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吉拉德:澳大利亚的“撒切尔夫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捷 《决策》2010,(8):70-71
6月24日,澳大利亚政坛风云突变,朱莉娅·吉拉德取代陆克文成为澳大利亚首位女总理。这位棕红色头发的政坛美女凭借果断的行事风格让很多人将其与撒切尔夫人媲美。  相似文献   

2.
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诞生于英格兰瑟姆镇一个经营杂货的小商人家庭,1979年当选为英国历史上首任女首相。在撒切尔夫人步入政坛时,“英国病”这一沉疴正在日益严重地缠绕着英国。她抱着振兴英国的决心走进了唐宁街10号,为英国开出了以提倡自由竞争、减少政府干预、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回归家庭美德为特征的“撒切尔主义”处方。  相似文献   

3.
关于英国首相,有三件东西名气很大:一是丘吉尔的雪茄,二是张伯伦的雨伞,再就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手提包。从撒切尔夫人步入政坛开始,那个Salvatore Ferragamo手提包就成了她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提及"铁娘子",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政坛上女性领导人的纷纷登台亮相,"铁娘子"已经不再是属于一个人的专有称谓,而成为一种泛指。综览这些叱咤风云的女性领袖,可以发现她们从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到资历背  相似文献   

5.
丈夫离世无比失落83岁的撒切尔夫人坐在窗前,注视着窗外海德公园的美景。卡罗尔不敢确定,母亲是不是听懂了弟弟的事情。自从2003年父亲丹尼斯·撒切尔去世后,在英国政坛叱咤风云多年的"铁娘子"母亲,开始流露出胆怯和犹豫,记性也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6.
《决策与信息》2007,(3):4-5
世界已经走过了只有一个撒切尔夫人的时代。女性跻身国家高层政坛的人数正呈上升趋势:上世纪50年代为1位。60年代3位,70年代7位,80年代11位。90年代则超过了20位。最近几个月来。各国政坛上秀美的脚步正“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少女政治家已经或正在登上国家首脑殿堂成为执掌大权的决策者。  相似文献   

7.
1990年11月,“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失去了政治权力,离开坐了11年的英国首相宝座。撒切尔夫人已从权力顶峰跌落下来,现在是否变得温柔一些了呢? “我应该做的并没有结束” 退休后的撒切尔夫人一如从前,湛蓝色的套裙恰好与肤色相配,名牌手工皮鞋做工考究,别在胸前的钻石  相似文献   

8.
段奇清 《领导文萃》2013,(14):40-41
在待人时,有人先倨后恭,有人倨中含恭,但无论如何,待人处世与人为善才是根本。大凡能青史留名的政治家,当初登上政治舞台,并不全是为了拥有权利,更主要是为了让自己的政治主张有一个施展的平台,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王艳 《领导文萃》2007,(3):118-123
世界已经走过了只有一个撒切尔夫人的时代,政治的“她世纪”正悄然到来。  相似文献   

10.
英国是一个很讲究阶级地位、等级的国度,但你在伦敦贫民区中遇见一个普通的英国老汉,而他就是英国前首相卡拉汉,你却不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工党首相卡拉汉是被保守党领袖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取而代之的。是非功过,自有历史评说。而今的卡拉汉恐怕还未归于平淡,他说:“我的一生只能从政”。  相似文献   

11.
英国上世纪末当了十一年女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她在中国是特别以"铁娘子"著称的。据我的理解,中国人对这个外号有褒贬之义,但以褒义为主。褒义主要是说她敢作敢为,为政大胆刚毅,干脆利落。贬义自然也有,主要例子似乎是为了马岛战争问题(撒夫人1979年上台,1982年出动大量海空军从阿根廷手中硬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但此岛原本属阿根廷,1883年英国强占去的)。至于中国人为什么会对撒夫人有一定好感,是因为不管怎么说,不管怎么不自愿,但撒夫人终究在1980年来华同中国政府签署了归还香港  相似文献   

12.
《撒切尔夫人回忆录》是撒切尔夫人亲笔记下的她在唐宁街十号十一年的经历。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表现出她在处理国际事物中的果敢与惊人的决心。她对她所接触过的各国领导人的评价,更突出地表现了她性格中直率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撒切尔夫人的垮台,是从杰弗里·豪爵士的辞职拉开序幕的。在撒切尔夫人1989年7月的大改组中,杰弗里·豪被从外交大臣的职位上撤下来,并委任他以新的职务:副首相。其后不久,杰弗里·豪又被任命为下院的领袖。表面上看,杰弗里·豪  相似文献   

14.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当选后,成立了一个效率小组。这个小组为夫人提出的效率十原则,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于是,随手摘来,以飨读者。 1、你要消灭官僚主义,但不能靠官僚机构去消灭官僚主  相似文献   

15.
16年前,英国大选爆出冷门:林肯郡一个杂货商的女儿当选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首相。她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她执政期间,因其不甘平庸、决策果断的作风,赢得了“铁女人”的称号,也成为国际舞台上令人瞩目的“女强人”。虽然人们冠之  相似文献   

16.
李肇星说:"中国的国旗必须保证在7月1日零点零分零秒升上去!"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李肇星曾陪同邓小平同志与撒切尔夫人会谈。他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次会见。当时邓小平说,你(撒切尔夫人)这次来是谈香港回归问题的,香港要不要回归不要谈,我们肯定是要收回香港的。如果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我们新中国人民政府不能在1997年7月1日之前收回香  相似文献   

17.
刘乐 《领导文萃》2010,(24):125-127
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时,其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写了篇文章,对中国提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有多大;二是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适应这种持续高速增长;三是如果中国成功地做到了前两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自约翰·坎贝尔写的《玛格丽特·撒切尔》第一卷——《杂货商的女儿》。坎贝尔在研究撒切尔夫人年轻时的生活后,得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结论:撒切尔夫人并不像她所说那样,从她圣人般的父亲身上得到了政治启迪,只是在她父亲去世后,撒切尔夫人才把他说成是自己从政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的是两个女人的一场较 量。一个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即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可谓大名鼎鼎。当时她尚是一国之主。另一个是一名商店收款员,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似乎也没必要知道。这两个女人没有私人关系,她们自己大概谁也没想  相似文献   

20.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记住撒切尔定律:意想不到的情况总会发生,你最好做好准备。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突发性灾害,各级领导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决策正确,举措得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灾难,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探索其中变灾为福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