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畅 《领导文萃》2008,(20):73-78
彭钢,彭德怀最小的侄女。彭德怀一生没有子女,彭钢是和他生活时间最长,也是交流最多的晚辈。从12岁住进中南海永福堂开始,她断断续续和伯伯生活了15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最为惨淡的日子,彭钢都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
“彭德怀那种正气凛然.敢于同错误路线作斗争的神态.至今还清晰地活现在我的记忆里。”1933年6月.杨尚昆调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年底。又去主力红军第三军团任政治委员。几十年后,第一次见到彭德怀的情景,杨尚昆仍然是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3.
1949年后,为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十大元帅中第一个遭到错误批判的是谁?人们都会以为是彭德怀,其实并非是他。如果有人问,在中国第一个被错误批判的元帅是谁?人们肯定会说,是彭德怀!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第一个受批判的元帅是刘伯承。他是在授衔三年之后就被批判的,而彭德怀,则是在授衔四年之后。  相似文献   

4.
将星早年     
1779年至1784年期间.拿破仑在法国东部的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历史记载他在军校里酷爱读书.因为这所学校里的教师对所教课程并不精通,他就靠课外阅读充实自己的知识。但画中落在墙上的投影则是预测未来的产物,投影中见到的分明是几十年后雄霸欧洲的拿破仑皇帝,  相似文献   

5.
枰上谈兵     
从庐山回来,朱德常去玉泉山居住,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被贬的彭德怀居住在附近一处叫吴家花园的农庄里。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倒霉后,正好朱德也闲居在家,就经常去郊区的吴家花园和彭德怀下棋。 朱德只要在玉泉山,就经常去彭德怀的院子里,没有别的事情,就是下棋。他  相似文献   

6.
顾阳 《领导文萃》2014,(3):68-71
正毛泽东建议把"我们谁也不能头脑发热、独断专行、随心所欲"写入党章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在延安的一次会议上,有一些同志批评彭德怀是"入股革命"、有野心、背着党中央擅自发动"百团大战"导致过早暴露实力,彭德怀同志很恼火。会后,他找  相似文献   

7.
大勇之中有大智彭德怀是一团烈火,毛泽东曾经写诗赞赏他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诗词对彭总的赞誉,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彭德怀的气势,就是关键时刻敢于横刀立马,把彭德怀烈火一般盖世无双的勇气描写得淋漓尽致。彭德怀与毛泽东第一次会面,是在宁冈县茨坪一家中农的住房里。彭德怀走进屋内,看到一个身材颀长的人向他伸出手,  相似文献   

8.
彭德怀的临终遗愿,让他老泪纵横 在几个外孙的眼里,朱德是一个慈爱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彭德怀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尽管身居高位,但彭德怀一生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克勤克俭,即便是对吃喝这样的小事,他也一贯坚持"吃喝小事不小",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务实、清廉的风范。现撷取抗战时期彭德怀立马太行的峥嵘岁月里在吃喝方面严禁搞特殊的几则事例。  相似文献   

10.
在给杂志编稿子的时候,看到了共和国历史上正反两个有意思的故事。一个是《安徽日报》前副总编黎洪写的《我也批过彭德怀》,一个是《林彪与个人崇拜》。黎洪的短文读来有一种痛彻肺腑的力量。他说,当年他仔细研读庐山会议文件,对批判彭德怀的决定怎么也想不通。《安徽日报》的四个编委也找他发牢骚,很愤慨地质问凭什么说彭德怀里通外国。黎洪说,他和他们的想法完全一致,但是却严肃地警告他们,这话不能到外边说。黎洪不敢表达不同意见,还违心地批发了许多批判彭德怀的稿子。四十年过去,黎洪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回首往事,他在文章里痛切地…  相似文献   

11.
王潮歌 《经理人》2014,(12):6-7
正从2003年《印象刘三姐》首演到今天,过去十几年里,我们陆续打造了《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普陀》等大型实景演出。前几年开始,我们又推出了"又见系列",像《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每天都有几十万人在全国观看我们的演出,这些年,演出市场越来越好,我们的票房也持续增长。比如《印象刘三姐》,已经演出5000多场,有1000多万人观看,绝对是中国之最,十多年来,演员换了好几茬,改版了很多次,文化产品的传承和延续,其实很不得了,这点我们自认为做得挺不错。  相似文献   

12.
林彪与朱德的“积怨” 1959年8月18日至9月12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9月11日,林彪在会上向坐在主席台上的朱德放出冷箭:“我今天要给一位在座的老同志提点意见,他是谁?这个人,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他给人的印象是忠厚老实,平易近人,而且德高望重。”说着,他一拍桌子,提高声调:“但这是假的,他的骨子里是反党,反毛主席的,和彭德怀是一路货。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德!”会场哗然了。  相似文献   

13.
彭德怀是个性格耿直、倔犟的人。小时候,家里没饭吃,无奈,他带着弟弟上街要饭,但只去一次,他就宁可饿死也不去第二次,十三岁,他下煤窑拉煤,背都压驼了。 彭德怀当兵后,仍然以耿直出名。  相似文献   

14.
进入吴家花园的三周后,即10月21日清晨,毛泽东亲自打来电话,约彭德怀到中南海一晤。两个月前,秉性耿直的彭德怀在庐山上为民请命,犯颜直谏;一雄独尊的毛泽东指斥曾与之风雨同舟的老战友说,他和彭德怀历来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彭德怀认为这话有违史实,和毛泽东争得面红耳赤。彭德怀历来都坦言自己"见事迟",对毛泽东并非事事顺从。在延安整风时,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曾委屈地争辩道:"毛主席99.9%正确,难道就没有0.1%的错误吗?"  相似文献   

15.
刘伯承与彭德怀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刘伯承与彭德怀长达几十年的革命征程 与职业军人生涯,他们间其实存在着鲜为人知的 误会。 红军时期的"土洋"之争 历史的阴影始于1933年2月开始的红军第 四次反"围剿"。  相似文献   

16.
力透纸背1947年,彭德怀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所辖部队有2个纵队,6个旅,16个团,共2.6万人。对下属的16位团长,彭德怀都很陌生。6个旅长中,只有罗元发曾在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任过团政委。有的部队,是新编成后不久.从晋西北调到陕甘宁边区的。  相似文献   

17.
正1949年10月,高岗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那一年他44岁。高岗虽任国家副主席,但仍兼东北局党政军一把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彭德怀临危受命,出任志愿军司令员,高岗被任命主管志愿军后勤工作。当时我们住的沈阳三经路二号,曾是杜聿明的住宅,金日成、彭德怀常到我们家开会。高岗在沈阳单独给彭德怀准备了一  相似文献   

18.
记者在秀山采访时,教师们提及民族中学王官文老师每天到操场陪同学生做早操,一坚持就是十年,言语之外洋溢着佩服及赞叹。采访中,他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厚厚的镜片和口头禅“少说多做”。透过镜片后的眼里装的是他的学生和他的教育事业;其次,作为一名学校教师、工会主席、党支部副书记,他说得少,做得很多。  相似文献   

19.
和弱妒强     
<正>某人喜爱文字,也写点小说,只是多年来不曾发表什么东西了。一日文友聚会,此人云:写作几十年,如果还在乎发表,说明其心态有问题。他之所以说这样的话,是因为在座的人里有每年都在报刊上发表大量作品的人,他一向对别人充满妒忌之心。然而,同样是这个人,多年来热衷于跟一些没有多大成绩的写作爱好者吃吃喝喝,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视他为文坛的热心大哥。  相似文献   

20.
满妹  晓露 《领导文萃》2006,(2):65-69
父亲的沉默是从辞去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时开始的。1987年1月16日,当人们从父亲突然辞职引起的震惊中反应过来后,许多老朋友、老同事、老部下纷纷打电话、捎口信,想到家里来看望他。可他让家人一一婉言谢绝了,他是怕连累了人家。十几个月里,他足不出户,终日不语,默默翻阅了自己从1977年再度复出以来的全部讲话、文章和批示,反思自己十年间在领导岗位上的功过是非,然后开始再次通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那些日子,父亲除了读书思考,总是长久地沉默着,独对晨曦和落日。看着他沉默不语的时间太久了,我担心他会闷出病来,就怂恿孩子们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