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黄艳梅 《老年世界》2008,(12):33-33
我和老公都是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在城里打拼了六七年。终于在城里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我们的小窝是七十平方米小户型.可就这套房子的首付和装修已经让我们两手空空了.当了房奴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次,父亲从乡下来看我.他看到我们餐桌上仅仅是一盘土豆丝、一碟辣椒酱。不禁皱起了眉头。嘴里念叨着:“日子可不能这么过,你本来体质就不好.  相似文献   

2.
网络无浪漫     
风中,他问我:“可曾看过一部片子《公主奇遇》?”我摇头。风吹乱了他的头发,遮住了那双毫无特色的眼睛,但同样平平的嗓音却在敲打我的心;“王子对公主说:‘如果你是女的,我们就结婚;如你是男的,我就先杀了你,再自杀。’”他笑,耸耸肩:“故事毕竟不同于生活,但是……”“没有什么‘但是’,不是吗?”我也笑着说:“这一切是个开始也是个结局。”于是我们分手,我是掉头就走,没有回头,不知他回了没有。 男友是学电脑的,春节刚过,就为我配了一台。于是我迷上了上网。刚开始只是看看新闻,学学英语。接着便是上聊天室。但那…  相似文献   

3.
沉石 《现代交际》2002,(4):45-45
一家文化实业公司招聘文字编辑。曾在杂志社做 过编辑的我便带着作品和求职书,到这家公司 报了名。两天后,这家公司通知我去面试。给我 面试的考官是一位四十几岁的男人。 “你是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考官看了看登记表格问我。 “是,我不是学中文或新闻专业的。”我如实作答。 “以前有没有做过编辑工作?”很显然他没有看求职登记表第二面中的“工作简历”一栏,否则不会如此问。 “我在杂志社做过两年时间的文字编辑。”我答道。 “你现在没有工作?”又是不痛不痒的问题,求职表里也能找到答案。 “你自己能解决住房问题?” “一个星…  相似文献   

4.
余玮 《老人世界》2014,(2):9-11
钱嗣杰离休后,每年都要到华国锋家里去看望他。华国锋大钱嗣嗣杰7岁,但是华国锋一直喊钱嗣杰“老钱”,而钱嗣杰在华国锋离职后也一直喊他“华主席”,尽管华国锋曾对人说过“别再叫我主席,我是老百姓”……  相似文献   

5.
他有过一次史诗般的壮举、那就是真的从俄罗斯换回来架飞机,国人由此认识了他,并被他搞得云里雾里的:他要收购美国银行,买下21世纪的美国;他要和叶利钦做米格战斗机生意,并要为中国海军买一艘31亿美元的航空母舰……“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他说过。如今,有一段日子没见他吹牛皮了。一位“网虫”曾在互联网上下载一条消息,说他在武汉被警方“拘”了。可又有人说那不是真的,他只不过遭老婆揭发,不能回家。为这,人们又想起了他。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我接到一个来自安徽的长话,打电话的人是李少林,诉说的仍是他被单位辞退的遭遇。李少林29年前认养过一位流落淮北的韩国“慰安妇”,演绎了一段异国“母子”情。我曾去安徽太和县实地采访过他和他的养母。然而,李少林这位“中国儿子”做好事并没有得到好报,当年的佳话留下了一个不甚圆满的结尾……相逢何必曾相识那是1971年。当时,中国大陆银幕上的外国影片寥寥无几,而朝鲜的《卖花姑娘》在哪里放映哪里就一片唏嘘之声。每当安徽太和县文化馆的放映组转场,白色幕布和16毫米小放映机支架在新的空地上时,观众总会…  相似文献   

7.
王淦昌(1907—1998),江苏常熟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为了新中国的核事业,他隐姓埋名长达十七年。就是这样一名让人唧唧称道的闪光人物,他的思想光芒并没有因为其学术成就而被掩盖。他与妻子吴月琴女士从“父母之命”到相知相守的经历,直到今天都让人怀念。然而,这对曾长期厮守的“名人”,他们最初的婚姻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他们身上还曾有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8.
余玮 《老年世界》2014,(15):11-13
物理学家、哲学家、“两栖院士”、“反伪斗士”……不同的称呼,所言的对象是同一位老人。物理学家?有人说他是氢弹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曾在“最小”和“极大”间找寻联系和统一;也有人说他是个“伪院士”,是“不务正业、滥竽充数的物理学家”。哲学家?他的文章曾早于“真理标准”讨论18年,他的文章曾成为民政部通告取缔“法轮功”非法组织的先声;他曾向许多部门、许多领域“叫板”过,有人说他爱“惹是生非”、爱“多管闲事”。  相似文献   

9.
何炳堂老人是浙江省桐庐县城的一个普通居民,他做了十多年的好事,媒体也跟踪报道了十多年。与我们长期崇尚的“做好事不留名”的行善方式有所不同:他每年做好事后,常会提出给他“宣传一下”的要求。为此,曾有人说他做好事是为了“出风头”。 老人对此并不在意,好事照做不误,老人说:“我曾说过我‘做好事要做到做不动为止’的话,这是我面向全社会作的承诺啊!做人要信守承诺,我就是希望通过媒体告诉大家,老头我可没‘食言’……”  相似文献   

10.
平生只遭遇过一次小偷,是在80年代。那天,乘公共汽车从兰州市区出发,到郊区西固去。我站着,拉着扶杆,小偷就来探囊取物。我用手轻轻推开,盯住他,微微一笑,说:“看来这武艺还不行啊。”小偷一愣,也嘿嘿一笑,说:“呃,是吗?”儿子仰起头来,一脸困惑,问:“爸,你在跟谁说话?”我回答他说:“一个朋友想借点钱花。” 儿子还没愣过神来,车已到七里河站,小偷便悻悻而下。 早先曾读过“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先驱的一篇文章,似乎是给穷学生写的,说是你实在没有办法了那就偷吧,只是知道你拉不开脸皮,胆战心惊,又没有武艺那…  相似文献   

11.
刘玉刚     
《中外书摘》2014,(2):107-108
刘玉刚是镇北街人,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去了广东打工。他在东莞一家名叫“裕元”的鞋厂打工,先在车间当了一名操作工,在流水线上用小锤子砸鞋底。凭着勤奋,第二年就被厂领导看中,选为储备干部。这十多年,他当过车间组长、主管、科长,一直做到生产车间课长。2003年,他被公司派往印度尼西亚等国,负责新厂的管理,完成了从出“农门”进“城门”,再出“国门”的三级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高管人才。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11,(19):73-73
6月7日,成都,“专职”考生“兼职”生意人——44岁的梁实又上考场了。这是他第十五次参加高考。1983年,高考预考名落孙山后,他连续5年报名参加高考,遗憾的是,都没有考上。上世纪90年代,他辗转在内江、乐山和成都打零工,修过机械、砍过木材、做过服装生意,卖过电视机。唯一不变的就是一边打工一边复习,每年准时到当地招办报名参加考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92年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曾在澳门、广州挂牌行医。一次,一个高血压患者前来就医,中山先生给他开过药后,又关切地对他说:“你的病光靠吃药是不行的,还得靠饮食来调养。”并把多年使用过的食疗方“四物汤”推荐给他。病人吃了几个月后,病居然好了。这一消息不胫而走,此食疗方也被称为“中山四物汤”而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4.
余玮 《职业》2008,(1):4-6
当过两年赤脚医生,今天开始直面13亿人口的卫生健康大问题。没有念过大学的他,曾获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及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骑士荣誉勋章”。  相似文献   

15.
谈曾静案时,我曾提到曾静有种迂阔的见识,以为皇帝该文人来做,而不该让“世路上的英雄”来做。其实,“我学中人”是出过一位“皇帝”的。那便是曹操。或说,曹操并没有做过皇帝啊。是的。不过他无其号而有其实,算得上是无冕皇帝。  相似文献   

16.
刘德才是从枪林弹雨中杀出来的。他是红军出身,抗13战争中不仅参加过平型关战斗,还参加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过察绥、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他率领的团曾荣立集体大功并获得“东路先锋”和“打开胜利之门”锦旗。解放后,他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相似文献   

17.
锺芳 《老人世界》2014,(11):33-33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字文正,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心存敬畏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及其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相似文献   

18.
《金色年华》2013,(6):12-17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后人用来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许多农家弟子通过读书摆脱“农民”身份,实现鱼跃龙门,以此跳出“农门”,但徐世宏却是例外。徐世宏是广西贺州八步人,1964年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家有五兄弟两姐妹,和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一样,既吃不饱也穿不暖。“我上高中时,冬天还是穿着奶奶留给我的女式棉袄”,回忆当时的生活环境,徐站长没有丝毫的忧伤,而是充满了乐观。“因为当时的生活状况,我的理想就是如何让大家多收一点粮食,让村里人吃得饱一些,  相似文献   

19.
焦点·人物     
《老人天地》2014,(10):9-9
“我错了”——9月9日晚,著名学者、北大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去世。汤一介的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其家风。汤一介曾提出中西方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近年来致力于《儒藏》典籍的编纂,先后创立中国文化书院和北大儒学院。汤一介教授“文革”中曾参加过中央“文革”小组写作班子“梁效”,他在晚年从没有回避这段历史,78岁高龄时依然还在为那段历史道歉。(相关报道见本期第17页)  相似文献   

20.
“他以前从来没有给我按摩过,这还是第一次,他还问我舒服伐(注:上海话,意为“舒服吗?”),真是甜进我心里去了,以前在家里他都不跟我们说话的。”青少年矫正对象小凯(化名)的妈妈王阿姨在参加“旭日新航”沟通小组活动分享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王阿姨也曾是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的过程中,但凡提到孩子,她总是草草带过。直到去做小凯的假释征求意见时,我才知道王阿姨就是小凯的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