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采用罗克奇价值观问卷对新生代蓝领工人的价值观及其对职业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新生代蓝领工人而言,最重视的5项终极性价值观依次为"舒适的生活"、"家庭安全"、"幸福"、"自尊"和"真挚的友谊",而最重视的5项工具性价值观依次为"雄心勃勃"、"正直"、"负责"、"心胸开阔"和"智慧"。相对上一代蓝领工人,在终极性价值观上,新生代更重视对"振奋的生活"、"成熟的爱"、"自由"、"睿智"、"美丽的世界、"救世"、"成就感"等价值目标的追求,而在工具性价值观上,新生代更重视对"智慧"、"清洁"、"能干"、"富于想象"、"自我控制"、"独立"、"礼貌"、"符合逻辑"等价值目标的追求。在终极性价值观上,新生代蓝领工人对"舒适的生活"、"快乐"、"国家的安全"和"真挚的友谊"这4项价值观的重视度显著影响着职业稳定性,而在工具性价值观上,新生代蓝领工人对"勇敢"、"顺从"这2项价值观的重视度显著影响着职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稼轩词中的用典具有丰厚的情感意蕴.辛弃疾凭借典故的运用,抒发了"热爱"、"怀念"、"豪迈"、"歌颂"、"勉励"、"仰慕"、"惬意"、"离别"、"困惑"、"鄙夷"、"悲慨"、"忧虑"等各种复杂的感情,为运用典故抒情开创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围绕"玄"、"皂"、"青"、"乌"、"缁"、"绿"、"黛"、"苍"、"黔"这几个汉语中表"黑"的词语进行阐述.虽同是表"黑"的词语,但在内涵丰富度、构词能力的强弱上有着一定的差别,并与中国古代服色制度从盛至衰,不同朝代服饰等级制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些朋友从基层来,谈到农村开展的"三民"活动,无不赞赏有加。"三民",即"亲民、为民、富民"。"三民"活动实际上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井冈山精神的一个载体和体现。来自万年县的一位朋友谈到,这个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的农业县,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将干部写"民情日记"活动发展成为包括"民情告示栏"、"民情连心卡"、"民情夜话"、"民情接待室"、"民情热线"、"民情信箱"、  相似文献   

5.
"法治"在墨子那里叫"治法"."治法"以"法"、"法仪"、"法度"为治国的标准."治法"之"法"即为"仁"之法,即为"兼爱"之法,为"义正"(正义)之法,为"尚同"(平等)之法,为"天志"之法,为"法天"(或"则天")之法,为"中效"之法,为(百姓广泛参与的)"谈辩"之法.墨子的"法治"观展示了"法治"之法的规则性、规范性、普遍有效性、强制性、实践性、正义性、平等性.因此,墨子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位主张"法治"的思想家,而且还因其独具"现代性"而使其成为"法治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6.
句尾"为"字,尤其是疑问句"何……为"的"为"字,历来有语助词和动词两说,莫衷一是.类比是鉴别是非的有效手段,试比较动宾倒文的"BD"、"B之D"、"B以bD"、"何D"、"何以B之D"和"何以()D"等之与"B为"、"B之为"、"B以b为、"何为"、"何B之为"和"何以()为"等,从其D的语法规律,更能看清句尾"为"字,是动词而非语助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陶文图录》收录了大量的齐、邾、滕陶文,其中有许多疑难之字尚待考证,如"《"、"起"、""、"姕"、"狼"、"猒"、"(癹阝)"、"、"戊"、"早"、"脊"等字。临淄后李出土的一方原释为"左酷右柘"齐陶文,应释为"左酷右户"。  相似文献   

8.
"无所谓"本是一个古语词,源于战国时代,意谓"没有所说的"。此后大面积使用,凝固成了动词,意即"说(算)不上"或"不存在"。后传承至今,成了一个流行词语,作形容词用是其强势用法,是"不在意、满不在乎"的意思,具有单指、多指、任指、虚指、同指和偏指等语义指向。由其构成的句子有"单面"和"双面"两种用法,具有"评价"与选择、"淡化"与"自损"、"轻视"与凸显"话题焦点"等语用功能。动词"无所谓"是"谈不上、算不上"的意思,具有"否定"、"谦虚"和凸显对比焦点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右文说"是古人探求字源的一种方式。"右文说"在宋代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字源学说经《说文》、《释名》、《玉篇》、《说文系传》等有关研究之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与宋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与高度相一致的。分析了"贝"和"賏"、"婴"三个字,并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分析、论证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缨、璎、巊、撄、孾、孆、鹦、蠳、嘤、樱、瀴等近30个"婴"族字,是以本义"妇女戴的颈饰"或特定引申义"环绕、缠绕(于颈)"、"小、弱"的"婴"为母文,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如"糸"、"玉"、"山"、"手"、"子"、"女"、"鸟"、"虫"、"口"、"木"、"水"等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而且更加有力地佐证了"右文说"的正确性,声符示源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0.
"太和所谓道"章为张载《正蒙》首章,亦是全书纲领。在诠释《周易》的基础上,张载使用"太和"、"道"、"感"、"性"、"生"、"几微"、"易简"、"乾坤"、"气"、"神"等概念,陈述了他对宇宙存在状态及其价值内蕴的理解。此章之难点尤在对"道"、"气"、"神"的理解上。后世注家或以"理"释道,或以"气"释道,前者不足以呈现道之活动义,后者不足以彰显道之超越义。本文通过全章细致疏解,指出此"道"实际涵括生化流行、本体超越与工夫指向三义,展现出张载既为客观天地立基又为主体实践指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以及河南古今的诸多名称如"中国"、"华夏"、"中华"、"中夏"、"神州"、"豫州"、"中原"、"中州"、"河南"等的含义及其得名缘由,均与古都洛阳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洛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以"心"、"物"、"文"几者之间的关联为核心展开,其大多数概念游移于"物"、"心"、"文"之间,形成一种"中间概念"的形态,这些"中间概念"在"物"、"心"、"文"中自由切换,使它们之间形成连贯、照应、互补、阡陌交通的网状结构.通过这些"中间概念",刘勰建立起"物"、"心"、"文"几个不同范围的概念术语体系之间的交错相通而又经纬分明的立体的动态的<文心雕龙>的概念术语体系,从而架构其<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共有程度副词12个:"极"、"最"、"至"、"太"、"大"、"甚"、"殊"、"弥"、"益"、"愈"、"逾"、"滋".其内部发展不善平衡,表达程度高和表达程度变化的程度副词均已成体系,却未见真正表达程度轻微的程度副词.在句法功能方面,<吕氏春秋>程度副词与其它先秦程度副词没有很大差异,但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几对范畴"神、形"、"意、法"、"道、艺"来探讨苏轼文论、书论、画论的同构。"传神"本是绘画理论的概念范畴,苏轼将之运用于对文学和书法的阐发,提出"传作者之神(人品)"的理论。同时以人论艺,提出"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书如其人",认为观书如观诗,观诗如观画,观人即观书。就"意"与"法"而言,苏轼出于对独立自由的艺术精神的重视,崇尚"意",同时注重"意"与"法"的辩证关系。而在"文"、"艺"与"道"的关系上,苏轼强调"艺"与"道"的"两本""两进"的原则,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六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其中"摧恸"、"恢岸"、"素牒"、"遐长"、"宰朝"、"恢雅"、"钦风"、"丧殒"、"殇悴"、"信诺"多不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只有个别词语虽被《汉语大词典》立目,但存在义项缺漏。  相似文献   

16.
同本于济世安民、解民倒悬的宗旨,孔子、墨子皆反对战争,但不一味地反对一切战争,只是反对非正义之战。在这种相似背后,二者对于战争的伦理思考又有着巨大差异:孔子贵"仁"、尚"礼"而非战、慎战,墨子贵"兼"、尚"利"而非攻;孔子以合"礼"为正义之战,墨子以合"利"为正义之战;孔子尚"勇"结合儒家之"仁"、"义"、"礼"、"智",墨子尚"勇"结合墨家之"仁"、"义"、"智"。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扬弃孔、墨的战争伦理观,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战争伦理观、指导军事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古代突厥语碑铭文献及写本文献中的T rik n一词,意为"有知识的人"、"学者"、"僧侣"、"僧人"、"苦行僧"、"修道者"、"修士"、"修行者"或"居士"。Toj n为汉语"道人"一词的音译,指佛教的"僧人"、"和尚"。这两个词语可作为辨别突厥语佛教文献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左传》谏说应对的策略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略决定行为、言辞。《左传》中诸多谏说应对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其策略的正确、恰当。其策略,大体分"以利彼求利己"、"喻理必先动情"、"刚柔相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澄清概念"、"搭桥铺路"、"旁敲侧击"、"假痴不癫"等8种。  相似文献   

19.
杨瑛 《人力资源管理》2011,(11):111-112
本文主要探讨在制定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必须处理好"量"与"效"的关系、"才"与"德"的关系、"冷"与"热"的关系、"粗"与"细"的关系,确保"量"、"效"、"才"、"德"四方面的考核指标适度、合理,是制定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姬建民 《中华魂》2012,(11):35-36
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参加过"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抗美援朝"等诸多战役,屡建奇功,荣获"孤胆英雄"、"开路先锋"、"青年战斗英雄"等多种荣誉称号,曾出席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亲切接见。他复员回到地方,却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