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进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还存在一些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加以改革和完善的地方:应该从科学界定"公共利益"概念、规范土地征收的程序、完善土地征收补偿的标准、扩大征地补偿的范围、创新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方式、积极探索征地补偿费的合理分配,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来改进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视野下土地征收之公共利益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是<物权法>土地征收制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但物权法第42条仅仅规定公共利益为征收的依据,并没有界定其标准,使得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判断主体、判断标准十分模糊.对土地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要件需要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角度进行界定;从土地征收公益性质的界定、审查、监督和救济等环节进行规制,以体现土地征收制度的正当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共设施的增加,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与补偿已不可避免,土地征收关系到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如果征地补偿制度不公平、不合理、不规范,征地不仅会造成财富的损失,还可能激化矛盾。鉴于目前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通过对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探析,着重分析我国集体土地征收的条件、程序及征地补偿制度等问题,尤其在完善我国集体土地征收的基本构想方面,就"公共利益"范围的可行性思路提出见解。如何在现行法律制度下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确地厘清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关系是对土地征收法律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的逻辑前提。遵循解释论的研究范式,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关系是由土地征收决定法律关系、土地征收许可法律关系以及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关系所组成的复合系统。土地征收决定法律关系和土地征收许可法律关系属于公法性法律关系范畴;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关系属于私法性法律关系范畴。对我国土地征收法律性质的科学界定,应从制度的内部视角切入,区分不同的法律关系来作不同的界定。笼统地将土地征收的法律性质界定为单一的公法行为或者单一的私法行为都是错误的。土地征收法律性质的区分具有制度改进和理论提升两大法效应。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收和城市拆迁引发了众多拆迁悲剧和程度不同的冲突,而现行相关立法呈现滞后和制度供给不足的特征,体现在完整统一的法律体系没有形成,缺乏公共利益的明晰界定,征收的正当程序及其补偿标准、救济程序需要重构等诸多层面.本文认为,前期启动的<拆迁条例>之修订具有局限性,制定一部财产征收法是理论探索、现实需要和立法技术上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在征收征用制度的概念问题上,还是在征收征用制度所涉及的权利保护问题上,我国法律都没有给予完善的规定或者解释,西方各国的物权征收征用制度已经有了近两百年的发展,从他们的制度当中,我们也许能得到有益的启迪。在我国,物权法已经使得征收征用变得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制度的设计直接影响其运行效果,土地征收制度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土地权利人的权益。土地征收制度本应该体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由于理念和制度设计本身的原因导致在运行过程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文章着重分析这些缺陷与成因,以期对改革与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起到对症下药之效。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一些缺陷就日益显现出来,各地因征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本文立足于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现状,借鉴国际上失地补偿政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西方征收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可知,城市房屋类型化征收的出现有着历史必然性。对域外的一般征收制度、区段征收制度、扩张征收制度、保留征收制度以及香港地区的强制售卖等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对我国房屋征收制度的完善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征收和征用存在理论不能解释现实、制度之间不能协调统一的不足。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完善我国征收和征用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宪法修正案第20条和第22条,在充分保障公民财产权的前提下,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过程中形成、发展,具有很强的宪政精神。但在学界征收与征用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使用非常混乱,需要以宪法修正案为依据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