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本刊第3期第7页)第四,辽阔的边境优势。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还具有发展与周边国家对外贸易的地缘优势。在西部一万多公里的漫长边境线上,已经形成了“中亚经济圈”、“伊期兰经济圈”、“南亚经济圈”和“南半岛经济圈”。西部地区周边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生产力水平相对偏低,国民收入状况、人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都比较类似,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一般工业品和日常生活消费品进入对方市场,只要把住质量关,在周边国的出口贸易市场潜力也是很大的。(三)有机遇。如果说中西部地区具有加快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潜在… 相似文献
2.
3.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已经摆上党和政府的重要议程。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正视差距、改善环境、挖掘潜力、实施赶超、突破难点、奋力发展,使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由全国发展的“沉寂带”、“拖后区”变为“活跃带”、“拉动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对此,很有必要做一番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哲学思考。一、差距——历史的、客观的存在依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经济客观上形成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经济都取得厂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省各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通过构建以成都市为中心的城市圈促进成都经济区的发育,将成都城市圈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圈,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外资吸纳国。但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整体水平迫切需要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包括十八个省、自治区,即:中部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九省、自治区和西部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云南、贵州、四川、青海、新疆、西藏九省、自治区。这朋个省区利用外资大大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据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统计局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资料,至1994年底累计,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 相似文献
6.
7.
基于对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社会认同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代际差异、性别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整体偏低,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特征对其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代际及性别的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认同度与其就近城镇化意愿显著正相关,且第一代女性农业转移人口受到的影响作用更明显。从各项指标来看,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受职业技能水平、子女教育状况、职业升迁机会、户籍状况、与市民的关系、工作环境、工作时长、居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均大于第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女性农业转移人口更关注子女教育水平、工作环境、工作时长、居住条件和物价水平。 相似文献
8.
9.
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考量指标.文章利用CGE模型,分析了劳动力转移进程中,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技术进步的经济效应更优,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不论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还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期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出发,都需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夯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六次聚焦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充分体现出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同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辨析生态文明系统构成及其形态出发,认为不同区域生态文明的实现形态,是以各区域生态承载力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未来空间的映射,并从生态承载力内涵、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入手,形成"承载体-承载强度-承载对象"的模型,用修正的矢量模法和熵值法,得出西部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空间状况,据此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省区格局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服务业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能力高低、发展速度快慢、发展方式优劣的重要尺度。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充分证明,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是广开城乡就业渠道、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当务之急,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跨越的长远大计。总之,是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测算及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危机时期,如何又好又快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促转型谋发展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是如何转变并把握转变进程,需要根据转变动力的角度进行刻画和评估.文章从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构建了一个评估体系,并根据湖北30年来的实践对该评估体系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这个评估和测算体系较好吻合了湖北发展的实际,评估结果揭示出,当前湖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力量来自于经济结构失衡形成的推力因素,而高新技术等拉力因素则日益疲软. 相似文献
15.
四川作为中等偏下收入地区,要确保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当时的全国平均水平,必须保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速。除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外,还必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完善所有制结构。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占四川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60%左右,对支撑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突出。加之具有产权明晰和决策链条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是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力打造县域工业,加速推进城镇建设,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三化”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中却相对滞后,与资源、区位、产业基础等优势形成较大反差,面临着塌陷的挑战,主要症结之一就是产业集群发展不充分.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文章粗略分析了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障碍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物流业的发展能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成本,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文章以面板数据实证方法,分析了1997~2008年期间,物流业发展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得出,物流业自身发展及其所带动的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同时推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优化,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正式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它摒弃了长期以来以GDP论英雄的增长方式,使蒲江可以从与成都市其他县区比经济总量、比增长速度的思想羁绊中解放出来,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蒲江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