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亚洲 《领导文萃》2014,(22):109-113
正——甲午战争中国败了,却是凤凰涅槃,一步步走向辉煌;日本胜了,却在胜利中一步步走向灾难一个现代国家与前现代国家的对决,清朝怎么能赢?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在唤醒了清朝的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中日两国同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两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唐代到宋代是仰视,学习中国;从元朝打败忽必烈的入侵大军之后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前是平视;甲午战争以后是俯视。尊强凌弱有传统日本民族有一种传统:尊强凌弱。谁打败它,它就服谁,向谁学习。值得人们注意的是,中日两国最早的密切交往,是靠中国对日军事胜利得以建立的。公元633年,日本出动舟师数百,进攻朝鲜半岛白江口,唐朝军队与之交锋大败之。这一仗使日本看清了自己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落后。日本从此心悦诚服地向唐  相似文献   

3.
在甲午战争的刺激下。改革的浪潮在中国第一次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共识,日本的军刀终于撕开了中国士大夫傲慢的外壳。但即使涵盖范围极广的戊戌变法,也没能如明治维新那样进入“深水区”,满清小团体将维护自身利益的准则包装成了对改革的稳健持重,这进而导致了改革成为一场野心家的闹剧和既得利益者反攻倒算的流血悲剧。  相似文献   

4.
1.管理界人士说:看一个企业的管理,只要看厕所就行。2.我们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对厕所进行了改造,并建立了值勤、巡检、督察三级管理制度。3.我运用体验管理的管理模式,在新整修后的厕所里开了个故事会,讲了一个小故事。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4.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火力、数量上都胜过日本,国内一片陶醉,认为中日海战中国必胜。5.然而那个日本间谍看到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就把这个细节写进情报里,认为这是一支纪律松懈、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果然,海战中中方几乎全军覆灭。…  相似文献   

5.
岳巍 《领导文萃》2014,(21):7-22
<正>钓鱼岛、东海争端及历史问题导致目前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紧张,甚至带来双方在军事上的不确定因素。作为亚洲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中日关系出现问题不仅仅涉及亚洲的安全与稳定,甚至威胁世界和平。就像120年前的甲午战争一样,当前中日争端并非仅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事。1894年中日之爆发甲午战争,如今过去了120年,整整两个甲子,期间,中国与日本都经历过太多的重大事件,包括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  相似文献   

6.
板桥霜 《领导文萃》2014,(18):90-94
正国人讲究"为尊者讳",仅仅凭借简单史料,揣测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光绪皇帝、慈禧太后……这些历史人物当年在甲午战争之时的立场,很可能是不准确的,但里面也不乏一些可供借鉴的内容。甲午战争前夕,左右清朝的政治势力,主要为湘军、淮军、清流及满人统治集团这四大政治集团,且内患不亚于外患。表面上看,湘军早已式微,李鸿章所领导之淮军一系,风风火火地搞了多年洋务运动,一时风光无两,但却是枪打出头鸟,  相似文献   

7.
游宇明 《领导文萃》2013,(14):42-44
甲午战争永远是咱们这个民族内心的一种隐痛。对清王朝战败的原因,知识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说是由于慈禧挪用海军建设经费,导致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舰被日本人买走;有人说是清王朝海军将领现场指挥失误,本来应该极力攻击对方的运兵船,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败与中国精英阶层的激进与困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午战败与中国精英阶层的激进与困厄马勇准确地说,二十世纪的中国问题与难题都直接导源于十九世纪,尤其是1894年甲午战败之后的最后几年。因此,当我们回顾二十世纪的中国发展时,不能不从甲午战争讲起,不能不追论十九世纪末年的中国政治遗产,以期明了二十世纪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经受了长期执政的历史考验,取得了伟大成就、改变了自清朝末期以来中国的旧面貌,使中国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一场革命不能在社会经济层面发挥功能,这场革命总显得有点不足,或者不够到位。从这个观点回望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这场大革命究竟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多大作用,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革命就是要解放生产力辛亥革命并不只是1911年那一年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要从中国在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1.
<正>幕僚制度在中国政治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其名称也不一而足,到了清朝,称谓达二十余种,师爷成为其中重要一种。《汉语大词典》中指出,师爷是"清代官署中幕僚的俗称",主要由地方主管官吏自行聘请,协助处理日常事务。师爷这一职业群体发端于明朝中晚期,兴盛于清朝,没落于民初,在中国官场上活跃了三百余年,在中国政治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师爷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非官非吏,却协  相似文献   

12.
熊显华 《领导文萃》2012,(13):44-47
甲午海战,清政府水军全军覆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诸岛……日本则因此成为亚洲最大的暴发户,得到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得到一亿多日元的舰艇等战利品。两亿三千万两白银、一亿多日元的战利品是什么概念?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也只不过八千万日元!两亿两白银,一亿日元的战利品,相当于当时日本十来年的财政收入!此消彼长,清朝战败,风雨飘摇,江河日下,十几年后就被人  相似文献   

13.
牛建波 《领导文萃》2008,(5):103-107
公元1644年,是中国传统六十年一甲子轮回计年习惯的甲申年。这一年也是大明王朝的崇祯十七年,清朝的顺治元年。  相似文献   

14.
沈渭滨 《领导文萃》2009,(20):93-96
在清朝边疆危机中,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最大的一个亮点,为中国保住了一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称之为晚清对外战争唯一胜仗。  相似文献   

15.
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分析判断,历来是中国制定战略和政策的基本依据之一。1999年3月4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下令对南斯拉夫实施空中打击,这种双方差异极大的战争较量,不禁使人联想起发生于上世纪的中英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对于中国值得研究的是,在中世纪(至少是唐朝以后)曾是世界超级大国的中国,为什么会在近代被打败,而我们将制定怎样的安全战略才能在明天可能的战争或国际政治角逐中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16.
从地理上看,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国家,而在历史进程中,中国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上,中国一度成为日本国人顶礼膜拜的的大国,但是在19世纪随着西方殖民列强的侵入与殖民扩张,中国与日本都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中国成了半封建半殖民主义国家,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立志要同西方国家共进退,成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文将从日本19世纪60年代进行的明治维新着手,探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之处,由此分析出中国发展应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一、清朝国家机关的设置与特色清朝自公元1616年努儿哈赤建立后金国开始,至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历经十二帝,共统治296年。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继承了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经验,特别是吸收了明朝七国的教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独裁统治。清朝国家机关设置特色之一,是"清沿明制"。满族在经济、  相似文献   

18.
艾祥 《经营管理者》2008,(12):109-109
在今年的纽约中国艺术品拍卖中,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特别推出的30件中国竹雕,当场成交24件.一个以"八仙过海"为题材的清朝竹雕拍得21.7万美元,较估值高出约5倍.由此可见,竹雕收藏已成为市场新热点.  相似文献   

19.
《秘书之友》2013,(5):40-40
研究古代秘书史近三十年的眭达明先生,在接连出版"秘书史话"系列书籍之后,又有一本新著由山东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本名为《清朝秘书政治》的新书,不仅详细记录了15位清朝政治秘书代表人物的从政事迹,而且从"佐官以治"的角度揭秘了他们的成败得失。《清朝秘书政治》就是写清朝的政治秘书们,在"佐官以治"过程中如何直接或间接行使和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中国开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与政治形态相一致,这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也体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外协定关税时代的开始,关税的自主权开始丧失,清朝对外贸易从“关闭”、“半关闭”到“放开”,从封建的独立自主地位滑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深渊。清朝被推翻,民国初立,关税自主权不但没有恢复,反而地进一步沦丧,中国对外贸易情形未能好转。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即进行了关税自主活动,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对外贸易的性质因之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本文拟就抗战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对外贸易的性质问题作一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