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这些年与中国读者讨论中国现代诗歌的时候所遭遇的某种特殊的挫折感促成了这篇论文的写作。我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鲜明的印象是绝大部分中国读者无法建立起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尊重。即便是在诗人和诗歌批评者自己的圈子里,这种态度也非常普遍,甚至有些时候,这种态度似乎成为了华  相似文献   

2.
马海 《北方论丛》2013,(1):49-53
科学思潮是中国现代诗歌思维方式转换的时代因素.在科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诗歌诗思由重直觉性向情与理相结合转变,由倾“虚”向倾“实”转变,由偏于“字”思维向偏于“句”思维转变.探究科学思潮对新诗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对当下诗歌的理解,因为科学思潮对诗歌的影响并不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汉语诗歌又面临着科学的再一次冲击.现代科技对诗歌创作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历史语境中科学思潮与现代诗歌密切关系的分析,不仅能从发生学的角度上探究到新诗在思维方式上的变化,洞察到这种变化对新诗形式选择的直接影响,而且对于理解当下诗歌的流变及其形式选择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王泽龙 《人文杂志》2006,7(4):80-85
诗歌意象的都市化特征是中国现代诗歌接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区别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生成与演变特征: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日益都市化、工业化变迁,以及它所带来的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化,是现代意象生成的土壤。20年代较少都市生活的意象诗,体现的是过渡期诗人与传统审美理想不易割舍的心理意绪;30年代意象的都市化蔚成风气,多体现为象征性内涵,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体验;40年代的诗歌以九叶派诗歌为代表,都市意象较彻底地告别了传统诗词的乡土意象与山水意象情结,体现了现代社会复杂的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现代诗歌意象具有了智性深度,表现了现代诗歌意象的现代性深层发展。现代都市意象世界中,恶美的意象形态的突出表现及其审美意义。现代诗歌的都市化意象,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诗歌审美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蜕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诗歌是一个重新创造作者与读者的历史过程,它在迂回探寻的实践中,不断寻求和修改着自己的现代诗歌梦想。100年来,它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古典诗歌语言与体制的破坏阶段;二、现代诗歌形式和象征体系的建设阶段;三、美学分化和多元对话阶段。如今的诗歌,不再是新不新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是能否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于分化、无序中找到规律,建构稳定而充满活力的象征体系和诗歌文类秩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惠特曼诗歌意象的影响,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世界里出现了与温婉静穆的传统意象相异的两个意象:雄浑的太阳意象和坦荡的大路意象,太阳和大路意象都在新的时代获得了丰富的意义内涵,使中国的诗歌呈现出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战争受难、成长受难与追问生命是抗战时期穆旦诗歌的三大基本主题,这些主题充分体现了诗人创作之于文学史的现代价值与民族意义,也包含着诗人对汉语诗歌传统的创造性推动,是对中国现代诗歌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诗散文化”的诗学内蕴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百年来,中国现当代诗歌越来越远离中国古代诗歌的音律化传统,走向了一条散文化的诗歌道路。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对散文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倾向评价不高,有人还将其视为中国现代诗歌不成熟甚至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系统考察了中国现代诗歌散文化诗学的理论源头,探讨了其发展演变的倾向,辨析了对新诗散文化理论的种种误解。同时,文章还从自由诗体、白话诗语、自然音节、现代诗思四个方面,阐述了新诗散文化的诗学内涵,论述了新诗散文化的合理性、价值意义与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90年代诗歌畸形发展的精神缺失与迷途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诗歌中虽然不乏优秀之佳构 ,可“读不懂”“没味” ,成为读者对当代诗歌、特别是 90年代诗歌的评价。读者有意识地拒绝了诗 ,诗人无意识地四顾彷徨。诗歌处于尴尬两难的境地。现代诗歌怎么了 ?在文学和新兴消费娱乐文化的遭遇战中 ,诗歌难道真的要率先倒地身亡 ,最终变成文化博物馆中的化石吗 ?这似乎不仅仅是部分人的疑问。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阐释 :“个人化”(内涵 )的极端发展带来的隐患及思考 ;“口语化”(语言 )的极端发展造成的恶果及思索。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表现传统。这一传统主要得之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古典诗歌的意象表现给了现代诗歌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同时也成为现代诗歌意象营造所改造的对象。现代诗人有一部分直接承继了古诗意象 ,但对其加以现代性的改造 ;更多的诗人则从相反的思路理解和营造意象 ,使得新诗的意象成为具有非传统化的、体现出现代风采的诗性载体。  相似文献   

10.
发展着的当代诗歌(或称中国“现代诗歌”),展示出非常复杂的诗学命题现象。诗歌界出现的众多的“流派”名称,更大的意义上,是诗人们对中国现代诗歌进行探索而提出的特殊命题;朦胧诗以后的诗歌理论与实践,都具有交错性和互容性。诗歌的写作由过去的精神压抑向精神的自由释放发展,因此诗歌的内涵意义由浅薄向深刻发展,诗歌的语言形态白“千人一面”、“言不由衷”向诗歌话语的个性化发展;“诗”,真正变成为“诗”,而再不是具有语言美的“意识形态广告”。  相似文献   

11.
反讽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世界观。不同层面的反讽给穆旦诗歌语言带来了不同的形态:修辞反讽形成了所言非所指的语言形态;浪漫反讽形成了含混多义的语言形态;新批评反讽与后现代反讽则形成了穆旦诗歌语言知性特色。穆旦对反讽这种现代诗歌语言形式的借鉴与创造,从创作而言,生发出诗歌内部的矛盾张力,丰富了诗歌的外在语言形式;从哲学层面来说,使中国新诗在现代性的构置上与西方最前卫的现代派诗歌形成了对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与古代诗歌的意象传统纠结,从传统意象体系中突破,重新审视回应传统的过程.3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体现了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艺术的自觉兼容,体现了意象本体建构更全面、更自觉的意识.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意象感性形态向智性形态的现代性变革、意象视域的日常性、都市化的关注、意象思维的现代性生成等方面,全面推进了意象艺术现代化的深层发展.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在化用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中形成了民族化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3.
作者首先对诗歌语言作了界定,然后讨论了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以及现代诗歌语言与古典诗歌语言的关系。这之间虽然存在断裂,却不可能绝然分开,现代诗歌语言还不成熟,应当充分地从古典诗歌语言中吸收养分,熔铸成新的诗语。最后作者从语言本质、语言变化、语言教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诗歌语言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的诗歌深受西方诗歌的影响,他对西方诗歌的节奏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借鉴,并成功地将这些诗歌技巧化入中国新诗之中,对中国新诗进行了改造和塑型。在概念分析的同时结合他的诗歌创作进行文本细读.深入分析了其诗歌给中国现代诗歌提供的具有现代音乐美感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先锋诗写作出现至今,已有相当时日,但在传统诗坛,得到的认可却仍旧有限。一般读者对于先锋诗歌,更是有所保留。在先锋诗歌的阅读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读者面对一首诗,多是无奈地摇头,坦言看不懂,有时甚至没有读完,便说不懂。本文希望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一番梳理,找出症结所在,从而得出一种对先锋诗合理的阅读态度。  相似文献   

16.
方长安  翟兴娥 《河北学刊》2005,25(1):131-133
新诗虽为现代白话诗,与古典诗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野,但新诗并没有真正切断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对传统诗歌稍有了解的读者不难从现代新诗中发现传统诗歌时显时隐的影迹.这种影迹是如何留下的呢?人们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主体无意中的承传,因为传统根深蒂固,不是任何主体能够轻易摆脱得掉的;然而,考察新诗萌动、生长的历史,又不难看出,传统并非完全是无意识的自然留存,而主要是创作主体的自觉沿传.那么,现代诗人究竟是以怎样的态度、立场自觉审视、择取与延传民族诗歌传统的呢?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同形态的现代诗歌在接受西方诗潮影响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影响。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诗人,还是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皆作了有选择性的吸收。象征意象的最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形态方面。李金发第一个自觉地从形式本体层面上接近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本质。30年代现代派诗人体现为意象的意境化以及对后期象征主义意象的生活化、智性化的成功借鉴。40年代的冯至与九叶派诗人建立起了一种意象象征的深层模式。中国现代诗歌形成的意象的象征化潮流,体现了中国诗歌现代性建构的必然要求,为中国诗歌的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诗歌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最有效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8.
刘东方 《齐鲁学刊》2012,(3):143-146
郭沫若的现代歌诗观念是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之一,相对于诗歌、小说、历史剧等研究而言,现代歌诗是郭沫若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他的现代歌诗观包括配乐演唱的现代诗歌和具有诗歌元素的现代歌词与新歌剧剧词三部分,其现代歌诗观念对当下诗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欧洲对李白诗歌的翻译兴起于法国,而法国对于中国诗歌的广泛接受源于李白。在中国古典诗词西传的历史上,李白的地位是其他中国诗人无法替代的,在法国读者眼中,李白是唐诗乃至中华文化的一个表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诗自发生以来,与古典诗歌传统的纠缠就没有中断过,至今也未有明晰的结论。新世纪之交,有的诗人在写作转型中,重新意识到传统的价值,他们开始向其寻求资源,以通过革新和改造传统,来寻找诗歌写作的新方向。诗人们在对接传统的过程中,发现境界也是现代诗歌诗意生成的重要标准,而境界的生成,又关联到诗人在继承传统时对历史感的认知,这几者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对现代诗歌与传统之关系的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