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又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或半自治的(册封)封国制和羁縻府州(土司)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既打破民族间的隔阂与分裂状态,也是中国各民族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锦棠抚新政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疆治理是首任新疆巡抚刘锦棠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他力主新疆设立行省,废除维吾尔族腐朽落后的伯克制,推行郡县制;轻徭薄赋,移民实边,恢复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通推行清朝律令,广设义塾,对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教育,等等。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刘锦棠在新疆推行的治边政策。  相似文献   

3.
从靖统一新疆到新疆建省,实行南疆通行红钱北疆通行制钱的双轨制,这既是政治上分区治理政策的需要,又有民俗物情的实际考虑。建省后以红钱统一新疆币制,则是全省行政制度统一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央政府为把青海纳入其统治范围,对河湟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管理措施:行政上完善军政设置,政治上推行土流参制,对少数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的政策。文化上以儒教化民众,培养治国理事人才等等。上述政策的实施,对青海河湟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心理、文化取向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务形式,是现代行政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是现代行政管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改革传统行政管理体制、模式的基础上,推行电子政务,是打造"阳光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的双语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语制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行的语言制度或语言政策。中国的双语制主要适用于各少数民族地区,它的特点是地区双语制或多语制,它的主要类型是民(少数民族语言)汉(汉语)双语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英双语教学和民汉英三语教学将成为中国教育双语制的一种新形式。教育双语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国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双语兼通的人才,从而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经历了由里甲制到保甲制的演变。首先实行的是里甲制,以满足控制民户和征收赋税的需要;接着实行保甲制,以加强对日益增多人口的管理。保甲制的推行,有利于清朝对新疆州县地区统治的加强和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相似文献   

8.
推行电子政务,是政务管理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对电子政务做了简述,分析中国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大学人     
刘闽,男,汉,1957年生于新疆阿克苏,祖籍湖南醴陵。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本科、专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行政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1998年至2000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前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该政权既承袭魏晋制度且兼其旧俗,并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前赵统治者执法理政基本未采暴虐酷刑之策;在行政体制上首创胡汉分治双轨制管理系统;以严法禁奢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婚制上既实行同姓不婚原则,又继续妻母报嫂之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