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数社会的发展史充分证明,现代化社会与人类有史以来追求的目标是相吻合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唯一有效的综合性手段就是城镇化。因此,城镇化是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明确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其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最近向新闻界公布的研究成果:“到2050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将全面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到2060年全国将有27个省、市、自治区实现现代化目标。”但是,有4个省、自治区达不到现代化的即包括有贵州省,据中科院测算,贵州省要到2070年才能实现现代化,仅排西藏自治区之前。这也即是说,贵州省实现现代化要比全国总体水平落后10年,比东部地区的广东和江苏落后49年和37年,这实在是令人惊诧而警觉。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人口迁移而导致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人口迁移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整体上对激发社会活力,加快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已是有目共睹的,例如:促进了生产素的优化配置与劳动产出效率的提高,缓和了城镇地区劳动力结构不足的矛盾,满足了经济迅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抑制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控制人口增长,改善区域人口结构,实现人口合理再分布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有关研究资料,从全国来看,80年代人口迁移规模与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85,呈高度正相关,几乎每增加100万迁移人口,可使国民收入增加30多亿元,人均国民收入提高20余元,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人口迁移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已见其成效。因此,贵州省城镇化水平的滞后发展,是使之迈入现代化的“引擎”牵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要科学合理地推进城镇化就必须对城镇化有正确的认识。过去,我们更多是从户籍的角度来看城镇化,忽略了农民实际融入城市的程度。全国不同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颇多共性,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和湖南调查总队近日对湖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调查研究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之一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大量农业人口迅速转向非农产业,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本文直面问题,寻找对策,旨就小城镇建设的共性问题进行剖析,以引起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在传统加速工业化的模式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是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对推进社会现代化虽然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也引起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大肆圈地,大搞“造城运动”,  相似文献   

5.
张琼 《四川统计》2013,(9):50-50
认清意义:提高城镇化质量 党的十八大把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标志之一,其重要内涵就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四川约有900万人是城乡两栖的“半城镇化”人口。大量人口在城乡间流动,导致运力浪费和宅基地低效利用,制约农业规模经营,削弱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城镇化发展进程一方面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  相似文献   

7.
2005年元月6日,中国大陆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降生,标志着我国大陆人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3亿人口日”带来的到底是喜是忧.笔者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13亿人口日”进行了一番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继农业直补后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但新农保制度却是中国几干年来绝无仅有的,是一个全新的事务,其实施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因此会存在诸多难以预期的问题。;京山州南宁县符合参保率高、推广顺利、农村人口比重大等特点,同时该县也存在库区移民、农民土地被征用、外出务工人口多等典型问题,总结好南宁县的经验,有利于四川新农保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population”一词是常用的英语单词,我们在英译“人口”时最容易想起它。正由于此,有些人在译“人口”或与“人口”关联的词语时便一概用上“population…”或“…population”。殊不知,英文中“vital”“demographic”二词也常常使用在“人口”和“人口统计”场合,例如vitalstatistics(人口统计),demographicstatistics(人口统计),demographicandsocialstatistics(人口与社会统计)等。因此,有必要在此…  相似文献   

10.
原亚红 《统计与社会》2007,(3):30-32,36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和趋势。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左右,农村的老人占全国老人的75%,所以农村养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贵州统计》2001,(8):9-14
城镇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结果和主要标志。转移农村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我国“十五”计划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发展西部经济,缩小贵州省与东部地区差距的战略性选择,更是贵州省在新世纪寻求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课题对贵州省的城镇化进程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对省季、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社会认同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代际差异、性别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整体偏低,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特征对其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代际及性别的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认同度与其就近城镇化意愿显著正相关,且第一代女性农业转移人口受到的影响作用更明显。从各项指标来看,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受职业技能水平、子女教育状况、职业升迁机会、户籍状况、与市民的关系、工作环境、工作时长、居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均大于第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女性农业转移人口更关注子女教育水平、工作环境、工作时长、居住条件和物价水平。  相似文献   

13.
苏远琳  邱楚 《四川省情》2002,(12):16-18
人口与经济问题是人类社会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劳动、就业、人口投资和经济技术投资、国民收入及其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的许多方面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四川省是中国的西部大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5.09%,居全国第5位;人口8600多万,居全国第三。全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西  相似文献   

14.
叶青 《四川统计》2013,(1):52-52
中国社会存在着农民负担问题、义务教育收费问题、高速公路收费问题等“怪圈”,需要从扩大内需、夯实农业基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结构性减税等思路出发,逐步走出“怪圈”。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后,“三农”问题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将其确定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被置于首位。特别是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党在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和深化。在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突出的社会矛盾,任务尚十分繁重。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地少人多是我国的现实状况,“三个人的田五个人种”是再通俗不过的描述,农村存在着一支数量庞大的失业大军是不争的事实。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所吸纳的劳动力日趋减少,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怎样通过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来消化如此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关系到我国7亿多农民的命运,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杜会财富分化的加大,如何关心和保护弱势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更引起了中国高层的重视。农民是弱势群体,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关心农民,就应该让农民老有所养。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进步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工业化和城镇化两个特征。最近,省委、省政府要求,把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战略重点。在此背景下,大力探索雅安特色的“两化”互动发展新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要明显提高。本文就我国城镇化话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 2 0 0 0年 10月 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 ,第七个大问题就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 ,足见城市这一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指出“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很大 ,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进城镇化 ,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在这一历史机遇中如何提高山西的城市化水平 ,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粗浅见解。一、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的转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  相似文献   

20.
祝瑜晗  吕光明 《统计研究》2020,37(10):115-128
《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人口流动已然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典型社会现象,由此衍生的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福利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设计主观福利测度指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 年调查数据和相匹配的省级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考察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对流动个体自身和城镇本地居民的主观福利影响。研究表明:①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个体收入获得感显著提升,但其幸福感与流动之前并无明显变化,且增加了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存在“福利博弈”;②城镇本地居民因流动人口的涌入促进了劳动职业分工,收入获得感较以前增强,但社交信任安全感稍有下降;流动规模与城镇本地居民的幸福感呈现正U 型状态,其影响由负转正的拐点为40.50%左右。结果表明,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和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逐渐提升,城镇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平衡和谐共存局面也会最终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