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很广,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军事、书法、报纸杂志等,总结起来主要有十一大类。他读书很偏,一般常人很少去涉猎的书,他都去读,而且读了之后还去谈。比如说科幻题材的书刊现在比较多,但在1936年,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他会见美国记者斯诺的时候,就谈到了一个英国的科幻作家威尔斯,他写了《星球大战》《月球上的第一批人》,毛泽东引用威尔斯小说里面的话说"我们买一张车票从地球到月球"。相信在那个时代读过威尔斯的  相似文献   

2.
正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一部大字木刻本《二十四史》,它是工作人员根据毛泽东阅读中国古籍的实际需要,于1952年添置的。毛泽东特别喜爱它,每次去外地视察工作、参加会议和调查研究时,都嘱咐工作人员带上这部史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读到哪里。无论在住地的办公室里、在外出的火车上,不分白这部大字木刻本《二十四史》与毛泽东朝夕相伴24年,毛泽东对其堪称手不释卷,阅读之刻苦,阅读遍数之多,批注文字、圈点符号之多,思考之深,理解之透,都让人叹服。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是秘书做好工作的一门必备的基本功。毛泽东十分崇尚用实际调查来探究事物的本源,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他不仅提倡读有字的书,更提倡无字的书,所谓读无字的书就是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细细数来,《决策》与我相伴已有10年。我对《决策》怀有一份感恩,这份感情紧紧维系着我对她的持续关注与支持。从读者到作者最早阅读《决策》是在学校图书馆,那时我还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每次去图书馆都阅读《决策》,我觉得里面的文章简直是为我们专业量身定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范文。那时觉得"学以致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大多都不能像过去年代的人们那样潜心去读一些小说,诗歌、散文等,时代生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这一现实迫使人思考: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也应该改变传统的"咬文嚼字"法,跟上时代的节奏,采用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式的阅读.  相似文献   

6.
正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即把少做题而省下  相似文献   

7.
正重庆广泛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创新典范。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深刻剖析"唱读讲传"中蕴涵的科学化、人本化、生活化、艺术化意蕴,对加强和创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这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据毛泽东的护士孟锦云回忆,毛泽东的床头总是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次阅读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苏永通 《领导文萃》2009,(11):88-93
毛泽东:领袖的读书无禁区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逢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第6期《领导之友》"卷首语"发表了刘忠昌同志撰写的《常读有益之书》一文,我一连阅读了3遍,浮想联翩,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多处引经据典,并总结古今中外读有益之书的成功经验,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成功的大道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让人产生了共鸣。曾在省委党校工作了20多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比较一下《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三部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书中统率群雄的几位老大——宋江、刘备、唐僧,都是平常人看来的窝囊废,没有什么人格魅力,更无一丝英雄气度。宋江以群盗之首招安拜将;刘备三分天下;唐僧取得真经,功德圆满。三个"无能"的窝囊废最终成就大业,究竟是造化厚  相似文献   

12.
李瑞娜 《科学咨询》2023,(10):215-217
鲁迅的作品是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书的重点内容。作为新文化的先驱者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鲁迅的经典著作《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开端和成熟的标志,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和深远的意义。鲁迅的生平和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本文从课程思政的教育视角出发,探讨了鲁迅及其作品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一生重视到群众中、到社会基层去调查研究。1941年,是在毛泽东倡导下全党推行调查研究方法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3月17日,毛泽东为《农村调查》一书写了第二篇序言。这本书是毛泽东从1927年北伐战争至1934年离开中央苏区这一时期所作农村调查的集子。毛泽东很重视这本心血之作。第二篇序言的重要之处是提出了"眼睛向下"的调查研究方法。他提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  相似文献   

14.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我不希望以后的小朋友总是问我:猪八戒有几个女朋友?沙和尚跟谁结婚了?神话乱改,也就变成了鬼话。作为"猴王世家"的演艺传承人,我一直在收集《西游记》面世400多年来的各种版本:明、清、民国时期的《西游记》小说、连环画,各时期各种文字版本的《西游记》等。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鲁迅已经成为一种超越学术的思想和文化标志.如果我们要了解和认识鲁迅,接近鲁迅的本体,感受作者的灵魂,还是应当从文本出发去体味鲁迅的灵魂.尤其是他的小说,备受人们关注,选人中学语文教材的就有《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和《药》. 小说往往以情节叙述取胜,所以学生往往会因故事的情节而忽略了小说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造成这种原因常常是因为学生在阅读中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鉴赏思维,找不到分析的切入点,而老师的引导和讲解则显得至关重要.笔者以《药》为例,来分析一下这些难点.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是秘书做好工作的一门必备的基本功。毛泽东十分崇尚用实际调查来探究事物的本源,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他不仅提倡读有字的书,更提倡无字的书,所谓读无字的书就是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7.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还要求小学生在1至6年级中课外阅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领导工作研究》2001,(1):24-24
1981年1月的一天,胡耀邦在和一位青年干部谈话时,问他:你读过什么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读过没有?《列宁选集》四卷读过没有?《斯大林选集》两卷读过没有?《二十四史》读过没有?《中国通史》看过谁的本子?这位青年干部逐一作了回答。胡耀邦接着说:《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是要读的。《二十四史》可以读一点,不一定全读。鲁迅的著作也应该读一点。  相似文献   

19.
锐园 《领导文萃》2010,(23):133-137
<正>《资治通鉴》不仅是一本要通读的书,更是一本要读通的书。不同的时期读,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认知。该书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引领读者细读《资治通鉴》,你会发现,原来历史与现实如此之近。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语"坏经济"会让我们变坏吗?如果仅从办公室的视角来看,这并无不妥。从年初《潜伏》被演绎成"办公室政治教科书",到年尾后宫版办公室政治大剧《宫心计》引起"办公室效应",金融危机带来的意外——火热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