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的越轨行为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的越轨行为反映了高校文化生态的失衡,对新时期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在阐述当代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特点、危害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应从内在控制(即内化)和外在控制以及心理教育方面入手,防范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发生,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文化日趋交融,各种观念时有冲撞,开放的文化和各种思潮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心理意志品质脆弱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价值错位、行为越轨。本文着重就引发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进行探索和分析,进而剖析引发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的根源所在,以启发社会各界和家庭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原因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少见的 ,但大学生中程度不同的越轨行为却不在少数。大学生越轨行为不仅对大学生的自身健康成长构成障碍 ,而且在大学生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有的甚至给社会安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威胁。本文研究大学生越轨行为 ,对大学生越轨行为进行归因 ,并提出对大学生越轨行为加以控制和引导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和重构赫西(Hirschi)用于解释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理论.研究资料取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研究中心在一九八二年所作的香港青少年心态调查(注).测量和模式建构均以赫西的理论为基础.利用因素分析技术、建构尺度和因经分析技术检验理论模型.结果显示社会控制理论对越轨行为的解释力是中度或略偏低的.四个社会联结要素之一的"参与"对越轨行为的关系微弱.理论模型对非违法越轨行为的解释力大于违法越轨行为;对低年级学生的越轨行为解释力略大于高年级学生的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5.
农民越轨现象已成为我国社会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失范、越轨文化的习得、社会控制的弱化等原因,导致农民越轨行为泛化,集体越轨行为增多,农民越轨行为呈现“现代型”特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越轨问题,应该提高农民合法致富的技能,拓宽农民致富路径,加强农民的再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的社会控制,对闲暇生活、娱乐场所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作为农民工这一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不少偏离和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并由此构成了影响城市化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对此,从分析该群体越轨行为形成的原因入手,深入地就越轨行为实施组织、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进行探讨,旨在研究避免社会冲突的发生,化解矛盾,保证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集体越轨行为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比较常见,法轮功现象便是典型的集体越轨行为。法轮功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很值得我们深思。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弄清法轮功,理论界尤应担此重任。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将法轮功看作一种集体越轨行为,并且试图以此为出发点,来研究一下我们国家当前的集体越轨行为。一、法轮功现象与集体越轨行为越轨行为或越轨是指偏离或背离一定社会规范的现象,依据其行为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越轨和集体越轨。所谓集体越轨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活动所产生的偏离或背离社会规范的现象。较之个人越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越轨行为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其特点表现为行为主体有意识地违反道德规范、纪律规范,甚至法律等一系列行为。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主要表现,发生越轨行为的原因,并提出控制越轨行为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探索一条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不良亚文化是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社会进步及破坏社会风气、校园文化氛围的文化。这些文化现象对大学生不良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又对大学生违反社会公德、违反校规校纪以及违法犯罪等越轨行为起到了加剧作用。因此,必须采取多方面应对措施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的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10.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特点是身体发育已基本成熟,但心理还远未达到完全成熟的水平.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他们在思想与心理上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的甚至导致心因性越轨行为发生.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比例逐年上升.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我国有越轨行为的青年学生中,大约有68%的人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大约有27…  相似文献   

11.
越轨是对规则的违反,越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因为规则具有变动性、外在主体总是具有控制意图和个体内在的趋利性等因素的存在。越轨并不总是消极的现象,它也具有正功能,它可以明确规则的目的和要求、暴露旧规则的不足、推动新规则的建立和引导社会变革。正确认识和评价越轨的正功能,对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越轨行为的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适值“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社会失范,各种社会越轨行为比比皆是,子杀父、臣弑君、兄弟相残、权臣僭越、诸侯争霸、攻伐不休,作为天下之主的周天子已名存实亡,社会正处在剧烈的转型之际。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以仁、礼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正名”和教育两种社会控制方法,达到实现“天下有道”的社会控制目标。社会控制思想实为其社会思想的核心所在。 一、孔子的社会控制目标:“天下有道” 孔子所处时代正是大变革时期,天下大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评价的社会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界,承认是科学这种社会建制运转的“能源”。科学评价系统如果因其缺陷不能正确地分配承认,就会产生导致越轨行为的条件。文章探讨了科学评价的内部标准和外部标准。对于理论研究成果,同行评议制有必要实施延迟评议的原则,推行“双盲法”,并通过抽签产生评议专家。对于应用研究成果,应坚持检验的实践标准。这不仅是手段问题,也是观念问题。科学的纯洁,靠的是科研体制方面的制约。由于科学评价系统具有去伪存真的鉴别、选择能力,这种控制功能是科学道德规范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逐年增大。大学生失业不同于一般群体的失业,他们是一种高知识、高成本、高预期、高动能群体的失业,因此,产生的社会效应也不同。同时,他们又没有一般失业群体的职业经历,在纳入现行的保障体制中时,存在制度障碍。学者们提出了“一般救济说”“特殊救助说”“失业保险说”“社会津贴说”,等等。相较而言,建立大学生失业救助津贴制度比较符合我国现实状况,失业救助津贴应划分出不同的标准,即就业促进标准和生活补助标准,资金来源从财政拨付中解决,中央和地方应采取分担制。  相似文献   

15.
要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科学化,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必须从研究大学生个体道德内化的过程和规律着手。本文试就大学生个体道德内化过程作一探讨。一、大学生个体道德内化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所谓个体道德内化,就是指个体将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得干己”“外施放人”。“内得于己”是说一个人能够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将它根植在内心之中,身心互得其益。“外施放人”是说一个人把得到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施给别人,让众人得益。“人类道德的运行和发展,就是一个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  相似文献   

16.
社会控制的社会学原义,是社会必须控制人的动物性本性,限制人们发生不利于社会的行为。发展至今,则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理解,是把社会控制视为社会或其中的群体,为达到维护社会秩序而采取的各种手段;狭义的理解,是把社会控制理解为,社会或其中的群体对偏离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所采取的限制措施或限制过程。  相似文献   

17.
西方对精神障碍者采取强制措施的理论基础,传统上有国父权说、警察权说。至近现代,出现社会控制说、防卫社会说和社会福利说等。理论和制度的先进性、合理性不是抽象的,它取决于一国当时的基本国情,而不是所谓的“世界大趋势”或者“多数国家的做法”,理论基础的采用标准也是如此。从历史研究和比较视角分析,社会控制说较为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越轨行为和犯罪现象已成为中国当今社会的重要社会问题,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发生变化,青少年心理不够成熟,容易产生越轨行为。青少年犯罪的团伙化引起学者们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研究和探索兴趣,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的正确引导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平县的实地调查,发现大量的妇女流动伴生了拐卖妇女现象。研究表明,国家的正式社会控制在面对大量的拐卖妇女问题时是无力的,民间的非正式社会控制也是衰弱的。这是因为社会的结构性紧张以及一些存在缺陷的国家制度导致了拐卖妇女这一大规模越轨行为的发生,并制约着社会控制的运作。这一个案说明运动式或执法式的正式社会控制无力消除基于社会的结构性紧张产生出的大规模越轨,面对大量的越轨需要考虑的是调整政策和法律,建构均衡、和谐的社会结构,而不是简单强调对现有政策、法律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化实质上是大学生按照社会的期待,通过学习社会文化知识,接受教化,掌握生活和生产技能,形成规范行为和确立明确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该文论述了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表现出的教化、导向;先进文化的引导;人文素质培育;纠偏和控制、动力和情感激发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