文献   

16.
王鹏润 《决策》2012,(1):80-81
这四道题比较难。要用拓展的思维看问题,辩证的角度看问题,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更多的知识面来说问题,才会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打出高分。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一、假若你上任后,为工作批评下属时,他有抵触情绪,当场顶撞你,甚至当众大吵大闹,不给你面子,你该怎么办?[参考评分标准]:回答出以下要点者可给较高分。头脑冷静,不要对吵,可采取冷处理方式避免矛盾激化;事后不打击报复,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应从主  相似文献   

17.
看门人     
《领导文萃》2008,(12):120-120
在伦敦圣彼得教堂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看门人。一天,新来的牧师发现这个看门人一字不识,于是解雇了他。失去工作的看门人无奈之际,只好把仅有的一点积蓄投在生意上。不曾想到,生意做得特别好,这人发了一大笔财。靠着这些赚来的钱,买下一家店铺。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他的店铺不断扩张,最后成了远近闻名的成功企业家。有一天,一位银行家登门拜访该企业家,问他:“你不识字,就已经做得这么成功;假如你能写会读的话,简直不敢想象会怎样。”  相似文献   

18.
领导的指责     
正1.要么全力以赴地干,要么早点滚蛋,在任何一个位置混日子迟早会有人拿你开刀。你要明白,企业不是做慈善,如果你愿意被慈善,我建议你去要饭。2.别把老板和上司当傻子,他装傻不等于真傻,不追究不代表他不记得,只是他给你机会去磨炼。你的这些小伎俩他早就比你耍得专业几百倍了,不然他也  相似文献   

19.
李思辉 《决策探索》2011,(21):10-10
近日,一位北大副校长发微博:“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一被网友誉为“撑腰体”的表态,火爆网络。  相似文献   

20.
李振广 《领导文萃》2008,(18):72-77
50多年前,国民党退踞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隔海相望的政治格局,但国共两党都不希望出现两个中国。1956年春天.蒋介石收到一封中共中央专门写给他的信,信中提出了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及完成统一大业的设想,在结尾处还特别写道:“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蒋介石读罢,沉吟良久。此时.在他心中也已产生与中共领导人接触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