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和利作为价值取向的两极,是从不同角度对利益的概括.“义”指的是一种宏观的整体的公利,即一种大义; “利”指的是一种微观的、属于个人的私利.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义利关系的思想资源十分丰富,作为主流的儒家思想对义利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以义制利”、“重义轻利”、“去利存义”和“义利统一”的演变,对商业在传统社会经济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商这一特殊商人群体是在贯彻儒家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兼顾义利,把“儒”与“商”很好地结合的实践典范.儒商这一经济文化现象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和伦理的统一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水玲  赵斌 《东岳论丛》2002,23(6):91-92
在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 ,我们认为 ,其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尤为精湛。一、孔子义利观的基本内容义利问题 ,或义利之辩 ,在孔子之前就早已有之。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道德思想家和实践家 ,孔子对义利问题给予了充分重视 ,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整的义利思想体系。对于义利的含义 ,孔子认为 ,“义” ,指道义 ,即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 ;“利” ,指功利 ,即人们的物质利益。在义利的关系问题上 ,孔子认为 ,义利既不可分割 ,又以义为先 ,以义制利。要求人们在谋求利益时 ,要符合道义 ,见利思义。依据上述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 ,孔子形成了自己的先…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体现着各种利益之间的竞争。如何评价和处理不同主体、不同性质和不同层次的利益及其相互关系,重新思考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义”与“利”之辩,将是很有裨益的。 义与利的关系在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程颢言:“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朱熹也有“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的话。义利关系就是社会理义与社会功利之间的关系。它产生于原始  相似文献   

4.
自孔子始,义利之辩便是儒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议题。从总体上看,儒家义利观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大体上持重义轻利论。王夫之吸收继承了传统义利观中的合理成分,又创造性地提出了重义贵利、义利统一的理性义利观,是传统义利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仅从理论上将中国传统的义利之辩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更从实践上为人们提供了道德行为的指南。虽然王夫之的义利思想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但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仍有启迪的意义;不仅要搞好经济建设,更要将公民的道德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或者受企业行为影响的任何团体和个人。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或融合,并非是简单和封闭的一对一的平面互动,而是在开放的社会大系统中,发生有机的、分层次的联系。开放系统中的企业决策应该是义利统一,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道德化决策。关注民众舆情是实现企业道德化决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自孔子始,义利之辩便是儒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议题。从总体上看,儒家义利观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大体上持重义轻利论。王夫之吸收继承了传统义利观中的合理成分,又创造性地提出了重义贵利、义利统一的理性义利观,是传统义利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仅从理论上将中国传统的义利之辩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更从实践上为人们提供了道德行为的指南。虽然王夫之的义利思想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但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仍有启迪的意义;不仅要搞好经济建设,更要将公民的道德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功利主义经济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最早是随着先秦墨家、法家和道家学说的创立而形成的。其伦理特色是在义利关系上,强调利重于义;在求利致富问题上,提出国家利益优先,兼顾民众利益的原则;在消费观念上,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深入了解功利主义经济思想的伦理内涵和社会作用,批判地吸收其精华,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义利之辨,是我国古代思想界争论了二千多年而未有定论的理论悬案。其影响所及,令今天的人们也为之思索再三。 古代所谓义,一般指与礼制紧密相关的封建道德规范。所谓利,泛指利益,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经  相似文献   

9.
<正> 义利之辩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在中国历史上,思想家们围绕着义利关系问题争论了几千年;在价值观念剧烈波动的今天,如何认识和处理义利关系,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理论课题。义利观是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探讨孔子的义利思想,不仅有助于孔学研究的深入,有助干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反省,而且有益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的义利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德讲“义”,市场经济讲“利”,可以说“义”与“利”是道德观的精髓、价值观的核心,自古至今,备受人们的关注。传统的“义利”观曾是中国社会实行了二千年之久的治世、自律的原则和规范,对中国的文化、社会价值观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科学地认识和评判这个问题,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用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强化社会公德,是我们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应该肯定,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随着生产力的解放,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儒家经济思想中,孟子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孟子的经济自由发展思想、国家合理干预思想、义利并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精华所在。它们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等时代任务有诸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其深层内核凝聚于道德价值,尤其是义利论的价值传统之中。义利论作为道德价值的核心内容,在两千多年的伦理文化演进过程中,逐渐积淀为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不但在历史上规定着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而且直到今天还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王凤志 《理论界》2008,(12):174-175
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转型期企业伦理精神的茫然和伦理价值观的扭曲;企业产权不明晰;经营管理者对企业伦理的忽视带来企业的非伦理决策;员工的道德素质以及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失信成本过低,忽视了传统的义利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社会,义利关系的调节主要依靠伦理教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这种主要依靠伦理教化来调节义利关系的方式不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法律调节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法律调节既承认了市场主体追求效率或利益的合法性,又保证了市场主体在利益博弈中的公平地位,在市场规制中促进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即"义"和"利"的现实统一.  相似文献   

15.
义利观,是一个常议常新的问题,历史上有引人注目的儒家义利观.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确立正确的义利观.而目前有些人对义利问题的认识相当活跃但比较混乱,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的消极现象.我们应建立义利统一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16.
“义利之辩”即义和利及其关系问题始终是纠缠中外伦理学史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更是中国伦理学发展史上的一根主脉。时至今日,利益原则得以肯认与光大,尤其是市场经济导向的确立更加凸现了个人利己性的价值和意义,随之也出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道德的社会的负性影响,“义利之辩”再次成为人们的理论兴奋点而沸沸扬扬。义者,应当,符合道义之谓也。利者,利益也,包括私利和公利;而在义和利的特定关系链中,做为与  相似文献   

17.
义利新探     
义利新探李福林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道德价值重建的核心问题。左右和决定人们道德选择的深层次心理因素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义、利范畴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因此,科学认识义利问题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  相似文献   

18.
义利之辨,古已有之,延续数千年而未有穷期。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对道义和功利、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问题的看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导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对义利问题各抒己见,并展开不同形式的论争。重新活跃起来的义利之辨,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在世纪之交的“义利新辨”。现阶段明辨义利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对于引导人们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建设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虽然有不少探讨义利问题的文章见诸报刊,但从新的广度和深度上系统完整地研究社会主义义利观的…  相似文献   

19.
义利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国家治理的主要对象领域.荀子把以义主利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以及区分王道与亡道、治世和乱世的根本标准,具有实质的合理性.他指出,国家治理在引导个人生活时应遵循义先于利原则,在分配社会资源时应遵循以义制利原则.荀子的这种以义统利的治国理念,是对孔子和孟子的义利观的新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明显的实践意义,对现代国家在发展经济利益的同时关注公平正义和处理贸易纠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义利之辨是贯穿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论题,历代思想家都曾对这一范畴进行过研究和探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诸家围绕义利关系就展开相互辩难,大体形成了重义轻利论(儒家),重利轻义论(法家),义利并重论(墨家),义利俱轻论(道家)。迨至宋明,义利之辨更是成为社会价值导向和价值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