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历史上有准确的资料,齐桓公名小白,照旧历史的习惯,叫公子小白,他有个哥哥,叫公子纠。彼此同胞,生在帝王的家庭中,当然,命运往定是有问题的家庭。等于后来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弟弟争权夺位是同样的翻版。管仲和他的好友鲍叔牙,同时被分别任命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国发生内乱,他两兄弟的哥哥襄公无道,被逼流亡出走。管仲和召忽辅助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  相似文献   

2.
雷瀚 《领导文萃》2005,(2):85-87
·上下不和则令不行,上下不和虽安必危。·有勇无谋,不足以成事。先定谋虑,再因时乘势。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是管仲自己辅佐齐桓公建成霸业的概略综述。 被尊为法家元祖的管仲,其实不全然是个霸道主义者,他思想博大、见识闳远,而且懂得“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掌握群众与人性心理 梁启超曾指出管仲是全世界最早的法治主义大家,在公元前七百年的春秋时代,管仲已主张以法治国,可以兴功惧暴、定纷止争,能令人知事、使人各得其所。 管仲向齐桓公所建议的用兵制胜的要点,也可供今日成功开拓业务、迎对竞争的参考。他主张用兵先定谋虑,再因时…  相似文献   

3.
正管仲(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有"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圣人之师"之称。他曾辅佐齐桓公对齐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有效的改革,使齐国很快实现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标,为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管仲的思想精华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中。该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军事等  相似文献   

4.
齐桓公现象     
史天元 《领导文萃》2013,(15):116-116
齐桓公在治国上依靠管仲,率先成就霸业,这是他明智的一面。然而,他还有另一面鲜为人知——他喜欢溜须拍马抬轿提鞋的小人。第一个小人名叫竖貂,此人原是桓公的"幸童",就是"男宠"。第二位叫易牙,桓公一次戏言,不知人肉何味,次日,易牙就杀了自己3岁的儿子,亲手蒸给桓公吃。第三个叫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齐伐卫,卫国派来做人质的。当管仲病重卧床时,曾特别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这3个人出宫,不然他们必然为乱。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3人出宫。但离开小人,  相似文献   

5.
史载:公元前643年,齐桓公被奸臣饿死,宫廷大乱。尸体停放长达67天,臭气冲天,腐尸滋生的蛆虫竟然从内宫爬到宫门之外…… 呜乎,何其悲哉! 呜乎,春秋一代霸主何以落到这等地步! 众所周知,桓公先祖姜尚佐周打天下,有大功受封于齐,显赫威严。公元前685年,桓公小白在  相似文献   

6.
吴晔 《领导文萃》2011,(21):45-48
距今天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竞选国君时,两个逃亡在外的竞选者——前国君的儿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急匆匆地从国外赶着马车朝国都赶——不急不行啊,谁回去早,谁就能当国家一把手。管仲作为公子纠竞选班子的重要成员,提前埋伏在公子小白车队的必经之路上,痛下黑手,一箭射向小白的胸口.小白立刻仰面倒在车中。  相似文献   

7.
正子产(?—前522),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或子美,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郑穆公之孙,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子产在子皮的举荐下登上政治舞台,于公元前543年至公元前522年辅佐郑简公、郑定公二位国君20余年。他大胆改革内政,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不仅对郑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相似文献   

8.
正综合性经济改革春秋时期,齐国的齐桓公是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既想坐稳国君的位子,又想在诸侯争霸中抢得先机,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却与目标相去甚远。齐桓公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任用能人,他看中了一个人,名叫鲍叔牙,但鲍叔牙认为自己的才能只够辅佐齐桓公做一个守成之君,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于是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管仲。齐桓公于是拜管仲为国相。  相似文献   

9.
王巍 《决策探索》2014,(24):79-80
公元前7世纪初叶齐国称霸中原后,偏安于长江、汉水一带的南蛮子楚国也在一步步地强盛起来。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齐楚两国开战,楚成王熊怿派屈完迎战于召陵(今河南郾城),屈完为使齐国不战而订盟,曾向齐桓公小白夸耀楚国国防之强大“: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相似文献   

10.
用贤之道     
齐桓公问管仲说:“我想使酒在酒杯中变坏,牛羊肉坏在祭器中,这样做是否有害于霸业呢?”管仲回答说:“这当然是很不好的行为,然而并不影响霸业。” 齐桓公说:“怎样会影响霸业呢?”管仲回答说:“不知道谁是贤才,就会有  相似文献   

11.
<正>爱才之心虽人皆有之,可护才之胆却不是人人都具备的。爱才,只是一种单向、内在、情绪化的心理感受,而护才则必须有胆有识,付诸行动。所以说,爱才容易护才难。在我国古代人才史上,"爱才护才"的佳话不乏先例。如,鲍叔牙将跟错了人、站错了队、打入囚车待处决的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让这个差点要了桓公性命的仇人成为齐国上卿,从此辅佐齐桓公创立了春秋第一霸业。再如,韩信当年弃楚归汉,起初只是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后因犯法,依律  相似文献   

12.
管仲,这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个霸主的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在受齐桓公委任治理齐国时,特地要了三种权力:第一,要能"临贵",就是要有管理达官贵族的职权.否则,"人微言轻","名不正,言不顺",说得对也没人听.因此,齐桓公封管仲为上卿(当时文官中的最高职务).第二,要能"使富",就是管理经济的权力.经济是基础,只有具备了经济管理权,才能富国强兵.因此,齐桓公把齐国的税收大权也交给了管仲.第三,要能"制近",就是对王公贵戚的制裁权.因此,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以示信任.于是,齐国大治,称霸天下.  相似文献   

13.
用今天的话说,齐桓公的“厉害”表现在他的太极推手功夫,也就是稳重。这是政治上的大智慧,战略上的大手笔!在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中,晋文公“谲而不正”,楚庄王在当时中原人眼里算是“非我族类”,宋襄公傻得有些可笑,秦穆公功业偏于一隅,唯独齐桓公才是货真价实的一代霸主,以至孔子称道他“正而不谲”,孟子讴歌他“五霸桓公为盛”。齐桓公的“正”,说白了也很寻常,就是他的处事从根本上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庸”、节制,凡事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用最佳的方式实现自己既定的战略目标。这种境界,看上去平凡,其实最高明,…  相似文献   

14.
意外的轮回     
正在中国政治军事史上,有一种父子,儿子往往作为父亲的败笔而存在,诸如刘禅之于刘备,隋炀帝之于隋文帝,再早一点,诸如吴王夫差之于吴王阖闾。作为父辈,吴王阖闾为吴国开创一个十分理想的霸业局面。他重用伍子胥和孙武,积极训练军队,建立粮仓,几年下来,便开始向北方发展,说得具体点,就是北上攻打和削弱楚国。从公元前512年到公元前506年,吴楚之间的战争,从零星的边境冲  相似文献   

15.
“扶上马,送一程”,这是当代许多优秀领导者在交接班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我国古代高明的当权者在权力交替中又是如何的呢? 东魏独揽大权的丞相高欢临死前,跟儿子高澄说了一番悄悄话,向儿子透露自己的智术。当时,他有一个名叫侯景的心腹大患。高欢知人论事,谈了许多辅佐儿子成就霸业的人事安  相似文献   

16.
<正>管子(前723—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其思想和改革举措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辅佐齐桓公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逐渐强盛而跻身霸主之位,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子因其丰功伟绩而被后人誉为"华夏第一  相似文献   

17.
《秘书之友》2015,(2):1
张良,刘邦的首席谋士,曾为汉朝的建立及稳固作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传奇参考和借鉴的。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张良路遇刘邦,彼此惺惺相惜,他便不遗余力地辅佐刘邦,最终成为"王者师"。当时,刘邦是众多义军中的一支,论影响力比不过"揭竿而起,应者云集"的陈胜,论实力又不及拥有八千江东弟子的项羽。结果,陈胜被  相似文献   

18.
管仲一生功业的"得"体现在鲍叔牙的无私举荐与齐桓公的大胆任用,"失"体现在未能为齐桓公举荐辅佐的贤臣。这为当今领导干部提供了历史镜鉴,即领导干部要有"进贤为贤"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感,严把"进贤为贤"的德才标准,秉持"进贤为贤"的公正性,拓宽"进贤为贤"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正人世间,人与人相处,都难免会有冲撞、过节、恩怨。如果领导者因为与下属闹了点儿别扭,就视这样的下属为自己的"仇人",并寻机打击报仇,给他小鞋穿,或者要好好收拾他,那么这样的领导就不是一位好领导者。如果能够做到豁然大度,敢于大胆重用自己的"仇人",则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益,创造出令人称颂的丰功伟绩来。春秋时期齐桓公大胆起用管仲的事例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春秋时,齐国国君齐襄公不幸被杀。襄公当时有两个兄弟可  相似文献   

20.
侯琦  宋青 《领导科学》2003,(14):44-45
管仲(约公元前730~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宰相和政治家、改革家。管仲在40余年的宰相生涯中,将满腹经纶付诸实践,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把处于东海之滨的小小齐国治理得民殷物阜,国富兵强。他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管晏列传》),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记录管仲言行的《管子》一书,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今天治国平天下借鉴”。一、“立政为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