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0,(5):9-10
最高法院应出面“拯救道德” 杨亮庆的文章认为,有人说,发生在杭州的八旬老人街头摔倒、众人送衣报警却不敢扶的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郑州大学生扶老人被判赔钱的案例,都是南京“彭宇案”的“遗毒”。还有人说,一个“彭宇案”判决,令中国的道德水准倒退了30年。文章认为,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道德是最高标准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正盛 《决策探索》2007,(3):88-89
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改编的<墙头记>,揭示了不孝子女虐待老人的残酷社会现实,鞭挞了"有钱就是爹"、丧尽天良毫无人性的逻辑,在人们含着热泪的笑声中去思索那个古老而又永恒的伦理与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老人到处受到尊敬和保护,绝大多数子女都会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任务,特别是近几年,不敬老、不养老的现象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过分强调道德对人,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调节与控制,使道德成为外在于人的东西.而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真正缺的是对道德主体的塑造、对学生道德理念的培养与道德思维的训练.于是我们提出: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重建新的道德精神,努力生成新的道德主体,这既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学校道德教育解决现实道德困惑与冲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官员道德失范问题是近些年来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官员道德失范现象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针对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官员道德失范问题,经过修订重新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行了积极回应,制定了严格的官员道德规制条款.这些规制条款分别对官员的政治道德、公务道德和社会生活道德进行了详细规定.这既是党中央选人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的体现,也是加强官德建设、促进全社会道德进步的一剂良药,更是实现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方世界"企业非道德性神话"的破灭,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企业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发达国家社会愈来愈要求企业的经营行为要遵循道德标准.在我国现阶段,由于企业过度追求经济目标,在营销活动中出现了大量道德失范行为,表现在营销观念及4P组合中.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在企业营销道德建设过程中,应将道德管理纳入到企业营销观念和4P组合中去.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新时期干部道德调控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部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生活中处于"龙头"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干部道德缺失,不仅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制约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损害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更为严重的是会  相似文献   

7.
最近由三聚氰胺事件所引发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警示我们企业道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文章在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指出了类似的"三聚氰胺事件"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所做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中所蕴含的道德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合理性正当性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这些研究运用得到了伦理学领域的一些新成果,但是忽视了人的道德存在方式才是形成企业道理责任的根源。本文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伦理学研究,应立足于人的道德存在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道德滑坡"。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应该如何寻求其解决思路,以更好地重建我们的社会秩序呢?本文将经典的行为经济学模型和公共产品提供难题结合,研究了"道德救助"的决策与变迁。研究发现,人们普遍存在的短视认知偏差使得各个行为主体成为了"想象中的英雄,实践中的矮子",导致了"道德救助"的供给偏差,而"道德救助"的"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则进一步诱发了"搭便车难题",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的不一致加剧了"道德救助"的供给不足,导致社会陷入"道德冷漠症"之中。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由互联型社会向市场型社会转变的典型特征,从互联互惠、立法变迁、诬陷反坐等角度拓展了基准模型,探究了转型中国"道德救助"的历史演化路径,并进一步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道德救助"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指出,当前,为了有效遏制"道德滑坡"现象,必须进行文化和法律层面的"双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需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重塑道德救助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必须对相关法律进行大力改革,为"道德构建"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赵旭  于涛 《经营管理者》2012,(8X):298-298
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道德品质出现"滑坡"现象,表明社会的道德教育乏力。目前,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宣传和说教等方式进行理论的灌输,但这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道德滑坡问题。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了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国英 《经营管理者》2013,(2X):370-371
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重大转变。一方面,经济急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上不断出现道德失范、道德虚化的现象,人们的道德生活水平没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本文试图从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制度管理等方面对出现这种道德失范、道德虚化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研究,为建立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道德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活动中积淀和培养的一种规范性文化,它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制约作用。但道德不同于法律和制度,不具有强制性,它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内心的信念来维系。当前我国所出现的道德问题是社会转型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在经历一场最彻底、最剧烈、最有深度和广度的社会转型,转型的目的是为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可以说社会转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薛颖 《经营管理者》2012,(1X):305-305
网络营销中的道德失范问题对于网络营销环境和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网络营销道德失范的主要成因包括企业的营销理念等主观因素以及网络信息不对称和网络监管体制不健全等客观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营建可持续发展的网络营销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育在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方面责无旁贷。当代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状及原因,从"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以行树人"四位一体的视野开展大学道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戴鑫周颖 《管理学报》2017,(8):1244-1253
道德许可源于美国社会歧视研究,最初用于解释人们在表达非歧视态度后却又发生歧视行为的"前后道德不一致"现象。后被拓展到亲社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以2001~2015年间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54篇直接相关文献为对象,梳理了道德许可在上述3个领域的研究发展脉络,归纳其共同作用机制,讨论该理论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不要比坏     
熊培云 《领导文萃》2013,(10):117-117
不要让我们继续生活在一个没有底线的比坏型社会里。再这样比下去,就真的要坏透了。社会不能没有底线。没有底线,整个国家就像是在一片沼泽地上前行,没有谁是安全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掉进去。比坏包括两方面,一是别人坏,你更坏。另一种是本来自己有良知美善,看别人不用它,你也不用;看别人逃避,你也逃避。一说到不扶老人,就不扶了,这是非常糟糕的。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我们社会中出现了很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发展,主要原因在于自身道德松弛以及外界约束不足,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需要采取种种办法加强道德建设,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张亚勇 《领导之友》2012,(5):54-56,60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党政领导干部的道德状况不仅反映着领导干部个人的道德修养,而且关系着党的纯洁性,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在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力提高党政领  相似文献   

19.
传统社会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会计的诚信问题大部分只是基于道德的约束。如今国家已经处于市场经济阶段,商业经济发展空前繁荣,会计的诚信问题已经不单单停留在道德层面。随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者也有了更多的约束,但是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人的道德层面,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制度的有效监督。商业的发展依赖于会计从业者行为的更加规范,所以现如今更加深入的对会计诚信问题进行理性认识将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社会道德的本质是一种行为准则。针对公务员是社会秩序管理者的特殊性质,由我国公务员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引出我国公务员的社会道德水平低下。从公仆意识淡薄,市场经济环境导致公务员甘当"经济人",工作压力大导致消极情绪,缺乏约束机制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作者从道德立法、社会道德评价标准、恢复公务员公民身份、建立保证法律制度实施的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